“半导体显示”概念伸展至未来想象空间
摘要: 近年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PDP(等离子)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平板显示技术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无论从产品竞争力和生命力,还是从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制高点的战略角度看,TFT-LCD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将是平板显示产业的主要力量,但AM-OLED(有源OLED)发展也不能小觑。
近年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PDP(等离子)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平板显示技术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无论从产品竞争力和生命力,还是从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制高点的战略角度看,TFT-LCD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将是平板显示产业的主要力量,但AM-OLED(有源OLED)发展也不能小觑。理性地看待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AM-OLED是很有潜力的,但判断AM-OLED产业能够在多长时间与TFT-LCD规模相当,2015年应该是一个关键的年份。京东方高级副总裁董友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AM-OLED和TFT-LCD之间是延展的关系,共通的是TFT技术,TFT-LCD企业掌握TFT技术,因此发展AM-OLED具有更好的优势。”
过去20年TFT-LCD技术是绝对主导
董友梅:经过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监视器)和电视三次应用浪潮的驱动,TFT-LCD产业已走过快速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尽管TFT-LCD平板显示技术的成熟度已很高,但其千亿美元级的市场规模和新技术应用,使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将是平板显示产业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的动力仍然强劲。
过去20年,平板显示产业中TFT-LCD技术是绝对的主导,这一点已毋庸置疑,TFT-LCD前三次应用浪潮的重要驱动力是对CRT市场的替代以及由这种替代引发的规模增长,但现在TFT-LCD在显示器和电视领域的渗透率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那么,平板显示新的成长动力是什么?是消费者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带给消费者愉悦体验感以及可以改变和满足人们新生活方式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形态对技术的要求是什么?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一是Smart,即智能,人与机器间可以互动交流,机器和机器间可以互联互通,TV(电视机)、NB(笔记本电脑)、Mobile(手机)等产品的功能性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二是Vivid,即真实感,生动感、鲜艳感、栩栩如生感,如中小尺寸500PPI移动产品,大尺寸UHD级产品,裸眼3D以及透明显示等;三是Flexible,即柔性,产品是柔性的,更轻更薄可弯曲甚至可卷曲,生产工艺是柔性的(R2R,卷对卷),甚至产品功能也能实现柔性,某些时候它是显示产品,但同时它也可以成为建筑物的窗户、镜子等等。拥有这三方面技术的产品将推动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新的浪潮,当然,这些浪潮不仅仅需要显示技术本身的发展,还需要互联互通、通信等技术的发展。
满足Smart、Vivid和Flexible的要求,需要TFT-LCD有新的技术创新,更需要有新的成长型技术, AM-OLED将担此大任。我们要理性看待OLED技术的现在和未来, OLED在Smart、Vivid、Flexible尤其是Flex-ible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即使 AM-OLED目前在成本、工艺、材料及技术路线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随着产业界投入加大、产业规模扩大,这些问题将得到解决和改善,就如同TFT-LCD的发展一样。而且现在的产业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AM-OLED技术发展相比TFT-LCD当初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机会。
2013年和2015年将是判断OLED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时间节点。 2013年OLED在大尺寸TV的应用趋势将更为清晰,2015年应能判断OLED产业能够在多长时间与TFT-LCD规模相当。
综上所述,平板显示技术发展将有两条主线:一是相对成熟的TFT-LCD技术仍将不断创新,OxideTFT等革命性的新技术将要进入量产,Oxide、透明显示、窄边框、低功耗等新技术的导入将支撑TFT-LCD巩固和维持其市场规模。二是在驱动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新的Smart、Vivid、Flexible浪潮中需要新的成长型技术出现,OLED具有优势,OLED技术已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发展是必然的。
记者感言
TFT-LCD和OLED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目前似乎有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味道。有资料显示,2011年OLED市场规模为37.04亿美元,较2010年的15.69亿美元增加2.36倍。尽管OLED的市场规模增长十分迅猛,但OLED目前主要的市场应用还只是在智能手机领域。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有4.52亿部,虽然已呈现不断替代功能手机市场份额的显著特点,但目前的市场渗透率仅为28%,距离完全替代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OLED很快替代液晶并不现实。TFT-LCD与OLED之间具备很多共性的基础技术,发展OLED离不开TFT技术,夯实TFT技术,关注大尺寸OLED发展,重视中小尺寸市场机会不失为明智之举。把根本的东西丢掉,那是不理性的。[#page#]
大尺寸OLED技术路线并未定型
董友梅:AM-OLED制程工艺包括TFT背板、有机发光层、封装等三部分。其中,TFT背板对产品性能影响很大,也是成本的重要部分,TFT背板技术包括a-Si(非晶硅)TFT、c-Si(微晶硅)TFT、LTPS(低温多晶硅)TFT、Oxide(氧化物)TFT等。AM-OLED背板主要采用LTPS和Oxide,LTPS迁移率高,但制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高世代产线和大尺寸化难度大;Oxide工艺简单,可应用于5代线以上的基板生产,成本适中,但量产成熟性尚待提升,迁移率低于LTPS。
在小尺寸AM-OLED方面,目前量产主导厂商是三星,份额占到90%以上。三星采用的是LTPS(低温多晶硅)方式。目前量产线以此技术路线为主,但理性来看,并不代表未来Oxide(氧化物)不能在小尺寸上有所作为,Oxide出现比LTPS晚了10年以上。Oxide能否切入中小尺寸,现在还不能下结论,只能说目前在中小尺寸方面,以LTPS技术为主。中大尺寸AM-OLED尚没有进入量产,但Oxide技术作为中大尺寸AM-OLED背板技术较LTPS更有优势。
OLED发光层制作工艺方式有很多种,目前主要路径有RGBFMM(精密金属掩膜板)、白光加彩膜、LITI(激光热转印)以及打印等。RGBFMM方式可实现高光效、色彩表现好、工艺较为成熟,已应用于小尺寸产品,但大尺寸成膜、高分辨率等问题需要解决;白光加彩膜技术制程简单,可实现高分辨率,但增加彩膜成本,光效不高;打印方式正在推进量产工艺研发。因此,现阶段对大尺寸OLED发光层制作工艺而言,技术路线较多,各有利弊,主流技术路线尚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清晰。
在这些主要的技术路线上,中国企业都有投入。我们和全球业界一起在推进OLED技术的发展,也有能力判断自己的技术发展方向。
记者感言
最近OLED实现方式颇为引人注目,LG力挺白光加CF,三星力挺RGB。其实白光加CF、RGB只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OLED技术路线目前并未定型,特别是在大尺寸方面,在目前这种市场状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下,中国企业如何跟进?一不要听忽悠,二有能力做到不听忽悠。多年来在平板显示领域的摸爬滚打,现在的中国企业已经有了判断能力。中国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判断自己的产品定位在哪里,应该走什么路线,而且一定要亲自去做,做了才能够知道其中的缘由。
京东方投资近3个亿建设G2.5新技术研发实验线,每年投入的新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虽然看起来投资很大,但京东方氧化物背板等新技术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取得突破的,中国企业在Oxide这样革命性的新技术方面处在了与全球先进面板厂商同一梯队,付出是值得的,纸上谈兵不行,一定要有自己的平台,而且一定要自己做。
TFT-LCD厂商发展OLED更具优势
董友梅:未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场所都可能成为显示终端,像墙壁、天花板、窗户、桌子等等,这些情景的实现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些技术都将围绕TFT为核心展开,这是一个基于半导体技术的显示行业,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把这个行业称作“半导体显示”行业。
TFT-LCD平稳前进,AM-OLED将快速赶超,但AM-OLED产业规模和成本达到TFT-LCD目前的水平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新,重要的是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和空间,比如DID市场等。
AM-OLED和TFT-LCD之间是延展的关系,共通的是TFT技术,TFT-LCD企业掌握TFT技术,因此发展AM-OLED具有更好的优势。
技术进步是永不停歇的,中国企业在平板显示技术上已经追上来了,我们只有持续地赶超,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感言
技术进步无止境,停下来就会被甩下来,这是毫无疑问的。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曾概括总结了液晶平板显示产业的《生存定律》:“每三年,标准显示器件价格将下降50%,若价格不变,产品性能必须提升一倍以上,有效技术保有量必须提升两倍以上。这一变化周期还将不断被缩短。”
目前阶段最重要的就在于你是不是能够把握住客户的需求。第一有没有机会让自己生存,第二有没有正确的判断与决策让你的新产品面世时间不断地往前提,这是最重要的。
另外,对于再次引起业界关注和遐想的10代线问题,并非一句有没有技术就可以讲清楚的。10代线不完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要考虑投入产出的经济性、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走向等,如果脱离这些因素,10代线就未必能有竞争力。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