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夺冠为何低调 2005彩电业“路况”难测
2005-01-15 09:00:3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1月5日上午,华侨城集团CEO兼总裁、康佳集团董事局主席任克雷步履轻松脸带笑容地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目的地是拉斯维加斯的世界消费电子产品博览会,陪同前往的还有康佳总裁侯松容,意在对康佳下一步的国际化战略规划进行实地考证。
就在前一天,侯松容向任克雷交了一份答卷:2004年,康佳彩电销售总量同比增长约10%,彩电出口比2003年增长一倍;手机业务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实现稳步增长;冰箱产品也增长近一倍。任克雷对此高度评价。
1月初,有传言说侯松容即将“下课”,任克雷的“充分肯定”,无疑将减轻流言对康佳的困扰。虽说是交了卷,但侯松容能轻松得起来吗?未必。
低调夺冠
康佳集团高层人士透露,2004年是康佳成立以来取得最好经营业绩的一年,财务状况良好。
据中怡康、赛诺公司的监测统计数据显示,康佳彩电2004年1-11月份的累计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6.4%,15.5%,占据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并且创下了连续20个月体第一的记录;高端电视2004年累计销量超过150万台,比2003年增长了3倍多。此外,康佳手机2004年市场份额预计也将保持在7%以上。
能保持20个月的国内第一,理应值得骄傲,但康佳对此却相当低调,相关信息只是通过一条任克雷视察康佳的小消息传递出来。
2002年侯松容上任伊始,就提出“康佳的症结在于品牌形象的弱化”的观点,2002年8月26日,康佳启动亿元形象工程,对全国地级以上经销店统一更新、大量投放户外广告及传媒广告。2003年康佳取得不俗业绩时,也曾大规模造势;2004年取得“第一;一倍、三倍增长”的优良业绩时,却悄无声息,莫非存在难言之隐亦或是利润隐忧?
2001年,康佳巨亏7亿元,导致康佳创始人陈伟荣引退、原康佳总裁梁荣黯然退场;2002年,侯松容力挽狂澜当年就扭亏为盈;2003年则是康佳真正的翻身年,2004年4月20日,深康佳000016公布2003年财报显示,期内净利润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98%,每股收益0.1679元。
至此,康佳似乎已完全摆脱颓势,股价也从1997年的33元回落到6元后开始强劲反弹,然而,记者注意到深康佳2004年经营业绩虽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其2004年中报每股收益却仅为0.071元。
深康佳2004年的年报公布日期定在2005年4月2日,届时会向投资者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目前还不得而知。
步入调整?
1999年-2001年,产能过剩、定位不准、恶性竞争、技术创新不足导致彩电行业盈利能力急剧下滑,全行业的利润率始终徘徊在2.1%左右,2001年创维、康佳、海信、TCL等大部彩电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
2002年,34岁的侯松容出掌康佳后大力改革,启动亿元“形象工程”;全国范围发起“造牌运动”;“千县千店”渠道建设;彩电实施“高清工程”;手机启动“降价风暴”等等。2002年当年就扭亏盈利3000多万元;2003年净利润突破1亿元。
然而,业界对康佳复兴举措的评价却莫衷一是,甚至认为康佳存在泡沫,而长虹对康佳的“第一”从来就持否定态度。2003年康佳业绩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有人却质疑其利润源自大股东华侨城集团的托底,将房地产项目中的“肥肉”拱手相送;令子公司高价收购康佳非主流资产等等。
虽然质疑声犹存,但2004年康佳的业务增长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康佳真的已完全迈出了调整期吗?实际上,彩电行业的涨落离不开大的内外部市场环境,2001年至2004年,彩电行业全面复苏,至2005年,种种迹象表明,彩电市场可能再度步入调整期。
2004年6月,美对中国彩电企业实行反倾销,康佳反倾销税率为11.36%,TCL为22.36%,长虹为24.38%,而未应诉企业高达78.45%。2005年,谁又能保证国际市场不发生新的突变?
此外,高端市场争夺越来越激烈,价格战也愈演愈烈,这一切都使2005年的彩电市场充满变数。
决战高端
2004年,中国彩电产量接近6800万台,中国视像协会秘书长白为民表示,中国彩电业机遇还在。据预测,至2010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将超过4000万户;未来5年-8年,数字电视需求量将超过6000万台。
目前,彩电业已全面步入高端竞争时代液晶、等离子、背投及平板电视(18厘米以下的液晶、等离子彩电)成为取代CRT(显像管彩电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美国调查公司Strategy Anslyeics报告,2004年全球平板电视的销量将达到900万台,2007年将超过2700万台;CFK预计,2005年中国平板电视将突破100万台,市场规模130亿以上。有电子产业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平板电视潜在需求量为1亿台,按照5%-10%的利润,全球一亿台平板电视有10000亿左右的规模,利润500-1000亿元,其中2005年中国市场利润将超过10亿元。
目前,长虹、康佳、海尔、海信、厦华、创维,TCL等多家公司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建立了光学及微显示技术研究所。海信的平板电视研发投入已超过1亿元;康佳已经拥有相当齐全的液晶电视产品线;创维也将投巨资研发单片式LCOS背投电视。
2005年初,长虹新任掌门赵勇宣布重新复归液晶、等离子、平板路线,并与与中国电信携手布局网络电视及可视电话;而夏普、SONY、三星、LG-飞利浦、日立等彩电厂商干脆把平板模块生产线搬到长三角地区。面对国内高端市场20%-30%的增长率,高端决战正日益升级。
此外,国内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北京数字华夏家电研究所研究人员预言,未来几年中国彩电企业将只剩3-5个。CRT时代,原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就曾痛诉“一台电视的平均利润不到10元钱”,而目前高端市场的竞争也同样“惨烈”。
1月11日,苏宁对外宣布,海信、长虹、创维、TCL、康佳、厦华、LG、松下等厂商的液晶彩电全线降价,平均降幅超过20%,32英寸液晶跌破万元。
显然,激烈的竞争考验的不仅仅是康佳,而是所有的国产彩电,而更大的挑战则来自高端领域技术升级过快及核心技术被国外把持。
曾供职于海信的业界专家罗清启表示,目前彩电显示技术更新速度急剧加快,替代品周期缩短给中国彩电产业安全带来巨大的资金、研发及市场风险。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