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优势只能成为国产彩电的短暂优势
摘要: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让电视、电脑、手机变得更加泛化,让一切变得智能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目前,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急剧攀升,在彩电企业努力进一步开拓智能市场之时,IT企业也瞄准智能电视市场,想要与传统彩电企业分食这块“大蛋糕”,它们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开始对视频终端这一庞大的消费领域虎视眈眈。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让电视、电脑、手机变得更加泛化,让一切变得智能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目前,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急剧攀升,在彩电企业努力进一步开拓智能市场之时,IT企业也瞄准智能电视市场,想要与传统彩电企业分食这块“大蛋糕”,它们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开始对视频终端这一庞大的消费领域虎视眈眈。
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平板电视市场将延续2011年的增长趋势,整体增速继续下降,但3D电视或将成为市场主流,智能电视的渗透率则随着长虹、三星等中外彩电巨头和联想、苹果等IT巨头的加入会有大幅提升,成为2012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流产品。
面对这一复杂的市场格局,国产彩电企业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国产彩电企业在2012年仍需踏实脚步,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以促进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就目前全球彩电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市场。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电视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70%——这是国内彩电业一直引以为傲的数据,相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日本品牌垄断的局面,目前国产彩电业已基本掌握了国内市场。
国产彩电企业之所以能在国内市场占据70%的份额,主要依靠三点优势:一为本土优势,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国产电视更接地气;二是价格优势,国产电视生产的产品主要投放于国内市场,在二三四级市场有极大优势,这主要是价格优势起到的作用;第三就是售后网点的分布,多数国产品牌拥有数百个售后网点,遍布全国。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国产彩电企业的前景——中国已然被冠上了大而不强的代工厂的名号。据统计,2011年我国彩电出货量为2.2亿台,能有如此大的出货量,代工厂商是重要的贡献者之一,这是中国国产彩电品牌的难言之痛。同时,为了与外资品牌竞争,国产彩电品牌打起价格战,企图通过薄利多销来保住自己的总利润。但是,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后果远不是国产品牌所能控制的,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占据高地,在竞争中获有一席之地。
所以说,虽然国产品牌占据了国内彩电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在全球彩电市场,三星、LG、索尼等外资品牌仍拥有全球彩电市场的半壁江山。要改变这一格局,使国产彩电品牌在全球大放异彩,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成为真正的强者,就必须改变现状,不能“闭关锁国”,其中外围突破成为重要环节。
日前,海尔集团建议在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下塔吉尔市成立家用电器合资企业。笔者认为,随着家电业的发展,行业间的竞争日趋全球化,拥有自主品牌才能提升竞争力,其中打造具备全球实力的自主品牌很有必要。有实力的家电企业一定要走出去,不仅要在全球家电市场输出家电产品,还要输出品牌,扭转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的形象,塑造一个有价值的品牌符号。
去年下半年至今,智能化概念的普及,给了国产电视一个新的机遇,同时,日资品牌中的松下、索尼、夏普、东芝等电视企业多年亏损,致使其在智能电视战略领域回缩,这也给国产品牌腾出了更多的国际市场空间。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外资品牌如三星、LG的进入,以及传统IT巨头苹果、谷歌、联想的加入,均使得中国彩电业面临严峻形势。要摆脱“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价格战厮杀,真正从技术研发和内容应用布局下功夫,才是中国彩电企业站稳脚跟,与三星、LG、松下、夏普等抢占市场的根本。
巩固内部根基、取得外围突破,不能固守陈规,说到底还是要有核心技术、要创新。本土优势不能使国产彩电企业一劳永逸,不可能成为国产彩电企业永远的优势,更不可能是国产彩电企业用之不尽的资源。
国产彩电企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现今,较高端的如长虹彩电人机交互、多屏互动、语音功能、无边框、不闪式3D等技术,都是企业可以在市场上生存、竞争甚至制胜的法宝;同时,国产彩电企业还应通力合作,形成优势产业链,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建核心技术研发基地,做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彩电市场环境中保住自身地位,并最终抢占有利位子。
回顾彩电业发展的整体态势,2012年或许将是个关键分水岭。3D、智能/云电视作为彩电业未来的主流方向,其已有市场格局将决定未来全球彩电格局;而率先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必将让消费者形成深刻的品牌认识,在未来更具优势。
在此,笔者还要强调,我国彩电业还存在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等不明朗的情况,如何进行差异化营销和全球营销渠道建设是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两大必解难题。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