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24届(华南)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智能生产暨 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4 广告

三种博弈阻碍光伏开拓国内市场

2012-10-22 09:53:24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2811

摘要:  随着欧美市场的大势已去,谁都知道中国光伏产业的出路在国内市场,但很显然,20年来,光伏产业消纳在国内的产能寥寥无几。国内市场的开辟何以“步履维艰”?光伏产业正在3种博弈中纠结。

关键字:  光伏博弈多晶硅

随着欧美市场的大势已去,谁都知道中国光伏产业的出路在国内市场,但很显然,20年来,光伏产业消纳在国内的产能寥寥无几。国内市场的开辟何以“步履维艰”?光伏产业正在3种博弈中纠结。

远销国外VS国内消纳

首先,中国光伏制造业的繁荣兴起并非来自于国内市场的需求,而是出于对国外市场的商机捕捉。2000年和2003年,德国先后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促进法》,通过银行贷款和各种补贴方式大大激增了光伏企业发电的积极性。由此开始,意大利、捷克、美国纷纷步其后尘,大手笔地补贴光伏发电,国内装机容量顿时激增。但要保障一定的装机容量就必须得保证有物美价廉的光伏组建进行持续地供应。对于生产物美价廉的组件,欧美国家可并不擅长,昂贵的人工成本和极大的耗电量就使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就在这个阶段,我国浙江、江西、江苏等沿海省份的企业敏锐地嗅到了国际上的商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地方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等诸多优势,中国光伏“投资光伏3年回本,投资多晶硅3个月回本”,这是中国老光伏人都知道的行话,即使是在2010年,英利等许多老牌的光伏企业靠出口光伏组件获得的纯毛利几乎都超过了30%。如此高的利润摆在眼前,国内大中小企业岂能不蜂拥而上。

而就在2000年至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风生水起的10年间,中国国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却远远跟不上步伐。不要说普通大众不知道光伏为何物,连整个电力系统都认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隙性等一系列缺点,不适合大规模地接入电网。“如果把全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都停掉,任何一个居民和工厂、企业都是没感觉的,也受不到什么影响。截至到现在,火电依旧是我国发电系统的主力。《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几乎就是一纸空谈。”这是一位知名能源领域的专家对10年间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的评价。

全额保障性收购无法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举步维艰,而风火发电权互补交易的实施也让风电沦落到了“花钱买路”的境地。光伏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再加上高额利润的诱惑,也只能把筹码压在国际市场上。所以,在这场市场选择的博弈中,国外市场轻松胜出。

统一规划VS地方政绩

中国到底有多少光伏企业?这个数据恐怕很难说得清。因为在全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在这6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有100多个建立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而身处其中的光伏企业则数不胜数。以至于2011年中国光伏的产能达到了40GW,而全世界的装机容量才28GW。

[#page#]

如果说让更多的产品远销国外是光伏企业自己的选择,那么这100多个光伏产业基地总不会也是企业自己建的吧?“在南方不少小的县市,拥有一个大型的光伏企业,等于给自己地区增加了至少一半的GDP,况且光伏产业是绿色新能源产业,政府支持它的发展天经地义,何乐不为?”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对10年间光伏中小企业数量激增的解释。

这样盲目地支持、无序地发展难道国家相关部门看不到?非也!除去明确规定了由中央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进行总量目标控制、已经颁布了7年的《可再生能源法》,在中国光伏产业在2011年遭遇困境之后,工信部、国家能源局陆续出台了关于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纷纷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整合、优胜劣汰,优先发展国内市场的要求。但面对岌岌可危的地方企业,不少地方政府依旧不惜一切代价地“袒护”、“拯救”。

殊不知拯救了这些完全依靠国外市场的企业,整个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能解决?而这些靠地方财政或政府担保贷款而勉强存货的企业还能“活”多久?在地方盲目追求GDP的观念未转变之时,政策规划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博弈相信还将持续下去。

技术革新VS产能扩张

如上所述,在10年间,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已经超过了全世界装机容量的近一倍,但核心技术却依然捉襟见肘。以多晶硅企业为例,根据相关研究数据,中国大型多晶硅企业的成本每吨高达35至50美元,有些中小企业甚至的每吨的成本超过了60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德国大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几乎每吨都在在15~20美元。

成本如此之高,利润何来?“节能了别人,污染了自己”这句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诟病并非无中生有。目前,绝大多数中国光伏企业的生产业务都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劳动密集型、污染和耗电严重的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组件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在多晶硅提纯环节,中国企业采取的依然是“非闭环改良西门子法”,而德国、美国、日本国等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技术更高、污染较小的“闭环改良西门子法”。

中国光伏市场由于“三头(设备、原材料、市场)在外”的不利处境,许多企业宁愿把资金用来扩充产能来获取短期的高额利润,却不愿用来更新设备或研发新的生产技术,从而获取长远的多方面的利益,从而导致了今天的惨淡局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