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劳工事件反思 代工厂如何谋求出路
摘要: 富士康就像一个紧绷的高速旋转的陀螺。年过60岁的郭台铭一直是拼命三郎,或许,他最需要的是放下。
劳工事件成了盘旋在IT代工之王富士康头顶,挥之难去的魅影。
2012年9月,富士康的江苏淮安工厂被曝当地院校学生被迫在富士康代工的苹果IPHONE5生产线组装产品。近期,富士康的太原、烟台等地工厂被爆雇佣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对烟台工厂的指责,富士康已于上周承认。
此外,富士康的太原工厂发生了群殴事件,其在郑州工厂有4000人的大罢工。
上一次,富士康劳工问题缠身乃是2010年。当时,短短数月连续有13名工人在富士康深圳园区跳楼自杀。此后,富士康的内迁被看作是解决劳工问题的途径之一。孰料,它很快就爆发了诸多问题。
问题之一是,公权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的问题。富士康内迁,有扩张生产基地,降低劳动力成本等诸多方面考量,它顺应的是中国沿海制造基地转移到内陆省份的潮流。与此同时,内陆诸多省份都在抢夺承接制造业基地的大蛋糕,不少城市“全官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最大的政绩工程来抓。富士康内迁的大挑战之一是劳动力。新兴的内陆制造基地,不像广东、深圳那样具有辐射全国的劳动力积聚效应。对此,富士康在这些城市设厂往往与当地政府有协议条款,让当地政府承诺供应充足的劳动力。为了引得“金凤凰”,地方官员也往往大包大揽。被曝光的富士康淮安、太原、烟台等工厂的学生实习工的幕后推手就是当地政府,他们利用手中权力,层层施压,最终诸多学校无奈强制安排学生前往富士康实习,以至于发生了童工事件。这一点,富士康难以推卸责任。
其二,也是富士康面临的老问题,如何让生产线工作和工厂生活变得“更湿润”?迁往内地的富士康,在管理上基本还是延续了以往的模式,对工人严格控制,手段甚至有些粗暴。富士康太原工厂骚扰起因之一则是保安对员工的辱骂。这种粗暴非人性的管理手段难以被新一代产业工人接受。
其三,如何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对于劳动力的问题,富士康也采取了积极举措。几年前,富士康启动了机器人项目,推出“三年内造百万机器人”的计划。不过,一贯激进的郭台铭显然忽略了造机器人的难度。据报道,如今,富士康机器人数量还不到规划的二十分之一。机器人未能如期上岗,或许也是引发富士康今年劳工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面对繁重的业务订单,他们明知送来的实习生有多么不情愿,甚至明知他们还是未成年人,也不管不顾,将之安排到生产线上,甚至让他们上夜班。
上述三大问题,折射了富士康把控力或自知力不足,面对超出接待能力的代工订单时,它不敢或者不舍得说不,只是拼命上。这也折射了所有代工厂商的共性问题,路在何方?这个涉及富士康命运的问题,郭台铭自然早有思考,他已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局,向上整合上游资源,跟日资企业合作,向下切入中国消费市场的大蛋糕等等。残酷的现实是,无论是上下游产业链贯通,还是机器人计划进展都不顺利。
富士康就像一个紧绷的高速旋转的陀螺。年过60岁的郭台铭一直是拼命三郎,或许,他最需要的是放下。放下增长至上,放下速度为王,放下规模为王的既定成见和束缚后,或许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