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24届(华南)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智能生产暨 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4 广告

光伏隐形巨头汉能走向前台 零股权操盘铂阳

2012-11-14 14:00:40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5939

摘要:  11月4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终于一改低调走向前台。在三位对话嘉宾中,李河君在节目中表现的十分潇洒,与另外两位行业大佬形成了鲜明对比。

关键字:  汉能控股李河君光伏

11月4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终于一改低调走向前台。在三位对话嘉宾中,李河君在节目中表现的十分潇洒,与另外两位行业大佬形成了鲜明对比。

图:光伏界3位隐形大佬—恒基伟业、汉能控股、吉阳控股掌门人张征宇、李河君、孙良欣

2年前,当无锡尚德以4亿净亏损流血退出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汉能控股主席李河君却毅然杀入光伏领域。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长单合同的掩护下,汉能以零股权掌控着香港一家高毛利上市公司——设备供应商铂阳太阳能《00566.HK》,汉能多年来开出股权收购的“空头支票”,操盘术堪称绝妙。

有分析称汉能集团光伏业务希望借铂阳太阳实现上市。事实上汉能在光伏技术路线选择上已经备受质疑:在晶硅光伏组件价格开始下滑之时,大规模杀入,薄膜组件已无竞争优势可言。

光伏寒冬下,李河君缘何如此大手笔的逆势扩张?八大基地、1500亿投资背后究竟真相如何?

图:铂阳太阳能称澄清与汉能光伏合建电站传闻,而汉能目前为止也未对铂阳进行一分钱的股权投资。

[#page#]

神秘操盘术:零股权掌控福建铂阳

在施正荣、彭小峰这些曾经的明星跌落神坛之后,新的明星正步入前台。

记者发现,汉能近年来与其设备供应商铂阳之间的关系颇耐人寻味。公开资料显示,汉能大部分生产线均来自香港上市公司——铂阳,只有河源基地一期第二阶段的300MW生产线采购自瑞士欧瑞康。

2010年6月16日,铂阳公告称,与汉能控股签订了巨额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为25.5亿美元。上述销售合同包含了420台PECVD设备及90台PVD设备,大概能支持3GW非晶硅薄膜电池的产能。

3GW产能设备的订单平均分为三笔,每笔交易金额为8.5亿美元,每笔交易的预付款为单笔交易金额的一半,即4.25亿美元。

奇怪的是,铂阳在认股协议签订2年之后,汉能仍迟迟没有认股,截至目前汉能并无回应。铂阳的说法则是,“认购协议中两项先决条件,分别为债券持有人同意豁免有关反摊条文,以及认购协议获中国政府部份批准。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取得相关的书面同意及批准。”

同时,铂阳还宣布引进汉能为策略投资者,汉能同意按每股认购股份0.239港元之认购事项价格分三批认购4,911,528,960股铂阳股份。上述认购交易完成后,汉能在铂阳中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1.57%,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作为筹码,汉能将向铂阳派出三位董事,其中两位为执行董事。

但截至目前为止,上述认股计划已经经过了三次延期。铂阳已将2010年认购协议的先决条件最后限期进一步延迟至2013年3月31日。也就是说,汉能目前为止未对铂阳进行一分钱的股权投资。

这一点,从铂阳今年的一份公告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10月30日,铂阳发布的一份澄清公告中指出:汉能本身并无持有任何股份,惟其将于公司于2011年11月14日刊发之通函所披露认购股份完成后成为公司主要股东。

在此份澄清公告中,铂阳还指出:本公司之单一最大股东为Hanergy Option,持有2,632,887,603 股股份,占本公司之已发行股本约19.60%。据悉,Hanergy Option 为刘春桃女士全资拥有之公司,刘春桃女士作为耿家凤先生(汉能之董事长办公室副主任)的代名人代表持有该公司权益。

为何认股协议签订2年之后,汉能方面仍然迟迟没有认股,汉能对此并无回应。而铂阳的说法则是,“认购协议中两项先决条件,分别为债券持有人同意豁免有关反摊条文,以及认购协议获中国政府部份批准。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取得相关的书面同意及批准。”

但事实上,2011年6月和201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核准北京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认购铂阳技术控股有限公司定向增发股份项目。

图:国内主要光伏企业财务数据一览,寒冬持续,光伏行业陷“全产业链困境”。

[#page#]

不过,虽然汉能没有完成认购股份,但汉能的管理层仍然得以入驻铂阳。

2010年8月13日,铂阳公告称,汉能高级副总裁代明芳就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汉能会计部部长李广民就任公司执行董事。在铂阳4个执行董事席位中,汉能控股占据了两席,且其中之一为董事局主席。

经过多次董事更迭之后,截至目前,在铂阳5个执行董事席位中,汉能已占3席,分别是汉能高级副总裁代明芳为铂阳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汉能会计部部长李广民为铂阳执董及财务总监,汉能副总裁及金融管理中心总监陈力为铂阳执董及常务副总裁。

据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上述人事安排来看,铂阳很可能彼时起已经在汉能控制之下,而汉能却未花一分钱。“既然已经取得控制权,那么原先的认股计划一再延期而不作废也可以理解了。”

如果铂阳在2010年8月间就已经置于汉能掌握之中,那么汉能与铂阳之间将会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此后两年,二者之间的合作频频。汉能购买铂阳的设备,而铂阳则购买汉能的研发中心和技术专利。

2012年4月20日,铂阳宣布持股99%北京铂阳,以1.5亿人民币,间接收购汉能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个在建大型太阳能研发中心,同时,铂阳还将以2亿人民币,收购汉能五项太阳能技术专利之知识产权,资金将以内部资源拨付。

依靠汉能的长单,铂阳则获得高毛利收入。2012年8月27日,铂阳上半年收入16.37亿元,按年大幅增加101%;加上毛利率改善及财务成本减少,录得纯利7.72亿元,期内毛利4.22亿元,增长160%;毛利率由52%提升至67%。

如此高的毛利率显然与整个行业发展相悖。

2012年所有光伏设备厂商的新增订单都显著减少,利润下降。此领域的领军企业欧瑞康为了摆脱亏损已将太阳能事业板块出售给了日本企业。

产能虚实:汉能放大炮?

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中,李河君对于传闻中的1500亿投资晶硅光伏电池,表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但这家“全球最大的光伏薄膜企业”产能虚高却是事实。

汉能采取的策略是进驻二线城市,迎合地方政府的招商需求,获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土地和资金层面上获得支持,也将政府和银行绑定在一起。市场变坏,由此或将引发巨大的风险。

按照汉能的说法,从2011年6月开始,汉能的四川双流、广东河源、山东禹城和海南四个生产基地已正式投产,到2012年底,汉能全国各大基地将实现共3GW的产能。

[#page#]

但事实上,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没能如期投产。

已经量产的基地只有两个,四川双流基地项目一期30万千瓦,河源基地一期项目两条生产线年产约50万千瓦。9月28日,汉能河源基地举行了发货仪式,首批发货仅有1.3万千瓦。

汉能双鸭山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现在厂房还没正式盖好。”一位汉能双鸭山员工告诉记者。

曾引起征地纠纷的汉能邳州项目已经易手,2012年9月6日,深圳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收购汉能邳州市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议案》。

公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汉能邳州市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总资产为2122.31万元,总负债1122.31万元,经成本法评估,标的公司净资产为1246.62万元,评估增值246.62万元。

而根据汉能当初的投资计划邳州电站项目14万千瓦投资达28亿元。

汉能的产能是否释放,从其与多家供应商的合同中也可看出端倪。

8月27日,汉能的设备提供商铂阳太阳能(下称铂阳)行政总裁兼执董许家骅表示,“现时,铂阳已向海口及双流二期基地提供额外两条生产线,双流一期基地整条生产线已进入试生产开始阶段,预计将于2012年内完成。此外,武进、海口、长兴、禹城及河源生产基地,预计将于2013年完成。

10月12日,汉能的原材料供应商云南锗业披露,截至9月30日,汉能控股分别于7月向公司采购4吨、8月份采购2吨,共计6吨,仅完成下半年合同采购量的24%。形成销售收入3678.60万元(含税),公司已累计收款2964.40万元,尚有714.20万元尾款未收回。汉能集团实施锗烷深加工项目进展不顺利,对二氧化锗需求减少,因此与公司协商修改合同。

10月17日, 云南锗业再次发布公告,与汉能集团协商、修订后的《锗产品供应合同(修订)》。按照合同规定,供货期自2012年7月开始,2012年供应量为20吨,2013-2018年供应量以对方的实际需求量为准。

而就在6月6日,云南锗业才刚与汉能签订了共计375吨二氧化锗产品的长期供货合同。按照合同约定,云南锗业2012-2018年供应汉能集团二氧化锗量为25吨、50吨、60吨、60吨、60吨、60吨、60吨。

[#page#]

锗是硅基薄膜组件所需的原料中的一种,硅基薄膜电池约为1微米厚,则1GW硅基薄膜总面积为50立方米,金属锗的密度一立方米是5.35吨,其总用量就在26-30吨左右。弘亚世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文平表示。

而2012年二氧化锗与金属锗的折算比例为1.48:1,则20吨二氧化锗折算锗大约为13.5吨。以此测算,20吨二氧化锗所对应的产能约为0.5GW。

汉能溯源:民企大胆跃进

翻看汉能的履历表,这是一家以“胆大”而著称的民企。

1994年汉能前身——华睿集团成立。

1996年李河君决定对华睿集团进行战略调整:收缩房地产、国内外贸易等产业,进入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而且具有垄断性的电力行业。

2002年,在小水电领域收获颇丰的李河君决定进军云南,华睿集团一口气接下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中的六座。

其中规模最大的金安桥水电站总投资超过200亿,总装机量达到300万千瓦,比葛洲坝还要大10%。

在那股中国民间资本掀起的小水电投资热潮中,李河君的华睿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并导演了一场民资收购国资的大戏。

2003年7月,华睿集团斥资12亿元收购了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尼那水电站,这一项目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宗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并购案。

2005年开始,华睿集团又进入风电领域,在江苏如东和宁夏贺兰山投资了两个风电项目。

在水电、风电领域完成布局之后,李河君把眼光转向了曾经风光无限的光伏领域,并迅速签订千亿大单。

2010年1月,汉能宣布在广东河源投资210亿元建一个大型1GW产能的生产基地,这标志着汉能正式进入了光伏产业。

此后,汉能先后在黑龙江双鸭山、四川双流、山东禹城、江苏邳州、浙江长兴、江苏武进、海南海口等地签下光伏产业基地,拟投资总额超过1480亿元,预计产能将在7.55GW。

不一样的玩法

从2011年6月开始,汉能相继宣布其在四川双流、广东河源、山东禹城和海南的四个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page#]

这似乎与光伏行业整个大背景相悖,逆势扩张趋势明显。

“这是一次抄底。”李河君解释道,“第一‘双反’跟我没有关系;第二个,我觉得逆势扩张还有另外的意思,技术扩张,并不是产能扩张。其实我们2006年我们完全有条件做晶硅,但并没有做。我当时确实有一个战略判断,我觉得晶硅量太大,我们应该‘另辟蹊径’,找新的路线去做。”李河君表示。

因此汉能选择了在当时并非太阳能电池主流技术路线的硅基薄膜。

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硅电池与薄膜电池,是光伏发电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一直处于竞争之中。

2006年至2009年,由于太阳能级晶硅材料价格高企,薄膜组件一度成本略低,占据上风,做太阳能薄膜的 First Solar更曾是全球第一大光伏组件生产厂商。

但在尚德、英利等中国企业大扩产能和晶硅价格的不断下跌的影响下,晶硅电池光伏组件价格的竞争优势凸显。薄膜企业反而日渐式微,市场份额不断降低,根据IRENA的报告,2009年薄膜电池组件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4%,2010年降至11%。不仅First Solar如今已在走下坡路,欧美更是有多家薄膜企业破产倒闭。

据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曾表示:“薄膜电池称之为太阳能电池的第二代,但现在技术还没定型,国内从事薄膜电池生产的企业,其实日子并不好过。”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攻读博士时,专攻太阳能薄膜技术。2007年,曾在浦江高科技园投资了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但到了2010年8月,无锡尚德以4亿元净亏损的代价,毅然关停了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

施正荣没做到的事,初涉光伏领域的李河君却很有信心。

10月22日,当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现国开证券董事长兼国开行顾问高坚在汉能调研时,李河君对其表示“现在薄膜的转化率已经超过可以超过晶硅电池了,我们旗下的Solibro生产的CIGS组件转化率已经达到了16%,而晶硅电池虽然转化率可以达到18%或者更高,但是安装到组件上就会降到15%,这证明,薄膜技术已经全面超越了晶硅技术。”

Solibro是今年9月始汉能刚刚收购的一家德国企业,在太阳能薄膜技术研发上相对领先,但与汉能目前在全国力推的非晶硅薄膜走的并非同一条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