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欧美双反 中国光伏产业脉象不稳

2012-11-16 14:38:35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5493

摘要:  欧美相继对中国光伏开战,中国企业倍受打击。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进入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的阶段,应该从强化行业管理、完善技术标准入手,大力推动行业整合。

关键字:  光伏技术标准技术标准

欧美相继对中国光伏开战,中国企业倍受打击。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进入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的阶段,应该从强化行业管理、完善技术标准入手,大力推动行业整合。

光伏贸易战正在升级

惩罚关税重击华光伏业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当地时间11月7日作出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元件实质性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美国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本次终裁结果标志着美国对华太阳能补贴贸易调查案的终结,美国商务部将向从中国进口的相关产品征收“双反”关税。

但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另一个裁决,针对此类产品的“双反”关税令不适用追溯原则,因此反补贴关税从今年3月20日起征收,反倾销关税从今年5月17日起征收。

8日,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裁结果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进口对美国的光伏产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其次,本案不存在“紧急情况”。因此根据“紧急情况”的否定性裁决,英利绿色能源将无需支付此前计提的1370万美元“双反”费用。此外,采用第三国制造的电池、在中国境内完成封装的组件将不会被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康平表示,中国的光伏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中国的光伏产业也是按照市场规律成长起来的,不存在非法补贴问题。

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苗连生表示:“我们始终希望全球自由贸易能够继续开展,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都能用得起绿色的太阳能电力。”

江西赛维LDK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佟兴雪说:“现在中国光伏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很低了,在这个时候,美国还对我们出口的晶硅光伏电池和元件征收如此之高的惩罚性关税,将大大增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成本,给中国光伏行业造成巨大打击。”

[#page#]

欧盟再掀光伏贸易战

9月初,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产光伏元件、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11月8日,反补贴大棒再度落下,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欧洲太阳能企业协会9月26日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主要部件得利于不公平的政府补贴,欧盟从即日起启动相关调查。

按照欧盟的贸易防御政策,此次调查将需要13个月的时间。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上述补贴指控属实,欧盟可以在9个月内征收临时的反补贴关税。

而就在欧盟立案前一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做出终裁,认定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对美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美国将对此类产品征收最高达249.96%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中国企业将积极上诉

对于美国此举,中国光伏企业8日回应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该裁决严重扭曲了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对美出口的现状,中方将在美国国内诉讼或者多边贸易机制等层面提起上诉。而针对欧盟的反制也早就启动,中国商务部已正式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诉至WTO。

11月5日,商务部就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提出与欧盟及其相关成员国在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称,中国政府有权利也有责任为本国光伏企业争取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他重申,中方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坚定行使WTO 成员权利,维护正当权益。这是不到一周之内,中国政府在新能源产业领域采取的第二次强硬举措。11月1日,商务部对欧盟提起多晶硅双反调查。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8日代表中国光伏产业发表声明,对这一决定表示强烈反对。机电商会表示,该裁决严重扭曲了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对美出口的现状,“双反”关税必将严重损害中美两国及全球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消费者利益。中国光伏企业将认真分析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裁决,保留通过美国国内诉讼或者多边贸易机制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

据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晨介绍,按照程序,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在11月23日公示终裁结果,之后美国商务部将在11月30日签发反倾销和反补贴令。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公示的30天内,中方企业可以提出上诉。除此之外,针对美方的错误做法,中国政府还可以寻求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层面提起上诉。

“我们将继续上诉,直到为中国光伏企业赢得一个公正合理的说法,目前正在做相关准备。”中国国内第一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阿特斯相关负责人说。

英利方面也表示在考虑是否上诉。

国内光伏巨头之一江西赛维的公关部表示,政策面上的利好,更多的是提振信心,而企业要转好还是靠自救。另外,中国一位知名企业家表示,对于光伏企业的发展,政府不应过度“关爱”,让市场规律去办事,否则适得其反。正如浙江省太阳能协会秘书长沈福鑫所言,光伏企业的发展应该顺应市场规律。“该死则死,而不应该太多地顾及政府脸面。”

[#page#]

价格恶性竞争酿苦果

面对外界压力,中国光伏产业界也有反思。

电池片的光电转换率是衡量光伏电池组件性能的核心指标,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1%的提升能够带动成本7%的下降。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产业研究部王世江说,目前无论是行业龙头企业,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在该指标上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不仅科技含量没有拉开差距,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在产品设计方面也缺乏差异,外观大多雷同。

在苏州阿特斯、河北英利、江西赛维等国内光伏龙头企业,主打产品均是约1.5平方米的铝框光伏组件,整体呈深蓝色,外观上十分接近。此类产品虽被细分成了多种规格,但细看产品说明,性能差别有限。而在中小光伏企业,往往只有一种“大路货”打市场。

自2007年起,中国光伏元件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且生产成本下降速度居于首位。由此,中国光伏元件价格一直是全球市场的风向标。在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全行业在价格上“一路走到黑”,最终招致“双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说,光伏元件价格虽然跟随成本逐步降低,但始终维持着30%的利润率。这就使业界价格战此起彼伏。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最大的10 家光伏企业债务累积超过1100 亿元。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骨干企业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已跌至1 美元以下,面临着退市、破产的风险。

中央传将补贴光伏业

不过,在国内,太阳能产业仍有利好消息传出。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家能源局将发布政策,补贴太阳能发电的电价,并扩大太阳能发电行业资助。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近日和36 家银行机构代表在河北保定召开秘密会议,讨论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各部委人士基本达成一致,对光伏企业“保大弃小”,增强竞争力。

由于产能过剩、高度依赖海外市场以及美国双反终裁和欧洲反倾销调查,中国光伏企业平均负债率超70%。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开始有意扶持该产业。9月底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并就每度电补贴额度、补贴方式、示范区建设具体时间表等进行细化。同时,国家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装机量确定为21GW。另外,由财政部补贴的2012年“金太阳”工程总量由1.7GW升调为3GW。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处长李成表态:“在光伏这一关键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财政部将会同各有关部门出台措施,帮助优秀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光伏发展。”

[#page#]

据媒体报道,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及制定的政策主要为光伏发电电价补贴及并网,其中,分布式光伏电价补贴主要内容为所有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包括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部分,每度电可获0.4至0.6元补贴。不过,该消息未获国家发改委人士证实。

金利丰证券研究部董事黄德几认为,中国太阳能企业倚赖欧、美市场,外国政府特别针对受政策扶持的海外企业,中国企业受国家补贴,意味在欧美市场将面对更多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形容补贴政策对太阳能企业是“双刃剑”。

完善行业标准设准入门槛

目前,中国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一次重新洗牌、整合升级的过程,这已成为业内共识。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说:“目前中国光伏行业陷入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行业自身缺乏规范管理,企业盲目扩张、无序竞争。要走出困境,必须依靠行业整合升级。”中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认为,行业标准不完善,进入门槛低,是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说:“应该设立准入门槛,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这不仅可以防止投资过热,也有利于优化产能。”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也坦承,企业只有通过持续地技术创新,才能不断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共同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平价化时代的到来。

中国光伏产业现状

光伏产业设施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09年中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但中国的光伏产业有95%的市场都在国外,国内的应用还是十分有限。

光伏发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的产业链条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在产业链中,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生产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公司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因此,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目前,中国内地多晶硅生产获取的利润在最终电池组件产品利润总额中的比例最高,约达到52%;电池组件生产的利润占比约为18%;而电池片和硅片生产的利润占比分别约为17%和13%。

自2008年以来,多晶硅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到目前,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已由去年的500美元/千克回落至100美元/千克~150美元/千克。

[#page#]

专家把脉

光伏产业危局“一救就灵”?

当年还是暴利行业

国内的光伏产业曾经爆发式增长并风光无限,被誉为“三高”行业(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有指其行业利润率曾高达139%,堪称暴利行业之一。

当然,无论当年有多少个“高”,现在全都变成了一个“高”,那就是“高风险”。自从2008 年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相继出现的两大空前危机,尤其是从去年开始,美欧相继对中国光伏企业先后祭出的“双反”杀招。

光伏企业在各级政府的主导及大力扶持下快速崛起,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光伏产业有95% 的市场都在国外。这些“含着原罪的汤匙诞生”的光伏产业,在地方政府的过度溺爱下畸形成长。

国内光伏行业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核心技术,整个产业仍处在行业的中低端,严重依赖出口海外,例如国内太阳能电池高达98%的产品用于出口。更要命的是,国内光伏企业平均负债率超70%。

整个行业遭遇“极寒”,政府也坐不住了。一、国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开口表态,中国已就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式。二、11月1 日,商务部就对欧盟提起多晶矽“双反”调查。三、9月底,国家能源局专门发出文件,优先解决“分散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补贴问题。四、近日,商务部等四部委会同36 家银行机构的代表,在河北保定召开秘密会议,商讨拯救光伏企业之策。据说会议的主要结论就是,“保大弃小,增强竞争力”。

“指望政府”成唯一之策

企业或者行业一旦有难,必定就要指望政府来搭救。问题在于,“指望政府”变成了长期的一种惯性和唯一可行之策;国内的二十几个大类行业,几乎全部都出现产能过剩,差别只在过剩的程度不同。

全都指望政府,政府救得过来吗?

如果政府真的出手救助,岂不会有保护过剩产能之嫌?救市之后,巨大的产能如何消化?这些产能所产出的产品要卖给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