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二十三届华东自动化会议3 广告 2024第五届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1 广告

台湾硅片与电池制造商收益强劲 行业10月营收环比增7.5%

2012-11-21 16:27:11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2433

摘要:  台湾地区太阳能产业迎来惊喜:凭借硅片与电池制造商强劲收益,台湾光伏行业10月营收环比增长7.5%。

关键字:  太阳能硅片电池光伏

台湾地区太阳能产业迎来惊喜:凭借硅片与电池制造商强劲收益,台湾光伏行业10月营收环比增长7.5%。

总体而言,台湾硅片制造商10月营收颇丰,激增50%,在台湾整个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台湾地区最大的硅片制造商绿色能源科技(Green Energy Technology)10月销售额猛增66%。台湾电池制造商较为逊色,总营收下滑2%。不过,三大巨头中的两家企业昱晶能源科技(Gintech Energy Corporation )与新日光(Neo Solar Power)10月营收分别增长11%与2%。

鉴于台湾绝大多数光伏制造商连续五个月营收均出现下滑,这一消息为台湾光伏产业带来一丝安慰。尽管欧洲太阳能市场需求疲软,但台湾输往中国大陆、日本以及美国的出货量有所增加——这是销售额增加的主要原因。

颇具吸引力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以及核灾难后对无碳可替代能源关注度提高促使日本成为全球太阳能发展的第一目的地之一。于此同时,美国国际委员会(ITC)最终裁定针对中国制造电池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令市场出现不确定性,很可能将导致美国市场需求增长。

昱晶公司发言人表示,反倾销税将会促使美国市场的增长,不过第四季度美国市场本身发展就很迅猛。随着安装商争相完成项目,今年年末美国市场需求有望增长。昱晶表示,目前,公司来自美国与日本的订单占50%,输往欧洲市场的出货量低于20%,相比于过去数月有所下滑。

绿色能源科技执行副总裁Swean Lin指出,中国大陆的订单持续增长,这亦对台湾太阳能产业营收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于此同时,美国券商MaximGroupLLC分析师Aaron Chew表示,为了规避美国惩罚性关税,台湾地区成了中国大陆光伏制造商的外包首选。不过尽管如此,中国大陆光伏装机量仍有望从2012年上半年的1GW上升至4GW(2012下半年)。

市场转机

尽管台湾光伏行业10月营收涨势惊人,这是否意味着光伏市场转机的来临?业内人士对此仍持谨慎态度。首先值得指出的是,涨势大好的10月就紧接着2012年营收最惨淡的9月(骤跌32%)。 Swean Lin表示:“鉴于9月营收过于惨淡,10月销售额增长其实并不特别令人感到意外。”

[#page#]

9月,昱晶与新日光营收均大幅下跌,环比下降26%。与去年相比更是惨不忍睹:2011年,茂迪10月营收逾13亿新台币,而今年10月营收仅为6亿新台币,7月营收超过14亿新台币。Chew表示,10月不温不火的崛起折射出2012年第三季度营收下滑的程度。

此外,由于硅片与电池价格分别下降9%与8%,出货量上升的同时,营收的增长也是基于利润牺牲的代价。Chew预计,硅片出货量上升64%,而营收的增幅为52%。电池制造商出货量上升6%,亏损2%。对于某些制造商而言,差距更为明显。

10月,昱晶出货量环比上升50%,但营收仅增长11%。该企业将之归为利润较低代工业务的短期增加。

通过代工业务,台湾地区电池制造商对运来的硅片进行加工处理,随后再将之运回客户手里。基于此,电池制造商只能获得加工的报酬。因此,尽管代工出货量被归为总出货量中,但实际上利润并不丰厚。

通常而言,昱晶的代工生产业务占公司总业务比例介于20%至30%之间。不过10月这一比例更高。该企业将订单业务的增加归因于一个重要美国客户,该客户的订单均为一次性急性订单,因此昱晶认为10月营收增长绝非长期战略改变的征兆。

昱晶发言人指出:“长远来看,我们依然预期这一比例介于20%至30%之间。”该发言人补充道,公司将继续有选择性的选择订单以确保公司利润最大化。

继9月输给昔日老大茂迪之后,10月昱晶夺回“桂冠”,重登台湾地区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宝座”。新日光已连续五个月位居第二。这三家企业的总营收占台湾整个行业48%。昔日领袖茂迪则下滑至第三位,跌幅达22%。

不过,诸位竞争者均对行业持有谨慎的乐观。来自新日光的Lu指出,上游多晶硅的价格是大家乐观的原因之一。他表示:“多晶硅是我们余下供应链的信号。2012年11月19日,多晶硅价格触新低,即15.99美元,这意味着全球绝大多数制造商均在现金成本之下运营。”

这能否促使上游多晶硅产能合理化并令整个供应链价格反弹?抑或多晶硅制造商仍继续在这个化学成分复杂的多晶硅产业中采用储存再重启产能的高成本方式来维持生产?Lu希望产能能够合理化。

供需动态缓慢的变化是业内人士乐观的另一个因素。昱晶发言人表示:“目前,多家企业的出货量均有所上升,因此定价环境已趋于稳定。至少可以确定的说,价格下滑的速度正在放缓。”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