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二十三届华东自动化会议3 广告 2024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上海新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2-12-12 16:55:45 来源:大比特电子变压器网 点击:1707

摘要:  上海新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关键字:  上海,  新能源,  十二五,  规划

各区县经委(商务委)、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委组织编制了《上海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紧密联系实际,围绕重点发展领域,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11月16日

上海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新能源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体现,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国已经将发展新能源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期间,加速发展新能源、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任务。经过“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9年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来,上海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十二五”期间落实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为了在“十二五”期间持续推进上海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和主要举措,引导新能源产业在未来五年内取得重要突破和重大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上海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十二五”期间,上海继续将核电、太阳能、风电、智能电网和IGCC作为新能源领域率先培育和发展的重点方向,同时根据上海发展的特点,将新能源服务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内容。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上海市十分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上海将新能源作为全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率先启动的领域之一,在自主创新、产业规模、基地建设、示范应用和政策突破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1.自主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自主研发成功非晶微晶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商用关键设备LPCVD和PECVD、压力容器、蒸发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电主泵、U型管、核电大锻件、核级泵阀、3.6兆瓦大型海上风机和关键零部件、2000吨气化炉等实现首台业绩突破。

2.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2010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包括智能电网)产值达到550亿元。薄膜太阳能装备产业实现集聚发展,尚德“冥王星”、晶澳“赛秀”等一批高效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在沪实施扩产计划,全市已形成太阳能电池或组件产能超过1.7吉瓦。上海核电主设备和常规岛主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6%和32%,配套能力不断增强,核电装备制造和服务继续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2兆瓦以上大型风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完善,在电机、叶片、轴承、塔架等部件方面,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并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智能变电站系统实现产业化突破,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投标资质并屡次中标。智能电表核心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仅次于国外品牌瑞萨。

3.基地建设成果显著。市区联手共同培育了闵行、浦东、奉贤等区域的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其中:闵行区建设浦江高科技园“太阳谷”、紫竹新能源产业研发基地,浦东建设张江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临港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奉贤、金山、青浦等区也积极招商引资。理想能源、纳锋新能源、吉富通用、汉虹等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尚德、晶澳、中电等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华锐风电、华仪风电和西门子风电,林洋公司逆变器和流体钒电池等项目在各新能源基地落户并形成了产业规模。

4.示范应用率先起步。太阳能电池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要场馆、虹桥交通枢纽等得到大规模应用。3兆瓦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在东海大桥示范运行。20千瓦/40千瓦时钒电池储能系统在崇明前卫村示范运行,航天电源磷酸铁锂电池率先进入轨道交通领域示范应用。

上海新能源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瓶颈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太阳能核心装备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大型风机的自主设计制造刚刚起步,核电关键设计技术和控制系统的本土化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二是国内外龙头企业有待进一步集聚。目前国内已经涌现出了一批知名企业,尽管一些龙头企业增加了对上海的投资,利用上海综合优势,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但公司总部大都仍在外地。三是总集成总承包有待进一步培育。目前上海新能源企业主要从事整机和零部件的制造,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商务成本不断上升,需要上海企业拓展融合项目投资、研发设计、产品制造、运输安装和运行维护的业务领域。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1.加快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潮流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日益严重,能源的供需矛盾愈演愈烈,由此产生的危机不断加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类能源仍然是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主要形式。在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消耗了地球上的大量能源资源,实现了工业化;当前,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必然持续增加(见表1),给全球能源供应体系增加了巨大压力,化石类能源的储采比正在大幅下降,化石类能源消费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发生的频度明显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page#]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因此,发展新能源、打造低碳经济、注重绿色发展成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也是各国战略竞争的一个焦点。特别是为了应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和近两年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发展新能源作为顺应技术进步趋势、应对危机、振兴经济的重要举措。

2.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当今名国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当前,世界各国在发展新能源,推进低碳经济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斥巨资投入新能源发展。2009年2月美国通过的《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将开发新能源、节能增效和应对气候变暖等作为核心内容,开发新能源相关的投资总额超过400亿美元,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支持电网改造、建设智能电网,力争到2030年缩减35%以上的石油消费。2009年7月英国政府也公布了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低碳工业战略”和“国际市场战略”,明确优先扶持核电、可再生能源及清洁汽车产业发展,到2020年英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将达1000亿英镑。同年4月日本公布了经济刺激计划,投资的核心内容是新能源,投资规模达1.6万亿日元(合160亿美元),目标到2020年日本太阳能利用达到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是组织编写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由能源科学需求、能源科学任务、能源技术选择、研发计划、政策与资源保障等要素组成,十多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要经济体都已制定了路线图,用于指导本国能源发展的科学规划、预测以及能源政策的制定。如澳大利亚和欧盟制定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路线图,美、英、法、日、加、瑞士、韩国、南非、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路线图,日本的2030年能源战略技术路线图和2100年能源战略科技路线图,澳大利亚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和储存研发与示范科技路线图。我国科技部和科学院、工程院等也已组织开展到2050年的能源科技规划。

三是制定法律法规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美国于2009年6月通过的《清洁能源法案》,明确规定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到2020年,电力生产中至少15%为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并投资1900亿美元用于发展新能源技术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2008年和2009年7月,英国先后发布《气候变化法案》和《低碳转型发展规划》,规定到2020年能源供应中可再生能源占比应达15%,40%的电力来自风电等绿色能源。欧盟委员会已经将 “三个20%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 (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20%)变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日本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法律法规,促进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发展。

四是将发展新能源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紧密相联。由于目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而化石能源造成的碳排放很高,产生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影响很大,因此各国都在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对高碳能源积极实现低碳利用。将发展新能源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紧密相联,出现了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三大战略融为一体的趋势(表2)。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不但引发国际资源争端,还将扩大到其它如气候、环境、难民等许多领域。

3.我国已将发展新能源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

我国政府已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最具有吸引力的市场。根据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45亿吨标煤,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等非化石燃料将占一级能源消费中的15%,其中风电将达到1.5亿千瓦,核电将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将达到3000万千瓦。从2011年到2020年,累计在新能源领域的直接投资,将达到5万亿元。

从太阳能看,我国太阳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生产规模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达2.6吉瓦。2009年虽然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仍比2008年增产53%,达到4 吉瓦。2010年突破了10 吉瓦,占全球总产量近50%。国内现有29个省区发展太阳能,有370家光伏企业,其中多晶硅企业80多家,太阳能电池企业120多家。但产业链不协调,且产业整体技术薄弱,关键设备基本依靠进口,产业利润有限。

90%以上的市场依赖国外,导致行业风险很大,易受全球经济形势、国家财政状况、补贴政策调整及需求量变化的影响。而国内市场主要在边远地区,尚需统筹发展。欧债危机以来西欧各国纷纷减少对太阳能的补贴,使我国光伏制造企业订单和利润大幅度下降。美国“双反”调查,限制我国电池片出口美国,国内企业被迫从其他国家进口(包括在美国设厂)电池片。太阳能产业面临较大调整压力。但同时,我国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光伏产业规划和补贴额度,2012年光伏发电规划达到5吉瓦,补贴额度达到1.7吉瓦,这使部分国内光伏企业获得一线生机。

[#page#]

从核电看,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落后于发达国家,市场空间巨大。截止2011年8月,我国已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有14座、装机容量约1191万千瓦,仅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1.24%(截止2011年6月,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为96166万千瓦)。目前我国已批准了33个核电反应堆,在建核电机组27座,总装机容量2989万千瓦,是世界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占总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将提高到5%左右,安全、先进的第三代核电将是我国核电站建设的主流。但日本福岛“3.11” 核泄漏事故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停止了新的核电站建设,我国核电制造企业除了在建项目外,已有半年多没有承接新的生产订单了。

从风电看,风力发电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一种,到2009年底,中国风电新增装机总量13吉瓦,累计规模居世界第三。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陆上风能储量约2.53亿千瓦,海上储量7.5亿千瓦,但是风能资源普遍分布在西部地区,而电力主要用户则分布在东部沿海,风电传输成本较高。同时,设备国产化程度较低,大量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2011年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同比下降约7%,新增装机容量出现近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风电产业发展已面临产能过剩。

从智能电网看,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后劲强劲。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20年智能电网的预期总投资可望达到1万亿元,仅电力设备就达4000亿元。其中2011年~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将加快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年~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将全面建成,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综上所述,上海发展新能源产业,形势紧迫、任务艰巨、条件有利,困难不少。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和“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培育,上海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2010年世博会新能源应用的示范效应成了上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上海新能源产业。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1.“十二五”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纲要,根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抢占高端、突破瓶颈、打破垄断、国际竞争”基本思路,突出高端研发、优先装备制造、鼓励产业集聚、加大政策支持。在聚焦重点领域、支持重点企业的基础上,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配套和横向发展,鼓励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逐步形成上海新能源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为上海经济转型、产业提升发展服务。

2.“十二五”发展原则

按照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重大科技专项的要求,以及本市推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规定,结合上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际,“十二五”期间本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与加速推进产业化相结合。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消化吸收、协同创新,突破一批新能源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力度,加速新能源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培育、集聚一批新能源骨干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突破相结合。在统筹规划上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选择最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加以重点推进。重视推进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整机(整车)的产业化、市场化,带动产业链关键零部件的专业化配套和国产化。

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在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充分竞争的前提下,政府着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研发机构、创业者等各方面的作用。

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关系上海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新能源重大前沿领域要早研究、早部署,使之成为先导产业。同时,要立足当前,做大做强本市现有的新能源企业,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加速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page#]

3.“十二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新能源产业能形成健康、稳定发展的格局。到2015年,重点领域产业规模争取达到1000亿元。其中服务业收入250亿元,占25%,成为全市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按行业(包括服务业)分,太阳能250亿元,核电150亿元,风电和IGCC100亿元,智能电网500亿元。太阳能产业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研发制造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核电产业要加快提高成套能力,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第一。风电和IGCC关键设备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要争取国内领先。智能电网率先在国内建成三大基地,即智能电网功能示范应用基地、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基地、智能电网核心设备产业基地。

四、“十二五”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

上海“十二五”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要聚焦核电、风电、太阳能和智能电网等重点发展产业,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支撑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要聚焦浦东、闵行、奉贤、松江等新能源产业基地,努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要发挥上海的软实力优势,聚焦新能源服务产业,着力将上海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研发创新、装备制造、总部集聚和示范应用的重要基地。

(一)太阳能

推进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太阳能高端装备研制和产业化攻关,到“十二五”期末使上海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太阳能高端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1.发展重点

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重点推进硅基和铜铟镓硒(CIGS)和碲化镉(CdTe)等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重点发展高效低成本的晶硅太阳能电池高端生产装备;支持研发染料敏光、聚光电池、太阳能热产蒸气和发电及储能技术和生产装备。到2015年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技术指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制造成本明显低于同期国际水平,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薄膜太阳能电池:重点发展多结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技术,支持“卷对卷”柔性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试开发和生产线建设。硅基薄膜、铜铟镓硒(CIGS)和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实现产业化。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重点发展高效低成本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和产品,不断开发、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提高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新型太阳能技术:重点跟踪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热产蒸气、发电和储热、聚光高效光伏和光热等新型太阳能技术的发展。鼓励企业与大型能源企业合作,支持示范工程建设,促进技术优化和提升。

2.产业布局:重点支持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高端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支持南汇工业园、浦江高科技园等太阳能产业基地。

(二)核电

1.发展重点

核岛主设备和控制系统:重点发展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环行起重机和装卸料机等核岛关键设备。重点发展核电站系统集成及核电站设备的数字化仪控核心技术,支持核级仪表、核测等设备的研制,支持核电站控制系统和反应堆保护系统平台研制,发展核电仪控产业。

核电关键泵阀:重点发展核主泵,以及上充泵、安注泵、余热排出泵、化容补水泵、喷淋泵、水压试验泵、冷却水泵、辅助给水泵等核级泵。重点发展安全壳隔离阀、波纹管截止阀、稳压器安全阀、稳压器比例喷雾调节阀、主蒸汽隔离阀等各种核级阀。

常规岛主设备及关键件:重点发展大型(CAP1400/1700)核电汽轮发电机组,汽水分离(MSR)系统。重点发展主轴锻件、长叶片等关键件。

到2015年初步构筑起以核电成套设备制造为主体,兼有核电设计、服务和出口的产业集群,形成设备成套和系统设计能力,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争取进入国际市场,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2.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以临港、闵行等为主的产业基地。临港基地主要开展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的研发和总装。闵行基地主要开展大型铸锻件的研制。

[#page#]

(三)风电

1.发展重点

整机:重点发展5-10兆瓦大型海上风机,适应山地、沿海、低温等多种气候条件的系列化陆上风机等。

关键零部件:加快研发3兆瓦以上变速变桨控制和永磁直驱、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培育3兆瓦以上大型风机齿轮箱、叶片、发电机、变频器/主控、主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件和技术配套产业链,大型风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65%以上。

产业链:加强对3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系统集成、安装调试、检测维护、运营监控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整体提升本市风电产业的发展水平。

2.产业布局:以临港为主,建设大型风电机组关键设备产业化研发制造基地。

(四)IGCC

1.发展重点:重点发展IGCC燃气轮机、气化炉、电站系统集成等,建设IGCC示范工程,加快开发低热值燃气轮机燃烧室、大型电站系统集成等技术,在国内率先形成IGCC燃气轮机和气化炉制造、电站系统集成能力。到2015年,IGCC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2.产业布局:以闵行等为主,建设燃气轮机、气化炉等关键设备产业化制造基地。

(五)智能电网

深化上海市与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合作,通过逐步启动建设一批智能电网示范应用基地,通过示范拉动产业,大容量电力储能、带动新能源接入与控制、智能变电站、高温超导等研发和产业化进展。

1.发展重点

智能变电站及智能设备:研制开发符合IEC61850标准110千伏以上的智能变电站系统,推进变电站系统一、二次系统的融合。在智能变电站系统的基础平台上,集成开发各类智能设备和技术,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的功能和附加值。

新能源接入与控制、各种电力电子应用和核心元器件:进一步研制用于风电、光伏发电接入的大功率变流器和控制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及装备、有源滤波装置、无功补偿装置、可控串联补偿器、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统一潮流控制器等产品,以及各种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力电子应用和核心元器件。

智能配电网与智能用户端:加大研究攻克智能配电技术、智能表计技术、设备监控技术、智能家居控制技术、智能用户端设备与系统检测技术,逐步实现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各种工况的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器、智能电表,制定相关标准。

大容量电力储能:加快发展钠硫电池、钒电池等液流电池、磷酸铁锂等锂电池、超级电容等技术路线的电力储能技术,尽快形成产业化能力,使本市成为国内电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高温超导:继续抓紧基础研究,完善重点实验设备、建立中试基地支持发展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超导应用技术。以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备技术为突破,掌握完整的超导带材制备核心技术,带动超导应用技术如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电机的产业化。

2.产业布局:以浦东、奉贤、闵行、松江等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地区为中心,围绕智能电网相关领域,建设智能电网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同时,加快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来沪发展电力储能、新能源接入系统、电力电子等智能电网急需的产业,打造有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