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光伏“双反”深层危机显现

2013-01-14 09:03:39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2305

摘要:  就在中国光伏产业由于欧美举起“反倾销、反补贴”大棒而遭受灭顶之灾、哀鸿遍野之际,已经有外资巨头开始了对中国光伏产业链的收购和战略布局。

关键字:  光伏产业链收购SMA

欧美双反到来,中国光伏企业忙着收拾自己的伤口,来不及多想欧美更深层次的阴谋,而现在或许更大的危机才刚刚显现。

据报道,就在中国光伏产业由于欧美举起“反倾销、反补贴”大棒而遭受灭顶之灾、哀鸿遍野之际,已经有外资巨头开始了对中国光伏产业链的收购和战略布局。一家名叫“SMA太阳能科技集团”的德国太阳能龙头企业,已经完成了对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有限公司72.5%股权的收购。

光伏“双反”深层危机显现

光伏“双反”深层危机显现

业内人士说,这一表面上十分正常的跨国收购引起了国内其他同行企业的不安和恐惧,他们担心这很可能是外资太阳能巨头为控制中国即将爆发的太阳能市场,而采取战略行动的第一步。而且这家外资巨头和欧美掀起的双反浪潮似乎有着某种关联,这让外界充满了疑惑和猜疑。或许中国光伏产业的真正挑战才刚刚开始。

2012年12月20日,全球光伏逆变器巨头——SMA太阳能科技集团公告说,已经与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合同收购其72.5%的股权。经计算的收购价格为1.6亿元人民币。对此,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澄称,这是欧美发达国家商界惯用的手法。

刘澄:应该说德国企业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收购是西方垄断资本一贯打压发展中国家产业的通常做法。当中国光伏企业这几年快速蓬勃起来的时候,由于中国光伏企业的主要的市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过程,中西方国家普遍激起了“双反”的大旗,对中国光伏企业设置了很多外贸的壁垒,导致中国企业经营困难。这时候西方垄断资本杀一个回马枪,从火中取栗,以低价的形式获得了中国企业的控制权,导致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光伏企业就这样被西方的垄断资本所控制了。

业内人士说,这次收购可以说是占有全球市场40%份额的SMA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争夺未来3年200亿元的逆变器销售市场。

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之一,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太阳能通过太阳电池组件转化为直流电能,再通过光伏逆变器中的功率变换及控制系统将直流电能转化为符合电网电能质量要求的交流电。它不仅具有直交流变换功能,还具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太阳电池性能和系统故障保护功能。因此,一直以来在光伏产业链上占据重要地位。

而令此次收购案显得扑朔迷离的背景在于,SMA与在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动“双反”的背后推手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和联系。此轮收购到底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正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有待破解的疑问。

另一家曾经被SMA列为在华收购目标的企业人士称,这次收购可能对年轻的中国逆变器行业造成长远的损害。并认为其蓄谋已久。但是,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并不认同上述观点。

姜长云:我觉得目前还很难说这个影响是怎么样,因为实际上适当的引入一点竞争的话,有可能对锻炼光伏企业的成长会有好处。但是类似的收购行为,如果进一步扩张的话,就会导致比较好的光伏企业就被国外收购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都可能有的。

对于SMA与兆伏爱索的这起并购,有人赞赏SMA灵敏商业嗅觉的同时,更佩服其在本次收购中的“一石多鸟”策略。首先,欧美光伏企业推动了“双反”调查,使中国光伏企业集体陷入低迷,客观上为SMA创造了低价收购中国公司的绝佳机会。

根据SMA的公告,兆伏爱索的企业价值确定为3.19亿元,在此基础上扣除负债后,才得到公司股权的价值,也就是收购价格。根据业内人士的估计,兆伏爱索的负债在1亿元左右,那么兆伏爱索的股权估值为2.2亿元,所以,SMA所收购的72.5%股权价值1.6亿元。也就是说,SMA仅以1.6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控股了一家国内排名前5的公司。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欧美‘双反’所造成的中国逆变器行业的困境,使兆伏爱索低价割肉,也是SMA砍价的好时机。”其次,SMA通过并购消除了竞争威胁,同时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好了准备,通过并购本地企业解决潜在的市场准入门槛。

业内人士称,在国外一些区域市场,中国企业与SMA形成竞争。比如,格瑞特、阳光电源在欧洲,兆伏爱索在澳洲,冠亚电源在泰国。但是,SMA的大本营——德国市场,中国产品由于竞争力、市场渠道和贸易保护方面的种种原因,几乎无法进入。

SMA的本次并购可以在局部市场上起到消除竞争威胁的效果,更重要的是,SMA通过此次并购可以真正进入中国市场,为分享中国市场的大蛋糕做了准备。

姜长云认为,外企的介入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比它自己投资可能成本要低一点,更方便一点,但是国内的光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可能比较大,而这种竞争压力,如果利用好的话可能导致一部分企业在竞争中成长,如果利用不好的话就有可能被淘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