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涉嫌骗补贴:敲响了企业的“诚信”警钟
摘要: 春节过后,家电市场部分知名家电品牌涉嫌“骗补”再次引发关注,其中包括松下、LG、长虹、海尔、威力、小鸭等品牌部分家电产品近日在上海被抽查出能效虚标或技术参数不达标。
春节过后,家电市场部分知名家电品牌涉嫌“骗补”再次引发关注,其中包括松下、LG、长虹、海尔、威力、小鸭等品牌部分家电产品近日在上海被抽查出能效虚标或技术参数不达标。
这次事件对相关企业在2013年的市场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企业不顾产品质量的差距,再一次敲响了企业的“诚信”警钟。
家电冰箱产品图
能效不合格产品再次引关注
据了解,这次上海抽查是在全国进行国标抽查的一部分,主要是检查商品是否符合国标,而不是针对节能惠民产品的检查。其中公布在上海销售的彩电及洗衣机、冰箱质量监督抽查结构如下:彩电产品抽查26批次,不合格2批次;洗衣机抽查17批次,不合格5批次;冰箱抽查24批次,不合格3批次。
自国家施行家电能效等级制度以来,能效虚标问题就开始成为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类似同型号、同功率空调,出现不同能效等级的情况就频繁发生。去年曾有多家媒体集中报道白电产品中普遍存在的能效虚标的问题,其中海信和美的都牵涉其中。
节能补贴政策从去年6月份实施以来,许多家电卖场开始专打“节能”牌,厂家为了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也在节能标识上做起了手脚。自去年开始,网上就有出现出售“能效标识”的信息,正所谓有需要就有市场,这类“标识”的外流直接导致了市场上节能产品的混淆。此前也有媒体披露市场上在售的产品和国家“节能惠民”推广目录产品信息对比,有很多产品的实际能效指标为1.4左右,而在目录中均超过1.7,而这1.7却刚好是享受补贴和不享受补贴的分界线。可见厂家为了跟“节能惠民政策”搭边的良苦用心。
企业“诚信”问题敲响警钟
任何“骗补”行为都可以归结为“诚信”问题。同样家电行业的此次事件也涉及到了厂家的“诚信”: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而欺骗消费者。尽管抽查结果出来之后,部分品牌企业还是在极力的解释“不合格”原因,而这种解释往往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对一台洗衣机而言,洗净度和耗电量是衡量一台洗衣机好坏的重要指标,而此次被抽查出来不合格的产品恰恰是这些重要指标不合格,用一张虚假“标识”来忽悠广大群众,可以说是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对于厂家来说,消费者是衣食父母,那如何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让他们能买到真正“能效高”的产品呢?
消费者对于“诚信”问题的呼吁,厂家能否切实进行思考?相关部门能否采取措施来督促?目前虽有《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的实施,“我国能效标识采用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运行模式”,也就是说,在检测过程中,是由厂家自行送样本给相关机构的,这一方面导致了样本和成批产品的质量差,另一方面相关机构也往往是企业,导致检测成了企业之间的“自测”,可信度值得商榷。
因此,企业要从根本上获得国家的补贴,从实质上提高产品的能效,为消费者谋利,最终获得双赢。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