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品牌屡犯能效等级“缩水”的原因
摘要: 家电品牌能效等级“缩水”是个老问题,屡查屡犯有企业自律意识差、监管部门缺位、检测机构失职等多种原因。品牌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应对品牌心存敬畏
家电品牌能效等级“缩水”是个老问题,屡查屡犯有企业自律意识差、监管部门缺位、检测机构失职等多种原因。品牌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应对品牌心存敬畏
上海质检部门近日针对家用电动洗衣机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包括松下、小鸭在内的5个批次洗衣机被判定为质量不合格。其中,能效等级标识不符合规定,成为上述品牌上“黑榜”的共同原因。
实际上,知名家电品牌能效等级“缩水”,不是现在才暴露出来的问题,每次抽检都会有知名品牌“落马”。为什么家电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屡查屡犯呢?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难免出现个别产品或个别批次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偶然被抽检到,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更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有意为之。按照从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生产者和进口商对其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信息准确性负责。这种“自我声明、自行备案”的方式意味着,能否真实地按照检测结果标注能效等级,取决于企业自身,是一种自律行为。高效节能产品不仅能获得市场的青睐卖出好价格,更能得到国家的节能产品补贴。而违反能源效率标识有关管理规定,企业受到的处罚仅仅是,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识,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检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当企业的“谎话”成本远远低于其获利,自然有企业前赴后继地违规,以至于能效等级“缩水”成了白色家电行业的“潜规则”。
二是监管部门缺位。能效等级是否“缩水”,消费者自身在购买产品时是没有能力检测的。能否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质检部门发布的抽查报告是主要信息来源。而如果消费者在使用中感觉到不够节能,或者是购买后才知道质检结果,再去索赔或申请退货,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耗费大量的精力。如果能多一些严格的抽查,能在更大范围内公布“黑榜”,相信会对违规企业产生震慑力。
三是检测机构失职。检测机构接受生产者或进口商的委托进行检测,应当客观、公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但如果失去公允,跟企业串通“说谎”,也会造成能效等级“缩水”,误导甚至是欺诈消费者。
应该说,生产者和进口商对其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信息准确性负责,这是国际惯例。品牌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应对品牌心存敬畏。能否减少或避免能效等级“缩水”,取决于企业及中介机构的诚信和自律,取决于监管部门的严查,也取决于有关法规的完善。要让上了“黑榜”的企业真正付出代价。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