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光伏产业增速将降 中国企业遇多重挑战

2011-02-24 17:47:32 来源:网络 点击:1086

摘要:“2006年全球光伏安装量是1.8G瓦,2010年为15G瓦~16G瓦,增长了约8倍。据行业预测,到2015年光伏全球的安装量为35G瓦。也就是说,未来每年光伏安装量增幅估计为20%~25%。与之前每年2倍的行业增速相比,将大大降低。”

关键词:光伏 太阳能 新能源

光伏 太阳能电池

    “我对未来光伏行业发展有一些担心,”光伏组件厂商天合光能(TSL.NYSE)董事长兼CEO高纪凡,昨天在“2011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的论坛上以此作为了开场白,“2006年全球光伏安装量是1.8G瓦,2010年为15G瓦~16G瓦,增长了约8倍。据行业预测,到2015年光伏全球的安装量为35G瓦。也就是说,未来每年光伏安装量增幅估计为20%~25%。与之前每年2倍的行业增速相比,将大大降低。”

  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发展首先一定要在技术创新上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因为只有技术创新才能真正的促进光伏产业更好的发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达到平价电力的目标;第二,一定要确保质量。过去几年里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太快,市场需求旺盛,大量企业进来以后,存在着质量隐患,这些冒牌产品对用户的伤害将直接影响中国整个太阳能行业发展,因此要尽快停止这些低质量太阳能企业的生产;第三,太阳能被认为是21世纪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重要选择,因而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但也有抱怨的声音称,对太阳能行业的支持太多,导致有很多投机者进入这个行业,造成相反的作用。我希望企业不要做投机者,要真正推动能源结构改变,从更长远的角度思考企业自身或是整个行业的发展。


   与高纪凡持相似观点的光伏行业人士还有不少,CSI阿特斯太阳能董事长兼CEO瞿晓铧就认为,光伏行业增速降低是大势所趋,这主要是因为多晶硅等原材料成本趋于平稳,且欧洲各国对电价的补贴政策基本可以预见,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
 
   同时,在此次论坛上,各国光伏行业人士还就产业技术创新不足及同行竞争日趋激烈等做了深入探讨,认为中国光伏企业今后数年将面临诸多考验。

技术创新不足

  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也告诉本报,去年20G瓦左右的全球光伏组件产量中,至少有10G瓦来自中国。但尽管如此,高纪凡认为整个光伏行业面临着新的拐点。中国企业需要将更多资金用于创新,以便于让组件价更接近于普通电价,“尽管现在每瓦1美元的发电成本,相比3年前的3美元/瓦有很大的降低,但与普通电价还是有较大距离。”

  国际著名光伏专家马丁·格林教授同样也提到了创新难题,“以薄膜电池为例,中国光伏企业的技术并不差。他们也可以有全球第一大薄膜电池企业First Solar公司那样的"碲化镉"技术,但进入市场谈何容易?”

  汪刘胜则表示,中国产薄膜电池之所以难以得到社会认可,其可靠性及稳定性还需要观察,“薄膜电池的种类很多,有砷化镓,有碲化镉,美国企业虽然是近几年才冒出来的,但是他们其实在该行业的技术积累有20年甚至更久时间,中国公司则是在短期内才发展起来的,相比之下处于劣势。其次,First Solar承诺其电池可进行回收,中国公司现在并没有这样的承诺。对客户来说,如果产品能回收,那么其投资风险会降低,而投资回报率也将增加。”

  天合光能的技术副总裁黄强则告诉本报,目前(国内)薄膜电池的投资费用太高也是一个问题,“建设一个1000兆瓦晶体硅光伏电站的钱,若用在以薄膜电池为材料的电站项目上,只能有几百兆瓦的规模。”而First Solar的电池生产设备是自己制造的,其电池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江西赛维LDK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万跃鹏则表示,占世界光伏市场80%份额的晶体硅电池成本下降得太快,但薄膜电池的成本下降速度赶不上晶体硅。

  “估计在4到5年后,会有一些新的光伏原材料代替现有的原材料,届时这类替代性产品将会有更低的成本。所以创新显得非常重要。”马丁·格林说。万跃鹏也指出,替代性的产品需要通过上千次甚至更多次验证,“而且当企业要将某种物质变为光伏电池的原材料时,也必须要意识到,这种材料不能是稀缺的,而应该像硅一样非常普遍、容易找到。”

后来者不可小觑

  除技术创新,后来者的追逐也不能忽视。黄强提到,三星和LG这样的大型电子企业正在向光伏行业进军,其中三星自己的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近22%。“尽管中国光伏公司的竞争力仍很强,短期内被国际巨头超越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过3~5年后,市场格局很有可能发生质变。”

  据电子行业研究公司IMS Research的调查,三星、台积电、友达光电等电子巨头都已宣布了庞大的光伏扩张计划,他们选择此时进入,主要是因为光伏电池成本趋于稳定,且欧洲6%到8%的电站投资回报率也清晰可见。

  由于这些电子企业熟悉硅材料、深谙大规模生产制造流程且现金充足,因而赶超中国大陆的光伏企业并不是难事。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Murray Cameron对记者说,欧美公司也正在摆脱落后趋势,奋力追赶,“一些欧企已在亚洲建电池厂,一方面可把质优价廉的光伏组件发往欧洲,另外类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光伏市场也很大,抢占先机是他们必走的一步棋。”

  他表示,目前德国Q-cells公司就在马来西亚建成了电池生产线,美国First Solar也计划在越南制造薄膜电池,预计2012年将完工4条生产线。

  此外,去年First Solar启动了在内蒙古的2G瓦薄膜电池电站建设计划,相比之下,还没有哪个中国光伏公司获得过如此大的项目。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