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中国多晶硅重整旗鼓 乐山电力拟7.6亿投入多晶硅技改

2011-05-04 10:00:35 来源:网络

摘要:  国际光伏市场峰回路转,中国多晶硅重整旗鼓,乐山电力拟7.6亿投入多晶硅技改。

关键字:  多晶硅,  光伏

国际光伏市场峰回路转 中国多晶硅重整旗鼓
       晦暗两年的多晶硅厂商业绩纷纷报喜,究竟是意外事件造成的短暂回暖,还是重新洗牌后的第二个春天?
在价格低谷中苦苦蛰伏了两年之后,国内多晶硅厂商最近的日子又开始好过了。从2010年三季度起,国际光伏市场峰回路转,形势突然好转。伴随全球经济的回暖,特别是光伏系统集成商们赶在德国光伏补贴政策下调前,纷纷下单,全球光伏需求大增。全球光伏研究机构Solarbuzz的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安装量达到创纪录的18.2GW,比2009年增长139%。

      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料,多晶硅的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从2010年7月份的56美元/公斤大幅上行到2010年底近100美元/公斤。占全球光伏市场10%份额的光伏龙头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TP.NYSE,下称无锡尚德)的业绩表现堪称风向标。2011年开春以来,无锡尚德销往欧美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数量持续攀升,供不应求,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近50%。 包括保利协鑫(03800.HK)、川投能源(600674.SH)、天威保变(600550.SH)等在内的国内主要多晶硅厂商亦纷纷扭亏为盈,发布了业绩闪亮的2010年报和2011年一季报。这究竟是意外事件造成的短暂回暖,还是全球多晶硅需求格局重新调整后,迎来了蕴含生机的第二个春天?

产能过剩迷思

     一幅十年间国际多晶硅价格涨跌的图表就能揭示,这是一个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刺激的行业。由2002年开始,多晶硅的价格从约为10美元/公斤开始持续攀升,至2008年曾创出500美元/公斤的天价。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光伏市场急剧萎缩,导致上游的多晶硅厂商也不得不减产限产,国际多晶硅价格一直处于下跌通道,一路下滑至2010年4月的最低点50美元/公斤。“2008年年初行情好的时候,我们的多晶硅能卖300多万元一吨,2009年跌到30多万元一吨。”价格一下子缩水十分之九,川投能源董事长黄顺福对财新《新世纪》记者提起那两年的不景气时,还是显得心有余悸。多晶硅产业链上下的从业大军,亦随着原料价格大起大落,由爆炸式增长步入“产能过剩”的窘境。经历了全国光伏产业园遍地开花之后,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约五分之一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商倒闭。经过这一轮疯狂的扩张之后,多晶硅产业头上一直扣着“产能过剩”行业的帽子。2009年,国务院38号文《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将多晶硅列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是,很多业内人士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产能跟实际产量是两回事,甚至有人把所谓产能称为“虚拟产能”。江苏中能硅业公司副总经理杨方绍曾公开表示:“尽管国内多晶硅产能早就超过了下游企业的需求量,但实际产量不足。”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主流的西门子法多晶硅产能为7.07万吨,产量仅为4.35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60%。产能利用率何以如此之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研究员谢晨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国内很多企业在前两年硅价很低的情况下,出于成本考虑,不能全面运转。比如天威保变当时有3000吨的产能,但产量只有1000吨左右,“因为全面运转起来的成本很高,特别是电费。”在统计口径上,也存在技术性的争议。

      莫尼塔新兴产业分析师唐小东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多晶硅生产线从建设到投产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时间,再从投产到达产还需要一年多时间,因此企业短期内难以达到满负荷运转的产能。相比而言,国外多晶硅厂商的产能统计数据偏差没有那么大,因为他们的新建产能没有中国那么多。他认为,“2008年硅价低位运行一段时间后,如今国内多晶硅的产量肯定不是过剩,而是不足。”

行业门槛调整

      国务院将多晶硅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还有一层考虑是,在暴利驱动下,2008年国内多晶硅项目遍地开花,其高污染高能耗缺点暴露无遗。唐小东回忆说,2007年到2008年年初硅价高位运行阶段,即使是一个产能1000吨以下的小厂,也能赚钱。全国各地蜂拥而上了很多小项目,其中许多小厂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从产业规模化的角度考量,肯定是不经济的。2011年1月,工信部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从生产规模与技术设备、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多晶硅行业的准入条件予以细化。引人注目的是,还将在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kwh/kg 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很显然,国家对多晶硅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思路是规模化和集约化。对于多晶硅行业的几家重量级企业而言,这一新的准入标准,令其停滞多时的多晶硅扩产项目重现曙光。

      来自光伏行业下游企业的一位业内人士称,他支持国家对多晶硅准入门槛提高,“因为国内多晶硅厂商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对原料不能充分循环利用,导致最后的多晶硅产品成本比国外厂商要高出不少。国外产品运到中国,其价格还能比国产多晶硅便宜。”财新《新世纪》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中国自产的多晶硅性价比还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光伏下游厂商的需求,2010年中国光伏厂商消化了8万多吨多晶硅,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多晶硅是依赖进口。谢晨对此表示,多晶硅理论上应该是集成度很高的产业,为什么国外成本低?“不仅因为技术先进,而且因为能达到量产,单位成本低。”行业准入新规一出,保利协鑫、赛维LDK、中冶集团、大全集团等多晶硅厂商纷纷提出扩产计划,乘机向规模化进发。黄顺福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目前川投能源旗下新光硅业的生产线已经根据工信部要求进行改造,提升产能并降低能耗,达到整改要求后进行量产,利润空间还会进一步上升。

      尽管业界认为,中国从光照条件、光伏产业链分布和能源需求等角度看,都很有必要发展光伏产业。但因为光伏上网电价成本偏高,中国光伏发电市场一直相对沉寂。虽然有财政部的“金太阳”工程和两轮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竞标出1.09元/度的电价。但是实质性的系统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却迟迟未见出台。欧洲等国的实践表明,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被认为是目前为止最有效扶植光伏产业的政策。唐小东对财新《新世纪》记者分析多晶硅产业前景时说,“短期内,欧洲国家市场避免大幅下滑是实现多晶硅市场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中期内,中国、美国为首的潜力市场崛起是支撑行业维持高速增长的关键;长期来看,光伏产业市场空间的彻底打开在于其发电成本降到与传统能源相当的水平。”不少光伏产业人士在积极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进一步启动,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政府部门倾向于通过示范性项目来摸底,看看成本到底能降到什么程度,但系统政策何时出台尚不可预期。

乐山电力:拟7.6亿投入多晶硅技改  

      乐山电力今日就多晶硅技术改造相关情况公告,拟总投入约7.6亿元实施乐电天威硅业公司四氯化硅冷氢化综合利用项目,其中预计2011年投入3.32亿元。该项目是以现有30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为基础,在不影响现有装置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通过冷氢化技术及相应的系统改造,降低生产能耗、物耗,减少生产排放,提高整体产能,最终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资金来源为股东资本金投入、自有资金投入和融资等。

    据了解,受国家宏观调控相关政策影响,银行已严格限制对多晶硅行业的贷款投放。天威硅业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自2010年4 投产以来,生产经营运行稳定,但面临着资金压力较大的困难。分析人士指出,乐山电力传统的电力、天然气、水务业务较为稳定,未来增速有限,其未来的业绩弹性主要来自于多晶硅项目。2010年,随着多晶硅项目的投产,公司营业成本大幅增加,综合毛利率较2009年同期下降3.72%。通过技改项目,将有利于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改善公司盈利能力。(⊙见习记者 宋元东 ○编辑 邱江)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