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商务部今日起对产自欧盟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

2012-11-01 16:36:09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2879

摘要:  中国商务部11月1日发布2012年第70号、71号公告,分别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调查。据了解,此次调查共涉及10家欧盟多晶硅企业。

关键字:  商务部欧盟太阳能多晶硅双反

欧盟已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但是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发生。欧盟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7月,欧盟共启动89项光伏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其中35项针对中国。

截至2012年9月13日,欧盟仍正对中国实施50项反倾销措施和一项反补贴措施。被调查或制裁的中国产品包括铝箔、无缝钢管、自行车、铸件、彩电、瓷砖等。以出口金额计,这次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可谓欧盟历史上最大的一起。

中国商务部11月1日发布2012年第70号、71号公告,分别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调查。据了解,此次调查共涉及10家欧盟多晶硅企业。

商务部今日起对产自欧盟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

此次反倾销调查涉及的产品英文名称为Solar-Grade Polysilicon,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的税则号为28046190,该税则号项下用于半导体用途的电子级多晶硅不在本次调查产品范围之内。

商务部的两个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规定,决定自2012年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将本案与2012年7月20日商务部已发起的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进行合并调查。

2012年9月17日,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代表国内多晶硅产业向商务部提交了对原产于欧盟的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的书面申请。

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标锦介绍,证据信息的主要来源包括:欧盟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年报、公司网站;欧盟和欧盟成员国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市场和行业研究机构的报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文件;中国和其他国家调查机关对欧盟及其成员国进行的反补贴调查的裁决。

[#page#]

根据海关数据,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占据了我国近12%的市场份额,这其中以德国产品为主,小部分产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

吕锦标介绍,向商务部提起的“双反”申请共涉及10家欧盟多晶硅企业,分别包括德国的Wacker Chemie AG、rimeSolar S.r.l.、PV Crystalox Solar GmbH、Schmid Group、Joint Solar Silicon (JSS),意大利的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SpA、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SILFAB S.p.A.、Estelux S.r.l.,法国的Apollon Solar,西班牙的Siliken Spain。这其中,进入中国产品数量最多的是德国多晶硅巨头Wacker Chemie AG。

在不正当补贴方面,德国出台了“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投资赠款,多晶硅投资者根据其所处的“激励地区”及企业规模而不同,大型企业能够得到的资助,最高可达投资成本的30%,中型企业最高可获得40%,而小型企业最高可获得50%。此外,德国还出台了东部地区“投资津贴”项目,2001年以来Wacker Chemie AG(及其前身)由此陆续获得了多笔补贴,总额高达4亿欧元。此外,在2002年、2008年和2009年,Wacker Chemie AG还从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获得了3笔政策性贷款,贷款本金总额为8.5亿欧元。

吕标锦说,发起申请的江苏中能、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和重庆大全新能源四大中国多晶硅企业,请求商务部调查申请书中列明的所有补贴项目,并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任何其他补贴项目一并调查。同时,发起申请的四大中国多晶硅企业将就补贴项目进一步提供补充材料。

而在倾销方面,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我国累积进口多晶硅64496吨,同比增加近33%,已超过去年我国全年的进口总量,累积平均进口价格26.44美元/公斤,同比下跌61%。尤其是9月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创历史新高的3992吨,环比增长超过155%。

据了解,商务部已经同意对美、韩两国的多晶硅采取初裁前三个月追溯征收措施。发起对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的四家中国企业将也申请对欧盟多晶硅采取相同的追溯征收,以防止美国、韩国、欧盟的多晶硅在调查期间对中国市场进行突击式倾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表明,受进口冲击,中国43家多晶硅企业仅五六家勉强开工生产,其他超过80%的企业已经停产,技术团队和工人流失,全行业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今年初,对欧盟多晶硅发起“双反”调查申请的四大企业还能维持生产,到第二季度,两家企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已接近完全停产状态。

此外,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一家浙江多晶硅企业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2012年中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为6万吨,将比上年下滑25%,而进口量将突破8.5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约95%来自美国、韩国、欧盟。8.5万吨进口量,按23-25美元/公斤的价格计算,商务部对多晶硅的调查涉及进口总值约21亿美元。

[#page#]

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鲁瑾表示,目前江苏中能、赛维、大全新能源等国内龙头企业的技术水准已达到或领先国际先进水准,生产成本均低于每公斤30美元,并通过闭环生产工艺,解决了副产物污染环境的问题。中能硅业的成本更是控制在全球领先的每公斤17美元。“中国多晶硅产业当前的困境主要是由海外多晶硅的不公平贸易造成的。”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主席朱共山介绍,多晶硅生产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期以来曾被美、日、德等国家所垄断。近年来,中国多晶硅产业开始发展壮大,产量由2008年的约4700吨增长到2011年的近8.3万吨。但因起步未久,国内多晶硅企业发展集中度低,层次高低差别很大,应该集中资源与海外多晶硅巨头竞争。“只要能维护出公平贸易的大环境,借助国内市场需求庞大的地利,中国多晶硅产业完全有能力与海外巨头同台竞技。”

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创办人、董事长朱共山

在这场中欧贸易博弈中,欧洲光伏产业自称受了委屈,但仔细算来,它们遭受竞争困扰的仅是少数光伏产品生产商,原料出口商、设备生产商均可赚得盆满钵满。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又获得了什么?员工卖命工作,环境受到污染,换来的不过是一些辛苦钱。如果说德国光伏生产商应寻找自身原因,适时调整方向的话;中国企业要做的,恐怕也不仅是打赢这一场眼前的官司。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