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电信化趋势与应对 电信业未来的思考
摘要: 本文从互联网时代全球电信业的困境、为什么去电信化、去电信化的趋势和难点、量收剪刀差的趋势和应对四个方面讲述对电信业未来5-10年的思考。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 韦乐平
面对外部环境的恶化、“电信级”的高成本、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乏力、日益扩大的流量剪刀差,电信业的形势已经越来越恶劣。只有去电信化才是电信业的未来。
2011年数据显示:信息通信产业链各个环节中,设备制造业和电信运营业利润率分别为6%、9%,属于价值增长最低的环节。芯片业,CP/SP业利润率分别为17%、15%,情况较好。2012年的数据还没有,但可能设备业、运营业估计会比2011年更惨,再不转型,形势会越来越糟糕。
把握电信业自身逻辑发展规律,对于电信行业长远发展十分重要,去电信化就是运营商的战略课题。本文从互联网时代全球电信业的困境、为什么去电信化、去电信化的趋势和难点、量收剪刀差的趋势和应对四个方面讲述对电信业未来5-10年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电信业困境
从2004-2010年德国电信宽带业来看,德国4家运营商数据流量包增长了11倍,但价格反而降了65%。增量不增收,增量减收,说明单纯流量套餐很难带来本质性的收入变化,需要跟智能的管道结合。
我们分析中国电信2004-2014年宽带发展困境:流量将增加207倍,年增长率70%;用户增加9.1倍,年增长率25%;收入增加6.7倍,每年增加20%。用户的增速是流量的1/3,而收入的增速是流量的28%。
再看AT&T的移动互联网困境,2007-2011年,AT&T移动网流量增长30倍,年增速330%;用户数增加1.54倍,年增速只有15.5%;收入增加1.52倍,年增速11%。用户、收入增速只有流量增速的2%!
思科也对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做过预测:未来五年,流量将增加18倍,年增速80%;而谱效率增速是流量的25%,收入增速是流量的12%。移动网络情况比宽带更严峻。
流量与收入之间存在巨大的剪刀差,且未来会进一步加剧,可能达到10倍以上。这导致运营商不得不思考很多超常规的措施,一定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这也是我提出去电信化的原因。
为什么要去电信化
首先,运营商的外部环境日益恶化。我们不仅面对日益非理性的运营商间竞争、制造商间的竞争,以及来自IT和有线电视业的挑战,而且,更重要的是面临日益严峻的外部OTT运营商的挑战;同时,业务主体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话音收入日益边缘化、免费化,但爆炸式增长的数据业务耗尽了网络资源的同时却很难带来相应的收入;电信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地位日益的低值化,中国电信员工数是腾讯的十几倍,收入也是它的几十倍,但是腾讯的市值却远远高于我们。
其次,运营商追求的“电信级”在意味着高质量、高可靠的同时也意味着高复杂、高成本、高浪费,而且“复杂”、“浪费”都需要运营商埋单。当然,这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运营商的摩尔定律在高性能、低成本趋势中选择了高性能这个错误方向。
最后,运营商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是也暴露了创新乏力。2000年沃达丰开始进入互联网,三战三败。全球运营商几乎都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成功案例。
去电信化的趋势和难点
所以,只有去电信化,转变观念,这才有希望。
[#page#]
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念的转变,从产业链的主导方转变为平民化的参与者。从几十年的甲方地位走进平民化,这很困难。
其次,事业领域需要由传统的电信服务向大通信、大行业、大融合的大视野转变,经营领域则由电信向信息服务、信息娱乐服务延伸。实际上,电信业发展可以看出三个阶段,以电话、电报为代表的基础通信,近几年提出的信息服务转型,以及即将来临的信息娱乐业。前两个阶段跟电信还有密切关系,但第三个阶段将完全成为一个传媒行业。
第三,业务平台的融合化和水平集成化。运营商需要借助平台发挥管道优势、提供业务,但运营商全国平台数量多、复杂、不统一,这给业务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极高的门槛。所以,从2003年,中国电信开发综合业务平台,为自身业务开放以及第三方业务开发提供了低门槛。同时,业务开发也以自己为主,逐渐转向专注提供开放的低门槛平台,汇聚广大开发者共同开发,从垂直架构向融合的水平架构发展。
第四,网络的低成本化。如前文所述,在摩尔定律的高性能和低成本两个方向,我们遗憾选择了高性能,IT业则选择了低成本。20年来,IT成本降低了58%;路由器降了接近50%;传送和移动等电信设备仅降了约30%。20年累积下来,网络设备与IT设备形成巨大的价格反差。所以,未来网络设备的大方向是低成本为主,高性能为辅。最近兴起的SDN的IT化、标准化、虚拟化能给网络设备的低成本带来很大的发挥空间。
此外,根深蒂固的“电信级”指标已经束缚了电信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还有网络质量的合理化。
最后,组织架构也需要转变。在电信架构下,重要决策大部分需要1~2年时间,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开发业务只需要一个月。对于互联网业务的开发和运营而言,应该下决心从以传统的地方为主的三层架构向独立的、垂直一体化的、扁平架构演进。
当然,去电信化有很大的难点,第一个基因难改,体制机制难改,整个生态链的协同改造,最重要的是生存危机意识不强。这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必须做好。
量收剪刀差趋势和应对
当前,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则是量收剪刀差的挑战与政策。
首先是增加收入,新的用户、业务、商业模式,但中国人均电信消费占它的可支配的消费8%,日本连7%都不到、全球才2%,可增长空间有限。
其次,通过新技术来应对流量增速,具体的措施就是频谱效率的提高。但如今,移动技术容量增速从十年前的35%降到20%、光通信容量增速则从78%降到20%、路由器容量的扩展性开始遭遇硬件路由表和软件进程数的制约,网络设备都期待突破性技术。
所以,唯一可行、有效的是降低流量、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可以采用比如硅光子、异构网络、分组化、资源优化等新技术。而降低流量只有通过应用层优化,从源头控制流量和信令的过度消耗,这首先靠互联网应用商,其次靠运营商优化。但遗憾的是,互联网应用根本不受电信业控制。
电信业的未来就如同山涧中过危桥,前面只有一点朦胧的强光。大方向还有,但是非常的艰辛。(本文根据韦乐平在“2012中国通信产业大会”上演讲内容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未经本人确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