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24届(华南)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智能生产暨 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4 广告

中国IT企业频遭境外黑手 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2005-03-02 08:57:53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本韩国企业当初也曾遭遇类似壁垒   ●联想有信心成功收购IBM个人电脑 ●中国商标被境外机构抢注进入高峰期   ●海信商标被索要四千万欧元赎身价   主持人语   德国西门子公司抢注海信集团、东林电子等7家中国企业的注册商标,赎买要价数千万欧元;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一家国际竞争对手紧接着打出“买电脑‘连想都不要想’”的广告;康佳在海外的产品被诬指为次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走在国际化的前列,也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黑手”。这样的坎坷是必然还是偶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如何成功地走出国门?如何应对“黑手”的攻击?本报日前邀请联想中国区候任首席运营官刘军、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营销管理部总监穆刚、计世资讯副总裁李方,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   海信、联想、康佳等遭遇“黑手”   主持人:德国西门子公司抢注海信、东林等7家中国IT企业注册商标的事,最近引起了海信、东林等中国企业的强烈反弹,也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西门子抢注7家中国公司商标这件事来看,完全超出了我们对一家跨国公司的认识。跨国大公司一向给我们以大度雍容的印象,但现在这种好印象被完全破坏了。   穆刚:商标被抢注是中国IT企业走出国门后遭遇的“黑手”中的一种。“明明是自己养大的孩子,却要跟着别人姓”。   主持人:西门子中国公司发言人王君燕告诉我,西门子一向是一家守法的公司,在190个国家有业务,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我问她注册海信等中国公司商标的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时,她回答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不是恶意注册让第三方去说吧。   李方:我注意到一个事实,西门子注册海信商标的时间,是在该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之后。   主持人:西门子对海信商标开价是4000万欧元。海信集团郭庆存副总裁说了一句话:我们为海信品牌的建立投了那么多的人力和物力,西门子会在上面投一分钱吗   穆刚:一些不法厂商打着中国知名品牌的旗号,大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有时候,还会发生“李鬼”害“李逵”的事情。日前,台湾地区某电视台发布了一则电视新闻,指称一台贴有“KONKA”(即康佳)商标的电视机用的是“已使用了十多年的旧显像管”,是“新壳旧管”产品,并播出了该电视机的特写镜头。在年终销售旺季的特殊时刻,这则新闻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经过核实查证,这则新闻中“新壳旧管”的电视机并非康佳制造或者康佳授权制造,而是假冒“KONKA”品牌的伪劣产品。很显然,整个事件的背后隐藏着某些图谋不轨的“李鬼”的身影,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借助损害康佳这个知名品牌获取他们的不法利益。   主持人:去年12月,联想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此后不久,某大公司刊登了系列广告,告诉用户,买电脑“连想(联想的谐音)都不要想”。联想如何看待这样的做法?   刘军:我觉得,竞争对手还是很聪明的,他的意识很对,但是做法就不是这样了。前几天,我们收到该公司一封信,对刊登攻击性广告正式致歉。   主持人:针对竞争对手的收购,而打广告贬损对手,这在IT界还是第一次看到。   刘军:他们的心太急了。我想,道歉才是正确的做法。他们在信中提到,攻击对手的做法既不符合一般的商业规范,也不符合公司的惯例。   国际化“陷阱”   主持人:中国IT企业走出国门遇到“狙击”属于偶然还是必然?李方在国际、国内都待过,你觉得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还是极其个别的例子?   李方:近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企业的群体发展、特别是一些行业的领头企业的发展使那些竞争的跨国企业感到了威胁。在这种背景下,陆续发生了思科诉华为侵权案、美国诉中国彩电企业倾销案、西门子公司抢注7家中国企业的注册商标案、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后受到美国政府调查以及某公司的广告攻击、康佳在海外的产品被对手诬指为次品等等一系列事件。从战略角度来看,对中国是个好事,表明世界对中国企业的认可。但是从我们自己方面来看,也确实暴露了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企业整体实力还是处于弱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我们确实有些弱点和把柄被人家抓住等等。所以总体来看,这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然会遇到的坎坷,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几十年前日本企业的崛起、以及十几年前韩国企业的崛起都有过类似经历。很多专家认为,今后几年将是我国企业受到集中攻击的高峰时期,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抗风险的能力准备。   穆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时遭遇的一些坎坷,乍看起来是有关国家公事公办的行为,但实质上都是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对手幕后运作的结果,在幕后操作的国际竞争对手的“黑手”若隐若现。   应该如何应对   穆刚:种种针对中国民族品牌的“冷箭”与“黑手”,不露声色地削弱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甚至令很多中国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视国际化为畏途。   主持人:少数跨国公司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滥用其市场领先地位,滥用对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这种做法应该引起我们企业的高度警惕。   李方:关于中国IT企业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实际上一些国内领先企业正在以他们的实践做着各种尝试。前些年海尔的国际化、近年华为和TCL的国际化,以及刚刚发生的联想的国际化,表明中国企业群体正在这方面做着各种努力。国际化道路的结果主要受几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行业的区别,一般认为,那些跨国公司首先会对IT等高新技术领域采取严密防范的态势,而对已过时技术或者技术含量低的规模制造领域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典型的像WAPI标准在几个月中备受排挤,在美国和德国的国际标准化会议上,在某跨国公司的幕后操纵下,基本上剥夺了中国代表的发言权。二是企业自身能力的区别,一个企业能否走向世界,自身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变得非常关键。具备这些能力,国际化道路将会比较通畅,反之必将是困难重重。我们看到,著名跨国企业索尼当年走向世界时,是因为独一无二地掌握了民用晶体管核心技术。反观我们中国企业,不得不承认在这些核心能力方面与当初的那些国际企业是有差距的。   刘军:就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来说,虽然这是一件很大的事,但是我们并不急于求成。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稳妥的方案,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变化。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效的。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以后,会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目前针对收购进行的政府调查是按照法律程序在走,并没有超出法律程序的部分。我们有信心收购能够成功,因为这不仅对两家企业有利,对两国经济发展都会有正面的影响。   李方:中国IT企业要形成整体突破,我认为还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目前中国企业群体普遍存在短期效益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即以企业是否短期内成功来论英雄。这样势必造成企业家普遍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利益的考虑,特别是核心能力的打造。这也是中国企业普遍核心能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我认为一个国际一流企业产生,一定是在企业建立初期就定下长远目标,并为此目标的实现付出实际努力,同时兼顾短期和长期的利益。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