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导向催生战略整合 联想亚信将小幅裁员
2005-03-31 09:04:2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俞兵透露称,联想亚信可能会继续使用收购兼并的手段发展其看好的新业务,这必然会导致人员数量的提升。“我们肯定会继续补充人数,联想亚信总数会保持在600人左右。”
联想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联想亚信”)创造了合并后第一季度赢利的神话后,内部的调整也悄然完成。
记者从亚信内部人士处得到的消息显示,3月,联想亚信伴随着裁员的战略整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落下帷幕。
2004年7月28日,联想集团宣布其IT服务部门作价3亿元置换亚信集团15%股权,联想IT业务随即并入亚信集团。2004年,联想亚信营业额为5.48亿元,增长在30%以上。
战略整合
联想亚信第一季度实现赢利后,大整合也随之开始。
上周,一位已经离职的原亚信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总共有630多名员工的联想亚信在两周前进行了业务调整,有一部分人在此次调整中已经离开了公司。该人士还向记者透露,从亚信加盟联想亚信的原亚信副总裁李建波也已经离职。
联想亚信品牌推广总监方艳向记者证实,公司确实是在进行正常的战略调整,但不能称之为裁员,离开的人数也没有这么多,大概在10%左右,只有几十人。
方艳告诉记者,联想亚信的人员调整是伴随着整合同时进行的,“其实人员的调整只是为了适应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她向记者表示:在公司的整合上,联想亚信已经由过去以行业划分改为按客户需求划分的组织架构。
在业务运作模式上,联想亚信改变了原有的各行业事业部销售、售前、实施一体化的设置,根据职能分工进行横向整合,新成立了行业服务事业部(ISU)和应用服务事业部(ASU),分别负责面向政府、制造、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的前端客户营销和后端实施。
“这是为了在人员的专业化分工、资源共享、软件开发等能力上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定义。”联想亚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俞兵告诉记者。
俞兵介绍,这样的模式更适合未来业务发展方向。他表示,公司对于那些赢利模式清楚的业务要大力拓展,而由于运营外包事业部需要长期投入,且资金需求较高,所以进行了适当的收缩。
俞兵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调整,亚信EIS部门的100多人已经并入联想亚信的一些事业部,并没有很多人离开。
EIS事业部是亚信于2003年10月以645万美元的现金和价值255万美元的股票,收购了太平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的核心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BI(商务智能)业务资产后组成的,已经在并购联想IT服务部门后并入联想亚信。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俞兵透露称,联想亚信可能会继续使用收购兼并的手段发展其看好的新业务,这必然会导致人员数量的提升。“我们肯定会继续补充人数,联想亚信总数会保持在600人左右。”
据记者了解,俞兵所说的新业务是指联想亚信正在成立的一个软件外包部门。该部门在今年将与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合作,杀入软件外包市场。
赢利之谜
联想亚信在合并后的第一个季度就实现了赢利。
今年2月初亚信集团公布的2004年财报显示:第四季度联想亚信为亚信净收入贡献了760万美元,约占集团总收入的33%。同时,联想亚信分别在亚信公司第四季度的总收入和毛利润总额中贡献了31%和32%。
亚信科技首席执行官张醒生认为:“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亚信电信运营支撑系统(OSS)相关软件产品及方案的推广与应用,以及联想亚信金融、电子政务、企业软件方案和IT管理、咨询服务业务。”
“在联想,IT服务分摊的费用过高是其无法赢利的直接原因。”有分析师向记者指出。方艳告诉记者:在联想,包括宣传、市场、职能部门费用和写字楼租金等都要各部门分摊,这部分费用吃掉了联想亚信的利润。
“一家大公司的运营费用高是可以想象的。”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告诉记者。“公司的费用按部门分担,赢利的部门可以承受,而对于新业务和亏损的部门,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在联想亚信搬到亚信办公后,由于亚信相对较小,节约的这部分费用成为了利润的主要来源。”方艳告诉记者。而据联想集团公布的资料显示,联想IT服务在截至2004年3月底止的年度,亏损超过5800万元。按这样的方式计算,现在联想亚信节约的分摊费用也基本上在这个数额,大概有5800万元左右。
差异化生存
2004年,联想亚信的营业额达到5.48亿元人民币,但是相比于IBM和惠普,甚至神州数码,都相对较小。因此,按照俞兵的设想,联想亚信调整后的业务发展将不以规模取胜。
“联想亚信的生存空间在于差异化生存,寻找IBM和惠普不能触及的地方,比如电子政务和安全领域就是联想亚信未来业务的重点。”俞兵认为。
罗清启认为,在中国的IT服务市场,国外企业虽然依靠全球资源有所突破,但基本都处于投入阶段,在一些垄断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如政府行业、烟草行业和电力等,仍然处在艰难的开发市场,这正是国内企业的机会所在。
俞兵也认为,联想亚信的方向是在本土厂商有优势的领域如政府、制造等领域做深做透。
联想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联想亚信”)创造了合并后第一季度赢利的神话后,内部的调整也悄然完成。
记者从亚信内部人士处得到的消息显示,3月,联想亚信伴随着裁员的战略整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落下帷幕。
2004年7月28日,联想集团宣布其IT服务部门作价3亿元置换亚信集团15%股权,联想IT业务随即并入亚信集团。2004年,联想亚信营业额为5.48亿元,增长在30%以上。
战略整合
联想亚信第一季度实现赢利后,大整合也随之开始。
上周,一位已经离职的原亚信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总共有630多名员工的联想亚信在两周前进行了业务调整,有一部分人在此次调整中已经离开了公司。该人士还向记者透露,从亚信加盟联想亚信的原亚信副总裁李建波也已经离职。
联想亚信品牌推广总监方艳向记者证实,公司确实是在进行正常的战略调整,但不能称之为裁员,离开的人数也没有这么多,大概在10%左右,只有几十人。
方艳告诉记者,联想亚信的人员调整是伴随着整合同时进行的,“其实人员的调整只是为了适应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她向记者表示:在公司的整合上,联想亚信已经由过去以行业划分改为按客户需求划分的组织架构。
在业务运作模式上,联想亚信改变了原有的各行业事业部销售、售前、实施一体化的设置,根据职能分工进行横向整合,新成立了行业服务事业部(ISU)和应用服务事业部(ASU),分别负责面向政府、制造、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的前端客户营销和后端实施。
“这是为了在人员的专业化分工、资源共享、软件开发等能力上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定义。”联想亚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俞兵告诉记者。
俞兵介绍,这样的模式更适合未来业务发展方向。他表示,公司对于那些赢利模式清楚的业务要大力拓展,而由于运营外包事业部需要长期投入,且资金需求较高,所以进行了适当的收缩。
俞兵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调整,亚信EIS部门的100多人已经并入联想亚信的一些事业部,并没有很多人离开。
EIS事业部是亚信于2003年10月以645万美元的现金和价值255万美元的股票,收购了太平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的核心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BI(商务智能)业务资产后组成的,已经在并购联想IT服务部门后并入联想亚信。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俞兵透露称,联想亚信可能会继续使用收购兼并的手段发展其看好的新业务,这必然会导致人员数量的提升。“我们肯定会继续补充人数,联想亚信总数会保持在600人左右。”
据记者了解,俞兵所说的新业务是指联想亚信正在成立的一个软件外包部门。该部门在今年将与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合作,杀入软件外包市场。
赢利之谜
联想亚信在合并后的第一个季度就实现了赢利。
今年2月初亚信集团公布的2004年财报显示:第四季度联想亚信为亚信净收入贡献了760万美元,约占集团总收入的33%。同时,联想亚信分别在亚信公司第四季度的总收入和毛利润总额中贡献了31%和32%。
亚信科技首席执行官张醒生认为:“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亚信电信运营支撑系统(OSS)相关软件产品及方案的推广与应用,以及联想亚信金融、电子政务、企业软件方案和IT管理、咨询服务业务。”
“在联想,IT服务分摊的费用过高是其无法赢利的直接原因。”有分析师向记者指出。方艳告诉记者:在联想,包括宣传、市场、职能部门费用和写字楼租金等都要各部门分摊,这部分费用吃掉了联想亚信的利润。
“一家大公司的运营费用高是可以想象的。”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告诉记者。“公司的费用按部门分担,赢利的部门可以承受,而对于新业务和亏损的部门,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在联想亚信搬到亚信办公后,由于亚信相对较小,节约的这部分费用成为了利润的主要来源。”方艳告诉记者。而据联想集团公布的资料显示,联想IT服务在截至2004年3月底止的年度,亏损超过5800万元。按这样的方式计算,现在联想亚信节约的分摊费用也基本上在这个数额,大概有5800万元左右。
差异化生存
2004年,联想亚信的营业额达到5.48亿元人民币,但是相比于IBM和惠普,甚至神州数码,都相对较小。因此,按照俞兵的设想,联想亚信调整后的业务发展将不以规模取胜。
“联想亚信的生存空间在于差异化生存,寻找IBM和惠普不能触及的地方,比如电子政务和安全领域就是联想亚信未来业务的重点。”俞兵认为。
罗清启认为,在中国的IT服务市场,国外企业虽然依靠全球资源有所突破,但基本都处于投入阶段,在一些垄断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如政府行业、烟草行业和电力等,仍然处在艰难的开发市场,这正是国内企业的机会所在。
俞兵也认为,联想亚信的方向是在本土厂商有优势的领域如政府、制造等领域做深做透。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