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产部会诊电子百强 必须与国际接轨
尽管如此,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要求,要清醒看到电子百强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在“百强工作会”上,与会代表集体“会诊”电子百强,寻找“良方”。
新百强增速放缓
比较新一批电子百强的数据发现,本届百强营业收入比上届增加1527亿元,增长23%。跨入百亿元门槛的企业已达22家,比上届增加6家。在利润方面,实现利润总额332亿元,同比增长17%。
不过,与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相比,新百强增速相对较慢。数据显示,新百强企业2004年营业收入、利润和出口的增长率分别为23%、18%和25%,明显低于全行业41.2%、49.3%和46%的增长速度;而百强平均利润率仅为4.07%,不仅低于全行业4.22%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工业部门6%的利润率。
此外,新百强前10位的营业利润率,除华为和中兴外,都不到5%。而同期,微软、英特尔、三星电子的利润率分别为28.0%、21.9%、18.8%。
品牌集中度加大
“强者愈强”,这一点在新百强中得以充分体现。以前10名为例,2004年海尔营收超过1000亿元,排名第2的京东方科技仅为451亿元,相差一倍以上。
一些百强企业在扩大规模效益和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生产继续向骨干企业集中,人才向优势企业流动,市场份额向品牌产品聚集,形成了一批在某一产品门类专业化程度较高、规模效益明显、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公司。
与此同时,百强分布的区域,特别是东中西部差距日益拉大。从区域看,珠三角有23家,营业收入占百强企业总量的30.4%;环渤海地区有25家,营业收入占39.2%;长三角有28家,营业收入占20.5%;而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22家百强企业则全部集中在上述三个区域。
技术创新待加强
对于国内企业的发展,“核心技术和专利,已经成为关键,代表着新的增长点”,新百强排名第17位的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如是说。
2004年,新百强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全年百强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393亿元,比上届增长53.5%,研发投入比重达到4.9%,比上届提高1.1个百分点。百强企业专利申请量得到大幅度增长。以浪潮为例,近年来,浪潮通过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技术创新,并与国家863项目组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等方式,在服务器领域取得了与国外品牌一争高下的机会。
尽管如此,百强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不小。据悉,新百强去年研发投入总计37.6亿美元,而同期IBM、英特尔、三星、微软、诺基亚等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均超过50亿美元。王恩东坦言,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劣势,正是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够的原因。
尝试国际化经营
“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做大做强”,是本届百强较为普遍的共识。
数据显示,新百强“走出去”步伐加快,共实现出口交货值1854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25%。在新百强中,有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企业为95家,有对外投资的企业25家,在境外设研发中心的企业为20家。
2004年,百强企业开始一系列的并购活动:TCL集团相继收购汤姆逊公司的彩电资产、阿尔卡特公司的手机资产;京东方先后收购韩国现代的生产线和飞利浦的液晶显示器部门;联想集团通过与IBM在全球PC业务的战略重组等。
这些跨国并购的尝试使国内企业在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获益不少。不过,这些收购最近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难题。周子学坦言,目前国内企业大多处于单个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同时国内还没有创造一个有利于“走出去”的宏观政策条件,因此国内企业付出一些探索成本“不可避免”。
三大措施助力百强
对于百强下一步发展,与会代表认为,关键就是政府的有效支持,并且“刻不容缓”。对此,信产部也开出了“药方”。
2004年底,信息产业部出台了《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大公司战略的若干意见》。根据计划,经过3至5年的努力,到2008年,排名首位的企业营业收入要超过1500亿元。周子学明确表示,“具体政策正在制定当中”。
据悉,信产部正着手协调各部门,为百强中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新的政策将包括三个方面:一、贷款方面,为并购提供更多的资金;二、再融资方面,利用国内资本市场,为国际化的企业提供更多机会;三、企业整合创新方面,鼓励合作,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除了政策外,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作用。娄勤俭表示,“行业协会能做的事,就不用政府出面去做”。行业协会要走市场化道路,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下的运作方式和思维习惯,按市场规则协调、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专家还建议,国内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电子百强才能真正强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