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印度——中国制造的有力挑战者,或是潜在的市场?
2005-07-04 09:20:56
来源:电源网
在电子设备制造业,印度几乎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尽管印度正在成为软件设计和研发大国,但大部分硬件制造仍然在中国进行。然而,上述局面可能会发生变化,许多国际OEM和EMS开始尝试在印度开展制造业务。最近几个月,诺基亚、LG电子和芬兰的Elcoteq都宣布计划今年或明年开始在印度生产手机。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印度信息技术制造者协会(MAIT)执行理事Vinnie Mehta的一番话道出了个中原因:“印度在设计方面实力雄厚。从纯粹的制造角度来看,中国极其强大,所以我们走以设计为主的制造业道路。”
必须指出的是,印度当地的手机和PC市场已达到了一定规模,这也是吸引国际制造商的原因之一。惠普、IBM和宏碁已在印度利用进口部件组装个人电脑。AMD新推出了一种低价计算机,如果该产品的销售能如预期那样迅速增长,其合同制造商旭电(Solectron)则将在印度班加罗尔进行生产。Mehta说:“印度市场即将快速扩张,所以大家都想分食这张饼,并等待这张饼变得更大。”
不过,印度要想发展制造业,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基础设施破旧、电力短缺、政府的繁文缛节等等。但一旦印度政府兑现其改善投资环境的承诺,国际制造商就会考虑是否在印度生产产品。届时,印度将可能成为工业电子、汽车零件和医疗产品等小批量专业产品的出口基地。
因此,中国的制造商应该对印度给予适当的关注,不仅因为它可能是中国制造的潜在挑战者,还因为印度经过15年的改革后,已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何况它拥有10多亿人口,与中国一样可能成为庞大的市场。
印度的出口与国内市场
印度薄弱的电子出口不仅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而且逊于马来西亚和泰国等较小的国家和地区。麦肯锡和印度工业联合会(CII)最近发表的报告显示,印度每年出口的电子和电气产品略高于1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的年出口额均高达500亿美元,甚至泰国每年的电子产品出口额也达到了200亿美元。该报告估计,在理想条件下,印度电子业的出口额可能在未来10年内达到180亿美元。报告的作者强调,这项研究不是对印度未来将达到什么水平的一种预测,而是他们认为印度能够达到什么水平。他们写道:“普遍认为,印度已输给了中国,但未必如此。”
至于国内市场,印度已达到一定规模。MAIT的Mehta声称,2004年印度国内市场的PC销量升至350万台以上,比两年前的230万台增长了50%。
印度手机市场的成长也让国际OEM浮想联翩。三星电子的首席执行官Gee-Sung Choi去年秋在访问印度时曾对此赞不绝口。“从2003年11月以来,这里的手机用户数量增长了1,300多万。”Choi在2004年10月初于新德里举行的一个会议上对印度企业领袖说,“三星内部普遍对这个市场中的机会充满信心。”
据估计,印度手机用户数量已从两年前的1,300万急升至4,500多万,而且每月新增用户160万。Informa UK Ltd.设在伦敦的无线市场研究部门估计,到2009年,印度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市场,位居中国和美国之后。
印度的吸引力与劣势
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拥有大量的过剩劳动力,其它方面也差不多,这些因素使其成为低成本制造的理想候选地点。比如,LG电子和Elcoteq可能计划把印度当作对其它南亚国家、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基地,因为印度距离这些市场比中国近。
印度还可能吸引那些希望把生产基地分散到中国以外的公司。他们不太可能转移其在中国的现有制造业务,但可能考虑在其它地区扩张业务。而且,2003年爆发的SARS促使许多厂商重新审视其对中国的依赖性。
但印度没有中国那样的供应链,糟糕的基础设施可能使元件进口和成品出口面临巨大挑战。要想与中国和东南亚争锋,印度需要改变许多东西。
印度作为制造中心的未来将取决于其改进的速度及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政府是否愿意吸取中国的经验,采取那些使自己成为制造中心的政策。分析师和产业人士还认为,印度政府需要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资,特别需要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和电力供应,另外,道路状况也有待改善。
制造商还呼吁印度放松劳工保护政策,最突出的一条是,印度要求员工数量超过100人的企业在裁员之前必须得到政府首肯。麦肯锡-CII联合报告的结论指出:“虽然人们一直争论许多此类问题,但政府采取行动的决心、以及实施这些改革措施的速度,将成就或者破坏印度制造业的未来。”
随着更多的工厂在印度出现,供应链问题可能自然得到解决。但这向来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例如,为了经营班加罗尔的制造业务,伟创力很多元件依赖进口,而不得不缴纳关税。“除非批量制造增加,否则厂商将不太可能在大批量元件生产方面进行投资。”伟创力的副总裁兼印度及马来西亚业务总经理Vijayan Chinnasami表示。
Chinnasami对于取消SMT设备的进口关税表示赞赏,但指出其它障碍仍然存在。伟创力把印度看成设计和嵌入软件服务中心,而不是制造中心。这家总部在新加坡的公司去年收购了几家印度软件公司,以扩大其全球电信设计业务。
有制造商预测,随着印度电信制造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和成熟,足以参与海外竞争。Elcoteq公司认为印度确实有成为电信硬件出口国的潜力。
国际制造商在印度
一些颇有远见的国际制造商早已开始尝试在印度从事制造业务。但这些先行者的努力是否会带动印度制造业的全面繁荣,目前还很难说。
2001年科技产业进入萧条时,旭电曾放弃了多数微电子元件业务,但保留了班加罗尔的一家工厂。经营该工厂的是旭电的子公司Solectron Centum,这是一家印度上市公司,旭电持有51%的股权。该公司是盈利的,但微电子不是旭电的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是为了在印度市场取得立足点。
“它绝对可以被列为待售资产,但我们没这么做,因为我们想在印度占有一席之地。”旭电的策略销售副总裁Kevin Sachs说。但他同时表示旭电在接近印度时非常谨慎。他说:“这是一项规模相对较小的业务,因为我们正在评估印度的EMS市场究竟能发展到多大规模,成长速度会有多快。”目前,EMS业务占Solectron Centum营业额的比例不到5%,但如果上述AMD计算机项目顺利上马,这一比例可能显著变化。
除了旭电外,伟创力在印度也有分支机构。自2001年接管了摩托罗拉位于班加罗尔的占地1.8万平方英尺的工厂后,该公司就一直在当地生产摩托罗拉手机。
今年,Elcoteq也将步伟创力和其它先行者的后尘。这家EMS的客户包括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和西门子,它在2004年6月宣布,将在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在班加罗尔的一家新工厂生产手机。初期计划是年产400~600万部手机。该公司还计划生产基站、路由器和微波连接等通信网络设备。Elcoteq打算在印度雇用1,000人,提供从设计到新产品推广再到制造、测试和售后服务及修理的全程服务。
LG电子也曾宣布将于今年在孟买以外的地区生产手机。该公司表示,它将对该工厂投资6,000万美元,到2010年计划年产2,000万部手机,50%用于出口。诺基亚也在去年12月加入了这个行列,该公司总裁Pekka Ala-Pietila在访问印度时透露,诺基亚正在确定在2006年以前在印度开始生产手机的计划。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印度信息技术制造者协会(MAIT)执行理事Vinnie Mehta的一番话道出了个中原因:“印度在设计方面实力雄厚。从纯粹的制造角度来看,中国极其强大,所以我们走以设计为主的制造业道路。”
必须指出的是,印度当地的手机和PC市场已达到了一定规模,这也是吸引国际制造商的原因之一。惠普、IBM和宏碁已在印度利用进口部件组装个人电脑。AMD新推出了一种低价计算机,如果该产品的销售能如预期那样迅速增长,其合同制造商旭电(Solectron)则将在印度班加罗尔进行生产。Mehta说:“印度市场即将快速扩张,所以大家都想分食这张饼,并等待这张饼变得更大。”
不过,印度要想发展制造业,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基础设施破旧、电力短缺、政府的繁文缛节等等。但一旦印度政府兑现其改善投资环境的承诺,国际制造商就会考虑是否在印度生产产品。届时,印度将可能成为工业电子、汽车零件和医疗产品等小批量专业产品的出口基地。
因此,中国的制造商应该对印度给予适当的关注,不仅因为它可能是中国制造的潜在挑战者,还因为印度经过15年的改革后,已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何况它拥有10多亿人口,与中国一样可能成为庞大的市场。
印度的出口与国内市场
印度薄弱的电子出口不仅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而且逊于马来西亚和泰国等较小的国家和地区。麦肯锡和印度工业联合会(CII)最近发表的报告显示,印度每年出口的电子和电气产品略高于1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的年出口额均高达500亿美元,甚至泰国每年的电子产品出口额也达到了200亿美元。该报告估计,在理想条件下,印度电子业的出口额可能在未来10年内达到180亿美元。报告的作者强调,这项研究不是对印度未来将达到什么水平的一种预测,而是他们认为印度能够达到什么水平。他们写道:“普遍认为,印度已输给了中国,但未必如此。”
至于国内市场,印度已达到一定规模。MAIT的Mehta声称,2004年印度国内市场的PC销量升至350万台以上,比两年前的230万台增长了50%。
印度手机市场的成长也让国际OEM浮想联翩。三星电子的首席执行官Gee-Sung Choi去年秋在访问印度时曾对此赞不绝口。“从2003年11月以来,这里的手机用户数量增长了1,300多万。”Choi在2004年10月初于新德里举行的一个会议上对印度企业领袖说,“三星内部普遍对这个市场中的机会充满信心。”
据估计,印度手机用户数量已从两年前的1,300万急升至4,500多万,而且每月新增用户160万。Informa UK Ltd.设在伦敦的无线市场研究部门估计,到2009年,印度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市场,位居中国和美国之后。
印度的吸引力与劣势
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拥有大量的过剩劳动力,其它方面也差不多,这些因素使其成为低成本制造的理想候选地点。比如,LG电子和Elcoteq可能计划把印度当作对其它南亚国家、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基地,因为印度距离这些市场比中国近。
印度还可能吸引那些希望把生产基地分散到中国以外的公司。他们不太可能转移其在中国的现有制造业务,但可能考虑在其它地区扩张业务。而且,2003年爆发的SARS促使许多厂商重新审视其对中国的依赖性。
但印度没有中国那样的供应链,糟糕的基础设施可能使元件进口和成品出口面临巨大挑战。要想与中国和东南亚争锋,印度需要改变许多东西。
印度作为制造中心的未来将取决于其改进的速度及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政府是否愿意吸取中国的经验,采取那些使自己成为制造中心的政策。分析师和产业人士还认为,印度政府需要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资,特别需要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和电力供应,另外,道路状况也有待改善。
制造商还呼吁印度放松劳工保护政策,最突出的一条是,印度要求员工数量超过100人的企业在裁员之前必须得到政府首肯。麦肯锡-CII联合报告的结论指出:“虽然人们一直争论许多此类问题,但政府采取行动的决心、以及实施这些改革措施的速度,将成就或者破坏印度制造业的未来。”
随着更多的工厂在印度出现,供应链问题可能自然得到解决。但这向来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例如,为了经营班加罗尔的制造业务,伟创力很多元件依赖进口,而不得不缴纳关税。“除非批量制造增加,否则厂商将不太可能在大批量元件生产方面进行投资。”伟创力的副总裁兼印度及马来西亚业务总经理Vijayan Chinnasami表示。
Chinnasami对于取消SMT设备的进口关税表示赞赏,但指出其它障碍仍然存在。伟创力把印度看成设计和嵌入软件服务中心,而不是制造中心。这家总部在新加坡的公司去年收购了几家印度软件公司,以扩大其全球电信设计业务。
有制造商预测,随着印度电信制造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和成熟,足以参与海外竞争。Elcoteq公司认为印度确实有成为电信硬件出口国的潜力。
国际制造商在印度
一些颇有远见的国际制造商早已开始尝试在印度从事制造业务。但这些先行者的努力是否会带动印度制造业的全面繁荣,目前还很难说。
2001年科技产业进入萧条时,旭电曾放弃了多数微电子元件业务,但保留了班加罗尔的一家工厂。经营该工厂的是旭电的子公司Solectron Centum,这是一家印度上市公司,旭电持有51%的股权。该公司是盈利的,但微电子不是旭电的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是为了在印度市场取得立足点。
“它绝对可以被列为待售资产,但我们没这么做,因为我们想在印度占有一席之地。”旭电的策略销售副总裁Kevin Sachs说。但他同时表示旭电在接近印度时非常谨慎。他说:“这是一项规模相对较小的业务,因为我们正在评估印度的EMS市场究竟能发展到多大规模,成长速度会有多快。”目前,EMS业务占Solectron Centum营业额的比例不到5%,但如果上述AMD计算机项目顺利上马,这一比例可能显著变化。
除了旭电外,伟创力在印度也有分支机构。自2001年接管了摩托罗拉位于班加罗尔的占地1.8万平方英尺的工厂后,该公司就一直在当地生产摩托罗拉手机。
今年,Elcoteq也将步伟创力和其它先行者的后尘。这家EMS的客户包括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和西门子,它在2004年6月宣布,将在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在班加罗尔的一家新工厂生产手机。初期计划是年产400~600万部手机。该公司还计划生产基站、路由器和微波连接等通信网络设备。Elcoteq打算在印度雇用1,000人,提供从设计到新产品推广再到制造、测试和售后服务及修理的全程服务。
LG电子也曾宣布将于今年在孟买以外的地区生产手机。该公司表示,它将对该工厂投资6,000万美元,到2010年计划年产2,000万部手机,50%用于出口。诺基亚也在去年12月加入了这个行列,该公司总裁Pekka Ala-Pietila在访问印度时透露,诺基亚正在确定在2006年以前在印度开始生产手机的计划。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