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24届(华南)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智能生产暨 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4 广告

锂电池材料技术获突破,配套体系渐形成

2005-08-18 09:25:04 来源: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近日,国际油价掀起新高,达到66美元/桶,国内油价也悄然上行。目前,节能已是万众瞩目,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再次被提及,其中开发较为成熟的锂电池材料更加受到市场追捧。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黄学杰表示:“我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仅次于日本。我们今后要做的就是开发大型锂离子电池的新材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让电池更加安全、长寿。” 

     核心技术研发取得进展 

                 
     正极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中成本最高的材料,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实现大型化的可能,但传统正极材料——钴酸锂的年需求量已超过1万吨,从而导致钴价大幅攀升,钴资源短缺已开始制约产业发展。 
              
                 
      令人振奋的是,可以取代钴酸锂的钴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目前被成功研制出来。据黄学杰透露:“这种材料属于氧化物型层状正极材料,上世纪80年代初即被发现,合成难度远高于钴酸锂,晶型控制尤其困难,一直未获得应用。”据介绍,由黄学杰等人组成的研究组发展出独特的前驱体合成技术和加锂技术,80%的钴被锰和镍取代,并实现了对晶粒尺寸的控制,合成材料的可逆容量达到165mAh/克,比钴酸锂高10%以上,循环寿命达到500次。 

                 
     另外,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承担锂储存功能的关键材料,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据黄学杰介绍,目前应用于商品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材料可逆容量均在300-340mAh/克。对此,研究人员开发出纳米孔硬碳球、元宵结构复合负极材料,该材料的可逆容量已经达到600mAh/克。同时研制出石墨化纳米纤维导电添加剂,可以提高高功率电池的功率密度。据悉,仅正负极材料其研究组就已申请了国内发明专利21项,其中四项获得授权,并已获得两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配套体系形成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环保等优点,从1992年由索尼公司商业化开始,2000年以前日本的电池产量占到世界的95%以上。目前这一格局已被打破,2002年中国锂电池产量已提升到2.7亿只,全球市场份额达20%以上,2005年日本锂电池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跌至50%以下,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 

                 
     在全球锂电池市场增长的强劲带动下,锂电池新材料市场稳步成长,2000年销售额为4.7亿美元,2004年达到5.8亿美元,2000-2004年复合增长率是5.4%。其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离膜所占市场份额基本呈稳步增长趋势。 

                 
     锂电池材料市场的急速扩张,促使一批国内厂商迅速崛起,中信国安盟固利、余姚金和、杉杉科技、国泰华荣等厂商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在下游锂电池市场,深圳比亚迪、深圳比克、深圳邦凯科技、TCL金能等厂商已在全球锂电池市场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我国已形成锂电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锂电池材料的配套方面也显露出一定优势。目前我国一些锂电池材料厂商已开始向韩国出口锂电池正极材料。 

     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厂商在性能和价格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开始在原有生产能力基础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竞争加剧风险尚存 

                 
     国内锂电池材料市场的迅速成熟只是电池材料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据赛迪顾问预计,2005-2009年我国电池新材料市场将以37%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2005年市场规模为35.9亿元,2009年将达到126.3亿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锂电池材料的市场预期十分诱人,但相对较低的进入门槛,使国内市场还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此外,尽管预期未来钴短缺的情形会得到缓解,但目前锂电池价格受到钴成本增加影响依然会逐步攀升。专家指出,锂离子电池新材料市场受到上游原材料厂商以及下游电池市场的双重影响,有必要对电池材料上下游厂商进行整合。 

                 
      赛迪顾问认为,电池新材料厂商应继续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力度,由产业链上的主力厂商进行整合,联盟上游厂商(材料、零组件、设备)、中游厂商(电池制造)及下游客户(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生产商),形成材料、电池生产、应用上下游的结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分散风险。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