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华为的幕后竞争,以及华为最终胜出的理由
2005-09-15 09:04:5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伦敦郊区的硅谷
在伦敦WATERLOO车站搭乘出城火车,行驶45分钟就到了BASINGSTOKE。这是一个乍看上去典型的伦敦周边城镇,静谧、绿树成荫。然而,这个人口3万左右的小镇,却集中了大部分国际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堪称英国的“小硅谷”。当然,其中就有华为欧洲总部。
今年4月份宣布的英国电信(BT)价值百亿英镑的21世纪网络改造和建设大单,华为同思科、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西门子等八家企业入围其优先供应商的名单。对1996年才开始国际化第一步的华为来说,这无疑是富有意义的时刻——至少,这次华为通过BT历时2年的认证,在全球300多家竞争者中最终胜出,同思科这样的业界巨头肩并肩地站在一道。
然而通过国内媒体广泛报道,华为国际化浓墨重彩的这一笔,似乎还被赋予了更多意义:BT的首席技术官Matt Bross在多个公开场合对华为产品品质和创新精神的赞扬,被许多国内媒体概括为这是颠覆“中国制造、价廉质低”传统想象的时刻。
华为欧洲关键重组
根据BT新近公布的一份声明,BT已经在英国南部的威尔士地区多个城镇,快速推进名为“OPENZONE”的移动宽带接入工程,很快,这一地区的酒吧、快餐店等许多公共场所,都能享受BT的无线宽带上网服务。这只是BT计划于2006年第二季度,在该地区全面试验下一代网络——BT称其为21世纪网络——前奏。
根据BT公开的资料,简言之,在威尔士的试验,就是要将该地区总共35万用户传统电话线路,通过新设交换站、重新设置线路、重新设计网络布局,全部移到基于IP技术的新一代通讯网络上来。这最终会是让每一个传统电话用户眩晕的图景:在21世纪网络,未来的通讯方式将整合声音、数据、图像及其他所有创新的通讯方式。
这也是让所有通讯巨头心跳加速的商业图景。BT将视威尔士的试验效果,在2010年前,在全英国铺设完成这样的网络。
“对于华为来说,这个项目还只能说是在初级阶段。”刚刚到达英国10天的华为欧洲部副总裁孙铭,9月9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因为威尔士的工程,最早今年年底才开始,现在还难以准确估算。
另一方面,因为BT只是公布了宽带接入领域、城域IP接点、核心IP接点、i-node、光传输领域五大类共八个优选供应商的名单。华为争到的是宽带接入和光传输,并且还要分别同富士通和CIENA竞合。BT同时还允许这八家入选企业,各自再寻找数十家合乎要求的次级供应商。
将华为置于整个国际化版图下观察,这确实是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单。根据华为2004年年报,其国际业务收入为22.8亿美元,占到整个公司收入的41%。年报还称,到今年,其国际化收入将超过国内市场。
由此,不难理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铭为何多次强调“欧洲市场的至关重要”。他表示,华为刚刚重组了欧洲市场,原先互相独立的西欧和东欧市场,连成了一体。华为欧洲部门负责传播事务的李杰表示,2004年欧洲市场销售收入占华为整个收入的7%,今年上半年欧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0%。
由于欧洲的主要运营商如沃达丰、西班牙的TELEFONICA、德国电信等,都在东欧不少国家的电信市场进行大量投资,甚至在部分国家占有了控制性权益,孙铭表示这种调整是及时和必需的,他预计今年华为在欧洲市场的收入份额,至少翻倍。李杰半开玩笑地说,孙总原先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东欧市场,到了英国这么多天,整天忙着开会,“连伦敦城的边都没摸到”。
国际化拒绝“机会主义”
从1999年的5000万美元国际业务收入,到2004年的22.8亿美元,这位1995年从华中理工大学进入华为工作的技术人才,可谓经历了华为急剧国际化的全过程。
孙铭由衷感概,如果不是1998年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力主上马的整个管理架构——从产品生产研发、供应链集成、人力资源管理、金融资产管理一直到质量控制体系——都进行了彻底的国际化改造,即便BT在2003年最初找到华为,华为可能也抓不住这个机会。
孙铭表示,这其中同IBM进行的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服务流程再造,对华为助力尤大。
有消息表明,BT最早找到的中方潜在供应商是中兴。当时包括MATT BROSS在内的BT全球考察团来深圳后,知道深圳还有另一家通讯产品制造商,便前来华为考察。孙铭表示,接下来整整两年的BT合格供应商的资格认证过程,近乎“残酷”。“考察团连工人的工作环境、有没有雇用童工等等,都观察得非常仔细”。
孙铭认为,同IBM、毕马威、盖洛普等公司合作基于客户需求,再造整个公司运作结构和流程,尽管成本很高,但其长期的效应已经得到类似BT这样的好生意,一次又一次证明。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即便在2001年前后IT市场相对低潮时期,任正非仍然坚持将收入的10%投入到了研发。华为在3G等领域的超前和持续投资,事后被证明是明智的决策:根据华为2004年年报,目前华为在美国硅谷、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哥尔摩、俄罗斯莫斯科均设有研发中心。包括国内深圳总部、上海和南京的研发中心,再加上印度,华为已有四家研发中心通过最高级别的CMM5资格认证。
孙铭乐意用俄罗斯的例子来再次印证中国企业国际化一定要摒弃“机会主义”的观点:华为最初进入俄罗斯的几年内,可谓颗粒无收,甚至还做过一笔只有数十美元的生意。而现在,华为甚至在俄罗斯拥有了一个通讯产品制造厂。
绩效导向、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再加上耐心,同样使华为在东欧地区获得了一系列成果。孙铭透露,华为同希腊OTE刚签下固网测试合同;在捷克则有一个百万美元的框架合同;而在保加利亚,同样经过历时一年的认证,华为在总共18家竞争对手中最终赢得了保加利亚电信全网建设和服务的单子。
全方位的流程再造,甚至帮助华为在一向不起眼的金融运作领域都有了收获:根据其去年年报,华为在金融活动中的现金流量有3.96亿美元,而2003年则是3.84亿美元。截至去年年底,华为手上握有的现金更高达11亿美元。
就连一年前才加入华为英国、BASINGSTOKE土生土长的英国女孩Lucinda,也为这样的前景激动。
指着华为即将搬入的、整洁大气的新办公大楼,Lucinda说,就在9月8日,华为英国副代表亲自授课,她上了第一堂中文课。她现在碰上人就先来一句:“你好,谢谢。”
不要小看了简单问候语后面的潜台词。孙铭表示,鉴于BT项目上马在即,华为英国员工,近期内还将在现有的250多人基础上,再扩招到四五百人。为了适应这样的发展速度,孙铭说他现在仍在猛补英文,他认为国际化对于华为这样的企业来说,已经不再是一种想象,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不管怎样,我们都会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屡败屡战,不怕牺牲’。”
当然,收获的那一天,总会到来。
在伦敦WATERLOO车站搭乘出城火车,行驶45分钟就到了BASINGSTOKE。这是一个乍看上去典型的伦敦周边城镇,静谧、绿树成荫。然而,这个人口3万左右的小镇,却集中了大部分国际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堪称英国的“小硅谷”。当然,其中就有华为欧洲总部。
今年4月份宣布的英国电信(BT)价值百亿英镑的21世纪网络改造和建设大单,华为同思科、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西门子等八家企业入围其优先供应商的名单。对1996年才开始国际化第一步的华为来说,这无疑是富有意义的时刻——至少,这次华为通过BT历时2年的认证,在全球300多家竞争者中最终胜出,同思科这样的业界巨头肩并肩地站在一道。
然而通过国内媒体广泛报道,华为国际化浓墨重彩的这一笔,似乎还被赋予了更多意义:BT的首席技术官Matt Bross在多个公开场合对华为产品品质和创新精神的赞扬,被许多国内媒体概括为这是颠覆“中国制造、价廉质低”传统想象的时刻。
华为欧洲关键重组
根据BT新近公布的一份声明,BT已经在英国南部的威尔士地区多个城镇,快速推进名为“OPENZONE”的移动宽带接入工程,很快,这一地区的酒吧、快餐店等许多公共场所,都能享受BT的无线宽带上网服务。这只是BT计划于2006年第二季度,在该地区全面试验下一代网络——BT称其为21世纪网络——前奏。
根据BT公开的资料,简言之,在威尔士的试验,就是要将该地区总共35万用户传统电话线路,通过新设交换站、重新设置线路、重新设计网络布局,全部移到基于IP技术的新一代通讯网络上来。这最终会是让每一个传统电话用户眩晕的图景:在21世纪网络,未来的通讯方式将整合声音、数据、图像及其他所有创新的通讯方式。
这也是让所有通讯巨头心跳加速的商业图景。BT将视威尔士的试验效果,在2010年前,在全英国铺设完成这样的网络。
“对于华为来说,这个项目还只能说是在初级阶段。”刚刚到达英国10天的华为欧洲部副总裁孙铭,9月9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因为威尔士的工程,最早今年年底才开始,现在还难以准确估算。
另一方面,因为BT只是公布了宽带接入领域、城域IP接点、核心IP接点、i-node、光传输领域五大类共八个优选供应商的名单。华为争到的是宽带接入和光传输,并且还要分别同富士通和CIENA竞合。BT同时还允许这八家入选企业,各自再寻找数十家合乎要求的次级供应商。
将华为置于整个国际化版图下观察,这确实是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单。根据华为2004年年报,其国际业务收入为22.8亿美元,占到整个公司收入的41%。年报还称,到今年,其国际化收入将超过国内市场。
由此,不难理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铭为何多次强调“欧洲市场的至关重要”。他表示,华为刚刚重组了欧洲市场,原先互相独立的西欧和东欧市场,连成了一体。华为欧洲部门负责传播事务的李杰表示,2004年欧洲市场销售收入占华为整个收入的7%,今年上半年欧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0%。
由于欧洲的主要运营商如沃达丰、西班牙的TELEFONICA、德国电信等,都在东欧不少国家的电信市场进行大量投资,甚至在部分国家占有了控制性权益,孙铭表示这种调整是及时和必需的,他预计今年华为在欧洲市场的收入份额,至少翻倍。李杰半开玩笑地说,孙总原先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东欧市场,到了英国这么多天,整天忙着开会,“连伦敦城的边都没摸到”。
国际化拒绝“机会主义”
从1999年的5000万美元国际业务收入,到2004年的22.8亿美元,这位1995年从华中理工大学进入华为工作的技术人才,可谓经历了华为急剧国际化的全过程。
孙铭由衷感概,如果不是1998年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力主上马的整个管理架构——从产品生产研发、供应链集成、人力资源管理、金融资产管理一直到质量控制体系——都进行了彻底的国际化改造,即便BT在2003年最初找到华为,华为可能也抓不住这个机会。
孙铭表示,这其中同IBM进行的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服务流程再造,对华为助力尤大。
有消息表明,BT最早找到的中方潜在供应商是中兴。当时包括MATT BROSS在内的BT全球考察团来深圳后,知道深圳还有另一家通讯产品制造商,便前来华为考察。孙铭表示,接下来整整两年的BT合格供应商的资格认证过程,近乎“残酷”。“考察团连工人的工作环境、有没有雇用童工等等,都观察得非常仔细”。
孙铭认为,同IBM、毕马威、盖洛普等公司合作基于客户需求,再造整个公司运作结构和流程,尽管成本很高,但其长期的效应已经得到类似BT这样的好生意,一次又一次证明。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即便在2001年前后IT市场相对低潮时期,任正非仍然坚持将收入的10%投入到了研发。华为在3G等领域的超前和持续投资,事后被证明是明智的决策:根据华为2004年年报,目前华为在美国硅谷、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哥尔摩、俄罗斯莫斯科均设有研发中心。包括国内深圳总部、上海和南京的研发中心,再加上印度,华为已有四家研发中心通过最高级别的CMM5资格认证。
孙铭乐意用俄罗斯的例子来再次印证中国企业国际化一定要摒弃“机会主义”的观点:华为最初进入俄罗斯的几年内,可谓颗粒无收,甚至还做过一笔只有数十美元的生意。而现在,华为甚至在俄罗斯拥有了一个通讯产品制造厂。
绩效导向、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再加上耐心,同样使华为在东欧地区获得了一系列成果。孙铭透露,华为同希腊OTE刚签下固网测试合同;在捷克则有一个百万美元的框架合同;而在保加利亚,同样经过历时一年的认证,华为在总共18家竞争对手中最终赢得了保加利亚电信全网建设和服务的单子。
全方位的流程再造,甚至帮助华为在一向不起眼的金融运作领域都有了收获:根据其去年年报,华为在金融活动中的现金流量有3.96亿美元,而2003年则是3.84亿美元。截至去年年底,华为手上握有的现金更高达11亿美元。
就连一年前才加入华为英国、BASINGSTOKE土生土长的英国女孩Lucinda,也为这样的前景激动。
指着华为即将搬入的、整洁大气的新办公大楼,Lucinda说,就在9月8日,华为英国副代表亲自授课,她上了第一堂中文课。她现在碰上人就先来一句:“你好,谢谢。”
不要小看了简单问候语后面的潜台词。孙铭表示,鉴于BT项目上马在即,华为英国员工,近期内还将在现有的250多人基础上,再扩招到四五百人。为了适应这样的发展速度,孙铭说他现在仍在猛补英文,他认为国际化对于华为这样的企业来说,已经不再是一种想象,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不管怎样,我们都会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屡败屡战,不怕牺牲’。”
当然,收获的那一天,总会到来。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