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业遭遇利润危机 利润下降七成跌至亏损
2005-10-18 09:26: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电子业遭遇利润危机
日前,国资委公布了今年前8个月一些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其对电子行业再次提出警示。统计显示,今年1至7月,电子行业47家国有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3162.9亿元,同比增长8.9%,但是实现利润只有19.5亿元,同比下降66.5%。尽管今年前8个月汽车、建材、纺织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下降幅度都较大,但是,电子行业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75.8%,引起人们关注。尤其是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8月份竟亏损2.8亿元,降幅比1至7月扩大9.3个百分点。
■收入增长,但利润下降
信息产业部之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工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36亿元,同比下降5.5%,而利润率只有3.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8个百分点,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信息产业部的数据还显示,包括华为、中兴、海尔等在内的“电子百强”企业今年1到5月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同比下降53%,其中前10家企业中有6家利润大幅下降,3家亏损,其中京东方亏损5.15亿,利润同比下降181%;TCL集团亏损10.8亿,利润同比下降266%;上广电利润总额只有1664万,同比下降97.52%;康佳集团利润同比下降44%。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润加速下滑的同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却都大幅增长,包括今年前8个月收入同比增长22.3%,这表明,收入增长并不能解决利润问题。
事实上,国资委并非第一次对电子行业发出警告,此前,国资委已就今年上半年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的利润情况进行了统计,其公布的结果令人吃惊,下降了64%!
据首经贸大学蒋泽中教授分析,电子行业利润大幅下降,暴露出的问题是: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行业设备需求带动转变为个人消费,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不适应;企业只有较低的技术水平,造成没有核心竞争力。
首先应该分析一下企业利润的来源,我国电子行业企业以往的利润往往来自于加工利润,也就是直接购买芯片,进行组合、加工,在外壳上取得变化,实现利润。由于这种生产模式的技术门槛低,其他厂商很容易进入,在高额利润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但蛋糕只有一块,分吃的人多了,自然竞争加剧,利润摊薄,甚至降至负数,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原材料涨价是不可控吗?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同比上涨9%,而6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比去年同月上涨只有5.2%。”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报告显示。有人分析,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的原因是,企业主营业务的成本增长(13.2%)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6%),这里的“成本”,主要是指“能源和原材料”,这两者恰恰是电子制造企业自身无法左右的,电子行业的关键原材料如手机芯片、彩电和PC的屏都是进口或外资企业生产。
但蒋教授认为,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利润降低,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是不可控因素,其实,在短期之内,这是可以控制的。因为企业都会提前一年进行原材料采购,也就是“夏备冬,冬备夏”,今年的原材料上涨应该在明年表现出来,而真正影响今年成本的是,去年的原材料价格,所以国际企业都在做“期货”贸易。如果我国电子企业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很严重,那么说明这些企业缺乏“储备”意识,没有前瞻性眼光,这应该算内部经营问题。
同样是内部经营问题,企业的内部成本控制占了很大份额,国内企业的内部管理通常采取“粗放式经营”,因此内部管理成本很难压下去。企业的成本应该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中管理费用中包括人员工资、固定资产费用等,其实有很大的压缩空间。
但从促销费用上讲,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为竞争激烈了,那么促销费用就增加了。其实营销策略的根本应该在产品,而不是促销,此类促销只能增加成本。
蒋教授认为,这些企业目前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分为长期对策和短期对策。长期对策是,加强技术研发、进行成本改良,在价值链增值部分下工夫,短期对策是提前备货,减少成本对企业的影响,采用国际上通常用的期货概念,规避材料成本风险。
国内手机品牌通常采取单品价格的计算方法,也就是产品加利润等于价格,并且追求高额利润,容易导致对市场没有把握和持续能力不够。而营销学通常讲的是,市场决定价格,洋品牌就是采取总成本领先的战略,有条不紊地稳定主高端市场,向低端拓展。
■企业发展模式是关键
“国内90%以上的高科技制造企业是困惑的,”多普达总裁杨兴平表示,“大部分厂商都是依靠量的增加来扩大规模,而不是注重产业链的整合来增加利润。”
蒋教授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是企业发展模式的问题。我国的电子行业企业大多走的是外延式生产道路,企业在外展中一味地追求增加流水线、增加进口配件、增加人员、扩大产量,也就是追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模式别人很容易模仿,必然面临竞争压力。而国际上的大企业往往走的是内涵式发展道路,拥有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核心技术,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廉,才能长远发展。国内很多电子制造企业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核心技术,更多地扮演组装工厂的角色,如PHS的核心芯片技术在几家日本公司手中,GSM手机的专利在飞利浦等欧洲公司的手上,CDMA的核心技术被高通控制。
实际上,此前国内很多电子企业都是通过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从1990年开始,电子制造工业开始飞速发展,1990年,我国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8亿元,到1999年该行业总产值达818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2.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1999年实现利润总额307.5亿元,成为工业行业第一利润大户。
但是多数企业只注重制造能力,没有花力气去掌握核心技术,于是,在市场加速下滑的时候,只能依靠价格战来占领市场,这样牺牲的往往是利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下,出现亏损就难以避免。
还有自身经营问题,我国电子企业在与人竞争的过程中,往往凭借的是价格、成本以及对市场的熟悉程度,等到外资对市场也熟悉了,那么就只能拼价格和成本了,于是压低价格,挤压利润,最后剩赔本赚吆喝。企业对发展的着眼点,也由最初的“挣钱”转变为“不赔钱”,标准越来越低,自然企业经营状况是在走下坡路。国产手机的衰退便是典型的例子:从2001年开始,国内的大部分手机厂商都是依靠从韩国引进机型甚至零部件,然后在国内简单组装,再通过渠道促销将手机销售出去,但是当外资手机将渠道短板补好之后,这种商业模式便出了问题———国产手机厂商纷纷陷入困境,2005年,国产手机全行业巨额亏损已成定局。
■把握价值链中的增值部分
前几年,电子行业产业链的增长总量多数都是以通信设备需求带动,而到了2004年开始,变为手机、家电、PC等个人消费需求带动,使得电子行业消费市场急剧缩小,这是电子行业增速回落的一个主要原因。
“厂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惨烈。”有电信制造商这样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相当困难,原因很简单———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投入减少了,“电信行业的重组和3G牌照的发放影响了运营商的投入。”
对于缺乏国际资源的公司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国资委内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今年前5个月亏损5000万,同比下降1632.8%,中国普天集团也出现了1.9亿元的亏损;同样是国资委下属的大型企业,彩虹集团公司今年前5个月利润只有8000万,同比下降77.2%,中国华录集团亏损1000万,同比下降136.5%。
日前,国资委公布了今年前8个月一些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其对电子行业再次提出警示。统计显示,今年1至7月,电子行业47家国有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3162.9亿元,同比增长8.9%,但是实现利润只有19.5亿元,同比下降66.5%。尽管今年前8个月汽车、建材、纺织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下降幅度都较大,但是,电子行业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75.8%,引起人们关注。尤其是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8月份竟亏损2.8亿元,降幅比1至7月扩大9.3个百分点。
■收入增长,但利润下降
信息产业部之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工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36亿元,同比下降5.5%,而利润率只有3.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8个百分点,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信息产业部的数据还显示,包括华为、中兴、海尔等在内的“电子百强”企业今年1到5月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同比下降53%,其中前10家企业中有6家利润大幅下降,3家亏损,其中京东方亏损5.15亿,利润同比下降181%;TCL集团亏损10.8亿,利润同比下降266%;上广电利润总额只有1664万,同比下降97.52%;康佳集团利润同比下降44%。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润加速下滑的同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却都大幅增长,包括今年前8个月收入同比增长22.3%,这表明,收入增长并不能解决利润问题。
事实上,国资委并非第一次对电子行业发出警告,此前,国资委已就今年上半年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的利润情况进行了统计,其公布的结果令人吃惊,下降了64%!
据首经贸大学蒋泽中教授分析,电子行业利润大幅下降,暴露出的问题是: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行业设备需求带动转变为个人消费,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不适应;企业只有较低的技术水平,造成没有核心竞争力。
首先应该分析一下企业利润的来源,我国电子行业企业以往的利润往往来自于加工利润,也就是直接购买芯片,进行组合、加工,在外壳上取得变化,实现利润。由于这种生产模式的技术门槛低,其他厂商很容易进入,在高额利润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但蛋糕只有一块,分吃的人多了,自然竞争加剧,利润摊薄,甚至降至负数,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原材料涨价是不可控吗?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同比上涨9%,而6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比去年同月上涨只有5.2%。”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报告显示。有人分析,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的原因是,企业主营业务的成本增长(13.2%)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6%),这里的“成本”,主要是指“能源和原材料”,这两者恰恰是电子制造企业自身无法左右的,电子行业的关键原材料如手机芯片、彩电和PC的屏都是进口或外资企业生产。
但蒋教授认为,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利润降低,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是不可控因素,其实,在短期之内,这是可以控制的。因为企业都会提前一年进行原材料采购,也就是“夏备冬,冬备夏”,今年的原材料上涨应该在明年表现出来,而真正影响今年成本的是,去年的原材料价格,所以国际企业都在做“期货”贸易。如果我国电子企业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很严重,那么说明这些企业缺乏“储备”意识,没有前瞻性眼光,这应该算内部经营问题。
同样是内部经营问题,企业的内部成本控制占了很大份额,国内企业的内部管理通常采取“粗放式经营”,因此内部管理成本很难压下去。企业的成本应该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中管理费用中包括人员工资、固定资产费用等,其实有很大的压缩空间。
但从促销费用上讲,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为竞争激烈了,那么促销费用就增加了。其实营销策略的根本应该在产品,而不是促销,此类促销只能增加成本。
蒋教授认为,这些企业目前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分为长期对策和短期对策。长期对策是,加强技术研发、进行成本改良,在价值链增值部分下工夫,短期对策是提前备货,减少成本对企业的影响,采用国际上通常用的期货概念,规避材料成本风险。
国内手机品牌通常采取单品价格的计算方法,也就是产品加利润等于价格,并且追求高额利润,容易导致对市场没有把握和持续能力不够。而营销学通常讲的是,市场决定价格,洋品牌就是采取总成本领先的战略,有条不紊地稳定主高端市场,向低端拓展。
■企业发展模式是关键
“国内90%以上的高科技制造企业是困惑的,”多普达总裁杨兴平表示,“大部分厂商都是依靠量的增加来扩大规模,而不是注重产业链的整合来增加利润。”
蒋教授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是企业发展模式的问题。我国的电子行业企业大多走的是外延式生产道路,企业在外展中一味地追求增加流水线、增加进口配件、增加人员、扩大产量,也就是追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模式别人很容易模仿,必然面临竞争压力。而国际上的大企业往往走的是内涵式发展道路,拥有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核心技术,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廉,才能长远发展。国内很多电子制造企业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核心技术,更多地扮演组装工厂的角色,如PHS的核心芯片技术在几家日本公司手中,GSM手机的专利在飞利浦等欧洲公司的手上,CDMA的核心技术被高通控制。
实际上,此前国内很多电子企业都是通过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从1990年开始,电子制造工业开始飞速发展,1990年,我国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8亿元,到1999年该行业总产值达818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2.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1999年实现利润总额307.5亿元,成为工业行业第一利润大户。
但是多数企业只注重制造能力,没有花力气去掌握核心技术,于是,在市场加速下滑的时候,只能依靠价格战来占领市场,这样牺牲的往往是利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下,出现亏损就难以避免。
还有自身经营问题,我国电子企业在与人竞争的过程中,往往凭借的是价格、成本以及对市场的熟悉程度,等到外资对市场也熟悉了,那么就只能拼价格和成本了,于是压低价格,挤压利润,最后剩赔本赚吆喝。企业对发展的着眼点,也由最初的“挣钱”转变为“不赔钱”,标准越来越低,自然企业经营状况是在走下坡路。国产手机的衰退便是典型的例子:从2001年开始,国内的大部分手机厂商都是依靠从韩国引进机型甚至零部件,然后在国内简单组装,再通过渠道促销将手机销售出去,但是当外资手机将渠道短板补好之后,这种商业模式便出了问题———国产手机厂商纷纷陷入困境,2005年,国产手机全行业巨额亏损已成定局。
■把握价值链中的增值部分
前几年,电子行业产业链的增长总量多数都是以通信设备需求带动,而到了2004年开始,变为手机、家电、PC等个人消费需求带动,使得电子行业消费市场急剧缩小,这是电子行业增速回落的一个主要原因。
“厂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惨烈。”有电信制造商这样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相当困难,原因很简单———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投入减少了,“电信行业的重组和3G牌照的发放影响了运营商的投入。”
对于缺乏国际资源的公司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国资委内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今年前5个月亏损5000万,同比下降1632.8%,中国普天集团也出现了1.9亿元的亏损;同样是国资委下属的大型企业,彩虹集团公司今年前5个月利润只有8000万,同比下降77.2%,中国华录集团亏损1000万,同比下降136.5%。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