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环保指令推动我国家电产业升级

2006-02-18 09:48:40 来源:广东电子商贸网
        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产业部七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不久将颁布,从颁布之日起一年后正式实施。   
  
fram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Logo/newslogo.htm" frameborder="0" width="100%" scrolling="no" height="100%">frame>
       2005年8月13日,欧盟在电机电器产品方面的环保指令WEEE开始生效,而限制有害物质的ROHS指令也将在2006年7月1日实行。业内人士指出,《管理办法》的出台是对欧盟两项技术壁垒所做出的呼应,这也预示着我国家电制造企业将经历一场“环保”大考验,如果企业无法进行应对性的生产改造,这些企业就会被“环保指令”淘汰。 

       《管理方法》推动家电企业产业升级 

       有关人士表示,《管理方法》可以促使我国家电企业的产业升级,是世界环保的趋势,有利于环境保护以及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据了解,《管理办法》实施后,所有含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国家限制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进入市场前要在包装、说明书或标志上,详细标注原材料与零部件构成。另外,使用限制物质的产品将被编入目录,只有通过3C认证后方可进入市场,其他产品如果表明的内容与工商、质检等部门抽检结果不符,将受法律制裁。 

       在成本层面上,由于6种有害物质都来自原材料,家电制造业需要通过寻找新的上游供应商、运用原材料代替等方式满足新规定来生产电子产品,这就意味着成本的巨大上升。如用以焊接的无铅锡单位要比“有铅锡”高几倍,将含铅焊料替换成无铅焊料,每吨成本提升万元以上。 

       在技术层面上,中国既缺乏规范的标准检测方法,又缺乏有害物质检测手段。目前欧盟尚未发布对6种有害物质的官方检测方法,而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会使检测结果出现很大的差异。另外,企业也难以花费高额费用购买检测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权威的第三方认证似乎应该是企业的理想选择。但是,记者了解到:国际权威认证机构UL美华针对ROHS推出的有毒有害物质控制解决方案,仅有奥克斯等几家企业与其签约,整个中国家电制造业主动应对欧盟指令也是寥寥无几。 

       欧盟两指令影响我电子产品出口 

       《管理办法》规定使用限制物质的产品通过3C认证后方可进入市场,目的是将“有害物质”进行合理替代,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专家指出,《管理办法》不久将正式颁布生效,这符合中国广大企业的真实情况,给了他们缓冲的空间和时间。 

       相比之下,欧盟的WEEE和ROHS指令更为“无情”。按照ROHS指令,届时不能达标的产品将有可能被要求召回,限制进口,损害客户关系,甚至引起昂贵诉讼,这要比成本上升危害更大。 

       根据该指令,中国的电子电气设备生产商、进口商和经销商必须承担自己进入市场的废旧产品的回收、处理责任。除了在欧盟交纳当地市场的注册费、粘贴回收标志的信息费以及废旧家电回收等一系列的费用,对于历史遗留的电子废旧产品也负有回收责任。不仅回收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在执行WEEE指令时会面临比欧盟本土企业更多的困难。 

       此外,欧盟没有给出口型家电企业留出更多的调整空间,他们还在酝酿建立联合回收体系,ROHS指令紧接着粉墨登场。 

       ROHS指令要求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器和电子产品不得含有铅、汞、镉、铬、聚溴二苯醚和聚溴联苯等6种有毒物质。 

       据权威统计,这两项指令可能会导致中国电子产品成本上升13%左右,可能影响中国500多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出口贸易额,甚至直接导致一些产品出口停滞。 

       国内电子企业将经历大考验 

       不管欧盟指令在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还是我国的《管理方法》1月20日出台,并在明年正式实施,都无疑给家电制造业都造成了巨大的产品技术性挑战和成本大幅上升。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一些大型家电制造企业在这方面准备也很积极。专家指出:国内企业必须站在世界环保的高度,按国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公司整个产品研发、生产过程和供应链三者得到持续有效的控制,保证国内企业的产品环保设计与制造符合欧盟指令。 

       无论如何,在各项“环保”指令面前,中国家电制造业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调整。 

       专家指出,面对指令,不仅中国家电企业面临挑战,包括欧盟在内的外国家电企业也面临同样的挑战。因此,只要中国家电制造企业采取及时、主动策略,我们还是有信心经受“环保”考验的。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