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由世界工厂向高级消费市场转型
2004-11-20 09:03:39
来源:eNews
导语: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一向以世界工厂著称,但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日趋成熟,以及中国本土厂商的崛起,跨国企业纷纷改变了在中国的发展战略,而中国也正在由单纯的产品生产地向全球最先进的消费市场转型。
自从1983年在中国建立第一家工厂之后,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就将中国作为了低成本的生产中心。同其它跨国企业一样,松下希望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生产洗衣机和CRT等产品,增强这些产品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过随着中国市场在世界上的地位与日俱增,松下在中国的运营模式也在悄然转变。近几年来,松下在中国成立和投资了多家高科技产品研发中心,聘请了上百名本土工程师研发汽车电子和移动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产品。
松下的例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正由世界生产基地向高级消费市场转型。数据显示,1996年中国城市人口人均年支出为人民币3919元(约合474美元),到2003年已经增长至人民币6511元。为了在中国市场获得盈利,来自韩国的三星电子和美国的戴尔等公司纷纷开始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做各种高科技产品。
UBS分析师西恩-德博(Sean Debow)表示:“过去跨国企业在中国犯下的一个最大错误就是没有对中国国内市场给予足够的关注。目前很多公司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研发专门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松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由于日本市场需求疲软,该公司已经将中国市场作为了未来的业务重心之一。
松下总裁Kunio Nakamura将中国称为带动松下发展的引擎,他预计截至2007年3月的2006财年该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1万亿日圆(约合95亿美元),而在截至今年3月的2003财年该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仅为4700亿日圆。松下在中国运营模式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为了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政府希望国外企业能够将更多高端业务和技术带到中国。
当然,国外企业将产品开发和设计业务转入中国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的创意和技术资料等有可能会泄露给中国本土厂商,而对于松下这种依靠尖端技术在全球竞争的企业而言,保护知识产权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来自中国电子厂商的竞争日趋激烈。此外,松下和很多其它日本企业一样很难在中国雇佣到高水平的工程师和管理人才,因为大部分日本企业在中国都有一个不好的名声,那就是工作时间过长且本土员工很难得到提升。
松下是二战以后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公司之一,随后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迅速扩张,目前在中国已经拥有的45家工厂。松下在中国生产的商品中有50%用于出口,而剩余的50%则主要用于满足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最初,松下在中国销售的商品大部分是日本同类产品的缩水版,但随着中国消费者的逐渐成熟和中国电子厂商的崛起,松下在中国市场占有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例如1997年松下曾经占据了中国90%的DVD播放器市场,而目前仅有几个百分点。松下中国公司总裁Tetsu Kimoto表示:“当我们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消费者并不关注产品的功能、样式和耐用性,他们只是想购买其它人已经拥有的商品。”
为了改变市场份额下滑的局面,松下开始转变在中国的发展战略,聘请中国本土工程师专门面向中国市场进行产品设计。对于松下等国际厂商而言,中国设计中心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以样式和风格取胜的手机市场。此外,中国研发中心也可以帮助国外企业学习中国的文化,例如很多国外公司发现中国消费者更喜欢明亮的朱红色手机,这一点和日本消费者有很大区别,因为日本用户更青睐暗红色的手机产品。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