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技术可广泛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等领域,其中消费电子是最重要的应用端,以手机无线充电发展最为快速。目前,手机的无线充电主要使用电磁感应技术,通过充电底座的发射线圈和手机内部的接收线圈之间电磁感应而实现,具体是由充电盘提供交流电,将电流传输至手机的线圈,转化为直流电,就可给手机电池持续供电。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电流会经过手机背板,如两个线圈之间的手机背板是金属材质,会吸收并减弱电磁信号,导致充电效率降低。因此,无线充电功能的导入,进一步明确了智能手机背板非金属化趋势。
有关“无线充电应用”的最新话题,搜索130 次
“首都蓝天行动”专项立项一年来,市科委立项支持了70余个项目课题,为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提供科技支撑。以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新能源小汽车为例,为解决充电难的问题,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制的“3.3KW无线充电系统”已成功在北汽E150EV电动汽车上装车应用,今年有望首批在亦庄投入示范应用。
为争抢无线充电市场商机,无线充电联盟(WPC)攻势猛烈,不仅于5月底发布最新1.1版本标准,更宣布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中功率与磁共振技术充电方案,实现更长距离的无线充电,加速渗透各大应用领域。
无线充电联盟(WPC)于2013年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中,宣告无线充电将从5瓦(W)以下小功率智慧型手机、消费性电子应用,延伸至车用、无线厨房电器和10~15瓦中大功率平板。
特雷佛斯和施万内克都认为,无线充电最终会像WiFi一样无处不在。该技术显而易见的用途是便携式设备,但其潜在用途远不止如此。
中功率无线充电验证将于今年第四季开跑。看好10~30瓦中功率无线充电应用前景,无线充电联盟(WPC)正加紧制定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