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二十三届华东自动化会议3 广告 2024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论磁心涨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10-03-12 16:27:24 来源:《磁性元件与电源》2010年3月刊
    自去年12月软磁铁氧体行业南京会议以来,软磁铁氧体行业涨价呼声渐高,几乎业内所有厂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在成本大幅度上升、通膨预期高涨、诸多行业竞相涨价的今天,软磁铁氧体行业是否具备涨价的可能?这里,试图从大的经济环境、市场供求关系和行业自身状态等方面,来阐述软磁铁氧体磁心涨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南京精研磁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炎
 

一、从市场火爆的原因分析涨价的供求基础

    2009年下半年至今,磁性材料需求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订单量甚至超过了以往的三倍。造成市场如此火爆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下列几个因素:
1、世界经济复苏对市场需求的大幅拉动
    金融风暴余威尚存,但始作俑者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已呈现出恢复态势,随着各国经济纷纷出现复苏迹象,世界经济将开始逐步调整筑底,步入后危机时代。在经历了2009年的全面调整后,在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和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2010年世界经济将有望实现3%左右的增长。
    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严重萎缩的世界贸易已经出现回暖迹象,虽然国际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仍在下滑,然降幅明显收窄,2009年二季度世界商品出口季度环比已实现8%的增长。随着生产需求的逐步恢复,新兴经济体间贸易往来的扩展,世界贸易增长将逐步恢复,并将于2010年实现加速反弹,推动世界经济稳步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萎缩11.9%,2010年恢复2.5%的增长。
    据预测,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台阶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国内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速持续提升,达到18.2%。目前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显著回升,提升了与消费密切相关电子产业景气度。PC、液晶面板等家用电器终端需求都显著增加,这必然会对我国整机设备相关电子制造业出口回升起到积极作用。
 
2、低碳经济对磁性材料行业的影响
    2009年12月19日闭幕的哥本哈根会议揭开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宏伟序幕。尽管最终未能达成协议,但是许多国家公布了其碳减排目标,我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已初现端倪。低碳经济对铁氧体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低碳经济的影响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使用新能源、新技术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的危机。由于铁氧体磁心制造业,受到现行生产工艺的制约,其单位能耗产值很低,受到减排限制的可能性极大。在没有革命性技术和工艺改变现有生产流程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限产而达到减排的目标,但同时低碳经济对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风电、光伏发电等行业的发展又迎来了春天。磁性材料又大量应用于上述相关行业,可以预期,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低碳经济相关行业会呈现持续快速的增长,其对磁性材料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
3、受益于低碳经济,第四代电光源呈爆炸式增长
    2009年,LED、无极灯等第四代电光源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超长寿命等诸多优点,完全符合目前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我国目前用于普通照明的白炽灯约30亿只,节能灯却只有4亿只,两者比例约为7.5:1,与全球大约4:1的应用比例相比,国内节能灯远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在国家推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在消费者节能、节约环保意识提高、节能灯产品性能不断提升等多层面推动下,LED、无极灯等第四代电光源的应用具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在路灯、汽车灯、液晶显示背光源等新兴应用市场,将成为市场增长的新动力。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于2009年底启动了“十城万盏”项目,计划到2010年在10~20个城市推广30万盏以上LED市政照明灯具,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解决LED照明技术、成本和规模化生产的系统集成问题,让城市照明走向节能时代。
    在世界各国白炽灯禁令之下,作为其替代品的节能照明市场需求将迎来快速增长。我国的第四代电光源产业经过2007年和2008年的快速成长期后,2009年将迎来新的更快地发展,2010年前后将迎来发展高峰期。LED、无极灯等第四代电光源对磁性材料的需求也将会随之达到高峰。
    作一个大胆的推想:1.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约1.1亿盏市政照明灯具,若全部由LED和无极灯替代。按200W基本照明考虑(相当于传统照明1200W的发光效率),估计需要软磁磁心1.1亿×0.5公斤=5.5万吨,占世界软磁磁心制造总量的近27%。2.我们可以再作一个预测。全国约13亿多人口,近3亿个家庭,按平均每户两室一厅居住单元,每户至少需6-7盏灯,这样需普通电子节能灯约20亿盏。按平均每盏灯耗用磁心30克计,这样就需要磁心6万吨。而目前普通电子节能灯寿命按6个月计算,年消耗磁心至少还需要3万吨,才能使全国的家庭获得正常的照明。而按全世界65亿人口计算的话,上述数量需要放大5倍,而每年还要增加消耗15万吨。这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量!如果加上交通(含飞机、汽车、火车、轮船、机场、码头、车站)、医院、隧道、桥梁、商业网点、超市、娱乐场所、露天公园、广场、体育场和展览馆,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工厂等照明,看来一年需要照明磁心超过20万吨绝不为过,这几乎是目前全世界的产能!
    综合上述,当前软磁铁氧体行业的兴旺和市场的火爆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结果,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持续性。市场火爆所反映的供求关系实际上是供不应求,这和当前大多数厂家的切身感受相吻合。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涨价具有供求基础,即供不应求使适当涨价不仅可能,而且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规律,应该涨。
 
 

二、从劳动力资源短缺与成本提高看涨价的必要性

1、劳动力资源短缺预示着高昂的工资成本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是我国社会经济特征,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目前的劳动力短缺有非常明显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因素,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不足。而且,最近几年里政府持续地实施惠农的政策,包括减免农业税、加强教育方面的公共投资等等,这些政策使得农村生活水平相对提高,这也会减少劳动力迁移的倾向。但同时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长。从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出口强劲增长,2004年以后,出口增长显著加速,这也导致了劳动力需求大量增长。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农村16岁以上的劳动力人口近5亿人,现在已经有2亿实现了转移,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还有3亿。按照目前的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本身需要1.8亿劳动力。这样可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只有1.2亿,再从年龄结构上分析,一般只有40岁以下的青壮劳动力有出来务工的意愿,而这部分劳动力只剩下5800万左右。进入2010年后,中国大陆劳动力日益紧缺,70、80后劳工人员年复一年相继离开劳动岗位,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而90后的新一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工资薪酬要求更高,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且把就业地区环境、就业企业工作环境及周边生活环境列为就业选择的条件。作为“苦、脏、累”的磁心制造业更是劳动者不愿从事的行业。
    企业为吸引和留住劳动者,唯有通过提高工资来实现。目前大量企业已经把操作工人的工资提高了15%-30%,仍然无法招聘到足够的人员。由于现在已经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因此操作工人的工资还会继续上升,预计幅度将达到50%。对于铁氧体磁心制造企业来说,其工资成本上涨将侵蚀掉原本就已经十分微薄的利润,这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2、原辅材料、能源成本正在快速上升
    近期原辅材料价格呈快速上涨趋势,尤其是国外氧化铁厂商已将氧化铁提价15%~20%,氧化锌涨价幅度高达100%;四氧化三锰价格近期亦上升了20%,直接导致了原材料成本上升20%;电力价格上升了4.5%。2010年下半年欧美经济复苏是可以预期的,零售指数必然上升,带动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呈持续上升态势,通膨预期明显,各企业的运行成本进一步上升。
    综上所述,2010年铁氧体磁心市场将比2009年有明显的增长,预计实际增长幅度超过50%是实实在在的,然而人力资源和原辅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得原本就利润微薄的铁氧体企业仅通过技术创新、开源节流等措施已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如此严峻的成本上升形势,为了企业的生存和行业的发展,各个软磁铁氧体企业非常有必要紧密携手,共同行动,适时提高产品价格水平,这不仅有利于行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而且最终将有利于我们的客户。

三、扭曲的磁心价格历经30年大熊市,理应拨乱返正,进入上升通道

1、成本和价格的历史回顾
    中国建立现代软磁磁心制造技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国家“六五”计划的106项技术引进项目,其中一项软磁U/E型磁心工艺技术就是由南京898厂承担从波兰引进。当年该厂制造的黑白电视机行输出变压器用UYF10磁心曾获国优金奖,其单价高达4.5元/付,材料单价高达15万元/吨。彩色电视机用UYF15磁心,单价高达15元/付,而同期进口日本同规格磁心单价更高达USD12.00元/付(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2.8)。彩电滤波器用UF19磁心,单价高达2.5元/付,而同期进口的同规格磁心单价高达USD1.5元/付,材料单价高达17万元/吨。我们将当年TV及通讯用典型磁心(含功率和高导)价格(简称80价)及2010年价格(简称10价)列表对比如下:
 
 
    而同期原辅材料、能源、人工工资价格与2010年相应价格一览表如下表:
 
 
    可以明显的看到上世纪80年代,一般功率铁氧体和高磁导率铁氧体材料单价均在15万元/吨以上,进口产品更是在30万元/吨以上,而同期原辅材料、能源、人工工资成本是目前(10价)相关成本的20%不到。
2、中国软磁铁氧体民企的成长和悲剧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受当时软磁铁氧体行业巨大的利润吸引,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的众多民营企业纷纷加盟到该产业,这个时期非常著名的民营企业有天通、东磁、常熟无线电、晶石(斯贝尔)、江门粉末、风华高科等。得益于较高的利润,上述民企获得了飞速发展,今天天通、东磁已成为了行业世界级巨人,成功上市,年营业额已达数十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全国从事软磁磁心行业的制造企业已超过200家,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山东等地区。全国锰锌软磁磁心年生产能力已达20万吨左右,占全世界产能的95%,可以说世界软磁铁氧体磁心的发展史,就是中国软磁民企的成长史。
    稚嫩的中国民企,首尝市场经济的成功,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自由化的市场经济面前,各地相继盲目上马的众多的磁性材料企业,在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市场营销方法、技术研发能力等许多公司健康发展要素的情况下,通过拼人力成本、拼能源成本、拼产品价格,各自为战,抢占市场份额。更受制于外资下游企业挑起的中国厂商的价格战,恶性竞争,无序拼杀,以平均4万元/10年的降价速度,在30年里将软磁磁心价格打掉了12万元/吨,目前的平均单价在3万元/吨,有的品种如FBT用磁心更是降到了2万元/吨以下,惨不忍睹,血流成河。而同期制造成本上升达2-3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行业有30%的企业发生不同程度的亏损,有不下5家企业清算、破产、转让,全国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全国除极少数企业每年有专门的销售提成用于技术进步,培养储备专业人才以外,大多数企业应称为标准的裸体工厂,俗称三个一工厂:一个老板,一个技术员,一群日夜干活的员工。成本控制之低几乎已无任何潜力可挖。
    可悲的是,通讯、照明、家用电器等整机企业降低成本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逼上游企业降价,产业链上的降价过程路线图是这样的,整机厂电源厂降价线圈厂降价磁心工厂降价,而且是人有多大胆,价格有多低!完全不顾上游工厂的死活!同时由于国际国内期货市场的恶意炒作,大宗商品价格又是一路呈上升趋势。作为磁心工厂的下游线圈工厂,他们无力要求铜线、塑料骨架、电力、人员工资、包装、运输等项目降价,因而把降价的目标全部压在了磁心身上。线圈或电源工厂的利润全部要从磁心身上来!可以说线圈或电源工厂的成长史就是一部磁心工厂的血泪史!磁心工厂的老板、技术管理人员、工人几乎无一例外,无白天黑夜、无假日、没日没夜的干活,给下游企业当搬运工!新人间三大苦:挖煤•织布•做磁心!而做磁心更成了新时代的白毛女!行业有一句俗语:要害人就让他来做磁心!
    现今一碗江南小馄饨(16只,手捏而成)可卖2元,一碗普通鸡蛋面,可卖3元,一碗白米饭(中熟米),可卖2元,要知道这可是200付EE1312双气隙磁心价格的总和啊!它可是要经过精密模具成型,1300℃高温烧结,直线精密磨床研磨,超声波清洗烘干,80后女工包装,动用4个人工,历经36小时制造,高级工程师严密设计而成!卖馄饨的价值超过做高科技磁心的价值,这又是新时代的做原子弹的不如卖鸡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历史重演!
    尽管政府相关部门暂时无暇顾及软磁铁氧体磁心行业,但我们自身有责任维护这个市场,下游企业更应呵护这个市场。磁心没人做了,线圈电源工厂就没事做了!黎民百姓就没电视看了,就没有照明用了,就不能上网玩了,就要回到原始社会了!
    为了拯救软磁铁氧体事业,我们呼吁所有的从业者,从自身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前途出发,紧密携起手来,统一思想和步骤,一定要让磁心价格拨乱返正,结束熊市,进入上升通道!
 

附录:

一、产业链中制造型企业的被动局面

    表面上,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世界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可以说,“中国制造”已经行销全球。研究表明,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中国的产品制造业只不过是国际产业链里利润最薄的一环。实际上,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实际制造的那部分产值如果是1美元,那么,其余部分的产值就是9美元。这6大环节创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部分。不过,在现在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
    在国际分工之下,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被分到附加值最低、最消耗资源、最破坏环境、不得不剥削劳动者的制造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掌握在欧美各国的企业手中。欧美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依靠其在订单上的优势,支付给中国工厂的价钱可以远远比自己制造还便宜。外商透过掌控全球产业链,可以轻而易举地挑起中国厂商的价格战,进而让中国制造走向恶性循环。因为中国代工厂既不具备“硬一元”的核心能力,也不懂得掌控“软九元”。这样外商就有机会有意识地操控中国代工厂,挑起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这样让中国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积累,进而无力进行核心能力的积累和开发!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中国企业永无出头之日!
 
 

二、“啤酒效应”的警示

    营销界有一个很著名的且由来已久的啤酒效应法则。啤酒效应指的并非仅是啤酒行业的现象,而是营销流通领域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由于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资讯的不对称以及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需求资讯在内部的传递中失真。由于信息传递的失控,零售商对需求乐观,遂追加订货;零售商的提高需求又大大刺激了生产商,生产商的行为又更大的刺激了原料供给商。也就是说信号在逆向传递的过程中被不断放大了,消费者的需求可能只需要10瓶,但零售商的订单使得生产商对需求盲目乐观,造成了好像需要100瓶的印象。而生产商向上游供给商的大量订货又给原料商造成好像需要1000瓶的印象。反之,当需求缩减的时候也是一样。
    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据调查,即便是在HP、IBM、宝洁这样的知名企业中,同样存在着这一类似的现象。这个现象也造就了一个新名词的产生——供应链。在供应链上,常常存在着如预测不准确、需求不明确,供给不稳定,企业间合作性与协调性差、造成了供应缺乏,生产与运输作业不均衡、库存居高不下,成本过高等现象。
    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源有许多,但主要原因之一是啤酒效应。啤酒效应扭曲了供应链内的需求信息,不同阶段对需求状况有着截然不同的估计,其结果导致供应链失调。通常客户端10%的市场需求变化会导致供应商订单量200%的变化。这就是可怕的啤酒效应。
    目前虽然铁氧体磁心市场需求火爆,但是受到设备及用工限制,行业的整体产出并没有呈现大幅的增长,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供货的持续短缺造成了整机企业采取超额下单、增大库存等措施,以便保证自身的生产需求,这些措施反过来再一次放大了市场需求。此时如果铁氧体企业盲目扩张产能,一旦供应链顺畅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届时整个行业就会陷入全面低迷。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铁氧体企业需要谨慎扩能,而应采取提高供货价格的方式获取利润,避免产能过剩的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