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二十五届(华东)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智能生产暨 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 广告  25年华东电子峰会3 广告

收购奇力新四年后,国巨股份现在怎么样了?

2025-08-08 09:49:35 来源:电子变压器与电感网 作者:周执

近日,国巨股份(2327.TW)公布半年度业绩。

公告显示,国巨股份上半年合并营收新台币638.75 亿元(折合人民币约153.3亿元),同比增长6.6 %。净利为新台币105.27亿元(折合人民币约25.27亿元),去年同期增加5.1%。

国巨上半年财报

国巨股份2025半年度财务总结 图源:国巨股份公告

国巨股份在2025年上半年整体表现稳健,尽管面临新台币升值的汇率压力,仍实现净销售额同比增长6.6%,这主要得益于高端产品线的贡献。同时,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提升成本效率,国巨股份毛利率同比提升1.1%,展现出良好的运营改善成效。

Q2净利承压,AI产品线成业绩增长引擎

聚焦国巨股份第二季度表现,这一增长趋势得到延续但利润承压。

2Q25财务总结

国巨股份2Q25财务总结 图源:国巨股份公告

国巨股份当季营业收入达327.71亿元新台币,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4.3%,显示业务规模持续扩张。

然而,归属于母公司业主的税后净利润49.98亿元新台币,环比下降9.6%、同比下滑8.0%,反映出成本管控和汇率因素对盈利能力的阶段性挑战。

2Q25营收明细

国巨股份2Q25营收明细 图源:国巨股份公告

国巨2Q25营收明细

国巨股份2Q25营收明细 图源:国巨股份公告

从财务表现延伸至业务结构分析,国巨股份的增长动能得到更清晰的呈现。

虽然第二季度利润端承压,但从产品结构来看,磁性材料/器件持续成为营收支柱,Q1、Q2占比均稳定在26.7%。

据公告披露,AI相关需求已成为多个产品线最主要的增长引擎,其中亚洲与美国市场贡献显著。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电动车(EV)需求也为公司带来了额外的增长动力。

收购电感元件企业实现规模扩张

国巨股份是全球知名的被动元件供应商,主要业务集中在电子被动元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工业、汽车等领域。

此外,国巨还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逐步拓展到半导体行业。

2024年国巨股份业务范畴营收比重如下:

业务范畴

国巨股份为提升其在被动元件领域的竞争力,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扩张。2021年6月,国巨宣布完成对奇力新的全资收购,奇力新正式成为国巨子公司。在此前,Pulse普思已在2018年被收购,成为国巨磁性元件布局的重要一环。

普思电子的主要产品包括无线元件、高端变压器、集成连接器模块、高频芯片电感、电源供应器及电缆系统等。

该公司长期专注于车用电子、工业规格、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及电源管理等领域,尤其在5G及电动车(EV)等先进技术方面具有深厚积累。普思电子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专利,其客户群体均为上述领域的全球领先品牌厂商及渠道经销商。

奇力新是一家专业的电感元件制造商,其主要市场集中在大中华区的消费电子、移动设备及通信应用领域。

通过整合奇力新,国巨的产品组合得以进一步完善。同时,奇力新也可借助国巨的全球销售渠道,拓展至欧美及日本等高端市场,以及汽车、工业规格、医疗、航空与5G/IoT等高阶应用领域,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通过这些战略性并购,国巨股份不仅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还提升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为其在被动元件领域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拓展AI和新能源汽车业务

国巨股份在2024年财报中透露,2024年,全球终端产品需求相较于去年有所回升,主要受到AI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所推动。

AI的持续发展,带动了伺服器与智慧型手机、个人电脑等消费性电子装置的需求增长。此外,电动车的渗透率持续上升,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表现亮眼。

在AI领域:国巨股份在开发了高频低损耗电感和电容等高端被动元件产品,这些产品已成为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核心元件。此外,国巨还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以满足AI相关应用对被动元件的高度需求。

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巨推出了多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功率、高稳定性的被动元件解决方案,如耐高温电阻、车规电感、高容值MLCC等。其车规级MLCC通过AEC-Q200认证,产品可靠性获得国际一线车企认可。

国巨与多家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相关产品,并协助客户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公司受德系前三大车厂委托开发新一代集成系统,部分产品已应用于欧洲上市车型,未来几年将逐步推向全球。

小结

尽管面临汇率波动和成本压力,国巨股份仍通过并购整合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成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这一案例反映出电子元件行业正加速向高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成为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随着AI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持续提升,具备核心技术储备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而行业整合与全球化布局也将成为常态。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