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一个深圳手机厂商的生存之道

2011-07-07 14:33:53 来源:南风窗 点击:1291

摘要:  中国人多,即便是微薄的利润,只要占领了市场,打一场“人民战争”就能赚个满盆钵。这可能是中国企业“活下去”的秘诀。“敢于走上层路线的企业,如果有本事玩到欧美就能活,在中国,没有他们的生存空间。”

关键字:  技术研发,  手机厂商,  波导,  夏新,  康佳,  TCL

48岁的张旭辉,是深圳一家通信公司的创始人,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技术研发,2005年开始投身商界,地地道道一个流淌着“技术血液的商人”。

从研发公司起家,为各手机厂商提供软件方案,冲杀两年之后,张旭辉发现,在这个号称技术决定一切的高科技行业里,便宜才是横行市场的秘诀,技术便宜、人工便宜,做整机比单纯技术研发赚得更多。

中国人多,即便是微薄的利润,只要占领了市场,打一场“人民战争”就能赚个满盆钵。这可能是中国企业“活下去”的秘诀。“敢于走上层路线的企业,如果有本事玩到欧美就能活,在中国,没有他们的生存空间。”

研发起步

2004年,手机开始风靡全球,中国的手机产业借势崛起,几乎占据了国内市场60%的份额,波导夏新康佳TCL等国产手机的风头一时无两。“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广告处处可见。

此时的张旭辉,还在干着自己的老本行,眼见波导成为国产手机的老大,“我觉得中国的手机行业起步了,这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值得干一干”。做技术的张旭辉,耐不住寂寞,开始筹划杀入手机产业。

“当时,我们不知道市场在哪里,只知道自己能做技术,先做再说。”张旭辉和伙伴们筹集了600多万元,开始了手机整体方案的研发,“当时虽然手机行业特别火,但深圳连一家做手机方案的软件公司都没有,这是我们的机会。”

整个团队研发人员占了大多数,最初的3个月,不停在烧钱,300万很快就花完了。“研发烧钱,没玩过的人不知道多么惊险,小企业玩不起啊。”张旭辉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心有余悸,“最多还能再熬3个月,如果产品还搞不出来,我看就完蛋了。”

有了技术就有了钱,熬过6个月后,张旭辉的第一个技术方案面市,“第七个月,我们就赚钱了”。一个30多人的小公司,一个月就赚回了600多万。

“九死一生”,张旭辉觉得自己终于熬过来了。

搞技术研发,风险高投入多,但钱来得也快。张旭辉决心集中精力做技术,他把目标投向了东南亚市场,“国内市场太复杂了,我们涉猎不多,没有经验,面对海外客户比较简单”。

2006年6月,张旭辉在香港成立运营中心,强力开拓海外业务。

国字号的倒下

无数的山头倒下之后,新的山头迅速崛起,“铁打的市场、流水的企业”,这就是中国商业的现实。

就在张旭辉大举开拓海外市场之时,国内的手机厂商正在经历一场生死之战。2004年之前,中国实行手机牌照制度,生产手机的均为国字号,民营企业很难进入。2004年,国家逐步放开手机市场,大批民营企业进入。“市场一下子活了起来”,张志宏担任张旭辉公司的财务总监,他认为市场的开放,给了中小企业实现创造力的空间。从2004年开始,民营手机厂商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奋战在手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那一年,除了活跃的市场,给张志宏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国有企业的倒掉。2005年,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忙着清理库存,波导、夏新、TCL全线亏损,业内盛传国内手机库存至少有200亿元。“康佳清理了10多亿的库存,之前赚的钱转眼间全赔进去了!”张志宏对扩大生产相当谨慎,“小企业经不起这样的亏损,大量企业冲进这个行业,几年内一定会有大批企业被迫退出,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财务,慢慢来。”

每一轮的技术更新都会淘汰一批中国企业,当我们正为自己的奋起直追欣然自得的时候,欧美的“创新性企业”又推出新技术,我们只能再度回到起跑线上开始下一轮的追逐。因此,当众多中小企业涌入这个市场的时候,那些“创新性企业”已经赚取了高额的利润,转向下一个战场,留下一群企业为了博取少得可怜的利润而互相厮杀。

“赚得少没关系,活着就好。”张志宏说。

国有手机企业日薄西山,主力研发团队纷纷出走,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成为这些英雄们的栖息之地。江湖上传说,TCL手机研发团队有27座山头散落在外,其中就有一座“山头”加盟了张旭辉的公司,成为研发的核心力量。

走向海外

2006年2月之后,张旭辉的研发团队不到两个多月就能推出一个新产品,而国有企业需要半年。国内手机市场陷入停滞,张旭辉的海外之路反而顺风顺水。

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是中国手机出口的主力市场,大部分厂商都是从东南亚开始走向世界,能打入欧美市场的中国企业并不多见。张旭辉走的也是东南亚路线,“这些国家电信市场开放,运营商很多,竞争激烈,只要产品有优势就能有一席之地”。张旭辉认为东南亚市场自由度高、准入门槛比较低,给中国的中小企业制造了不少机会。

市场开放,竞争也激烈,企业必须靠产品才能活下去。张旭辉第一次回访客户去了泰国,“在这里,我才知道什么叫琳琅满目。”他对泰国市场上手机品种的丰富印象深刻,同时也感受到了危机,“回国之后我们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立足,国外市场太丰富了,如果我们的产品没有特性最终将会被淘汰。”

2007年下半年,张旭辉团队研发出基于GSM和CDMA的双卡双待手机软件,以适应不同网络运营商的需求。2008年,支持数字电视的双模手机软件和主板上市,张旭辉的海外事业越干越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手机创造了机会。廉价兼具娱乐性,中国手机在海外的低端市场很受欢迎,除了东南亚市场,欧美市场也被攻破。“那时候全世界的华人都在买中国手机,随便一款机型,放到唐人街,就像蝗虫一样,迅速四散到各处。”一位业内人士感慨,“这才是真正的零库存。”

在海外市场,张旭辉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他常常笑称,本来是主攻第三世界,却一不小心卖到第一世界去了。

“伪上游”的尴尬

产业线越接近渠道,离消费者越近,利润越高。2008年,中国山寨手机的疯狂和高利润让张旭辉觉得做研发赚的太少。

在手机产业链里,高端研发领域,芯片由欧美公司控制,内存被日韩公司控制,这两块利润最高。台湾企业,例如联发科(MTK)通过整合芯片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可获取40%左右的利润率,而像张旭辉这样的中国公司,只能在MTK和高通芯片的基础上做应用型研发,提供手机软件方案和主板设计,利润率并不算太高,中国的研发只是进入了“伪上游”。

而朋友在欧洲的遭遇,令张旭辉清楚认识到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弱点,他有了在国内做手机的想法。他的一个做手机的朋友,带着全线产品去德国慕尼黑参加电子产品展,还未等到开展,手机就全被没收,“应该是侵犯知识产权了吧,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技术,国外法律规范,没被罚钱就算不错了”。张旭辉觉得中国企业这些三脚猫的功夫不长远,但为了追求技术升级投入巨资做芯片研发更是笑话。

“那是烧钱的游戏。”财务总监张志宏说,这种大项目在中国只能靠国有企业。自主研发,既没有资金保障也没有法律保障,“花了一大笔钱做研发,还未投入生产,市面上就有了相同的东西,你说谁敢投这个钱”?张志宏觉得,做研发,有时候得靠点信念,更需要法律的完备,保障资本的高额回报。

既然暂时无法进入产业链的上游,那就努力接近消费者。这是中国企业的一个现实抉择,尽可能多地扩展产业线,技术上难以升级,就在制造和营销上努力,能够做到产品升级已属不易。

2010年,张旭辉开始运作自己的品牌,正式进军国内手机市场。

烧钱的游戏

从2004年到2010年,由于市场向民营企业开放,手机产业链在中国迅速聚集,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一对夫妻,只需要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转一圈,就能采购到生产手机所需的全部零件,回家就能组装出一台手机。除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该有的都有了,但品牌的诞生非一日之功。

谈话中,张旭辉反复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他似乎在提醒自己别砸太多钱,“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钱要慢慢烧。

张旭辉不缺钱,所以花钱特别小心。他是一个谨慎踏实的商人,公司从创立自今未向银行贷过一笔款,“财务相当稳健”。张志宏目前正忙着准备公司IPO上市计划,却发现公司的信用为零,“没贷过款当然就没信用啦”。如果不是为了上市,张旭辉还是不会向银行借钱,“我们有充足的资金,前三四年主要是打市场,没想过一下子赚大钱。”

今年下半年即将启动的品牌宣传计划,张旭辉准备先期投入1000万。“这可能还不及朵唯、OPPO一个省的月预算”,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过于保守的市场推广计划,但像OPPO那样一下子砸几亿去做市场,也不是张旭辉的风格。

此前,张旭辉从未在国内卖过手机,销量为零,这个“零”的起步并不容易,用张旭辉自己的话说“完全不知道客户在哪里”,连广告都不知道怎么投。他可能需要一个确定的市场信号,钱不能白花。

对中小企业来说,做研发和做市场都是烧钱的游戏,即便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低端路线,市场推广也花费不菲。波导狂轰滥炸的广告战略,并未获得良好的品牌认可度,农民嫌贵、白领嫌土,大量的广告投入之后没有销量的明显提升,最终导致巨额亏损。

张旭辉的谨慎不无道理。

剩者为王

市场在哪里?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家对此一无所知。在中国商界,像史玉柱和马云一样,特别善于发动“人民战争”,抢占二三线市场的商人,被视为常胜将军。无数成功的案例,不断教育中国商人:“便宜才是硬道理,只有便宜才能占领市场。”这就是中国市场的制胜法则。

“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套用林肯的这句名言,“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如果市场对产品的最大要求是便宜,企业便生产便宜的产品,这是市场规律下企业的正常选择。

谈话中,张旭辉不停拿自己的手机敲击桌面,似乎想证明他的手机很结实,和诺基亚一样耐用。

国内大多数的手机厂商,为了活下去,必须做出更便宜的手机,才能给渠道商更大的利润空间,“卖得多才能赚得多”,因此,扩大产能追求销量是中国手机企业的另一个怪圈。

但亲历过2006年国有手机企业大出血清理库存,也目睹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内企业订单往下掉的灾难,张宏志对扩大产能持保守态度,“三五天没一个客户上门,多少工厂的流水线就躺在那晒太阳”,制造成本扩张成为企业的潜在危机,应该通过控制产能增长速度来防范这种风险。

因为便宜,所以必须依托于量的支撑,这是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日本的消费者以挑剔著称,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因此培养出品质优良价格高昂的“日本货”;美国消费者要求实用和价格适中,因此培养出规模化企业和性价比高的“美国货”。因为中国人的勤奋和规模化效应,中国曾一度被分析师们看好,认为中国独特的市场能够培育出既有日本品质又有美国价格的“中国货”,但尚在萌芽之中的中产阶层已日渐萎缩,中间市场无法成长,中国企业要不在低端市场徘徊不前,要不在走向高端市场的过程中壮烈牺牲。

“中国货”的命运不应由企业独自承担。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