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二十三届华东自动化会议3 广告 2024第五届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1 广告

中国企业国际化 光环背后的隐忧

2005-05-18 08:58:2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首先要立足国内,为开拓国外市场打好坚实的基础,即“无内不稳,无外不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从一迈出国门开始,鲜花和陷阱总是并存。中国企业在蹒跚学步,在交必须交的学费。
    TCL亏损
    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当中,TCL当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然而,它的海外扩张之路却荆棘丛生,充满着种种风险。
    据说,仅仅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的并购行动,就使得TCL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彩电生产厂商和第七大手机生产厂商。然而,简单的“大”却并不意味着“强”。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白长虹教授就形象得将TCL称做是“体态庞大的孩子”。
    TCL在风风火火收购了施耐德电器和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之后,新合资公司一直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而且TCL集团收购的德国施耐德电视机公司,还传出从明年开始放弃电视机生产并大幅度裁员的消息。
    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TCL的中国经理人在会议谈判,薪金分配,零售渠道等方面遇到了无数困难。据TTE的企业战略策划人艾伦·唐(AaronTong)解释,“公司里几乎所有的高层经理都成长于中国市场。他们对西方市场一无所知。我们花了8个月完成了和汤姆逊的合作。我想我们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全整合两个公司。”
    施特劳斯海姆国际咨询公司的总裁唐纳德·施特劳斯海姆先生对此的看法是,“中国国营企业长期得益于政府的帮助和优惠贷款。这些企业不可避免的沿袭了一些官僚习性,对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规则并不十分理解。在自由市场的环境中与经验丰富的西方厂商竞争,它们自然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即使雇佣西方人做地区经理(这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一步),企业领导仍然需要根据自由市场的规则指导并执行日常的操作。”
    对于TCL在国际化中的困境,李东生的解释是:我们在国际并购后虽然遇到了很大困难,困难超出我们的预料,但我们也得到了不少通过自己投资多少年都无法得到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专利,同时我们的地位也提高了很多,很多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都将我们看成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跨国企业,日本索尼、东芝的“一把手”都与我们的拜访团队直接会面,而沃尔玛现在从我们集团的采购额超过3亿美元,其全球副总裁最近也拜访了TCL集团,这在以前都是无法想象的。此外,我们通过在欧洲、北美的市场网络和工厂,可以有效规避这些国家的贸易壁垒。
    痛定思痛
    实际上,对于国际化扩张,不仅仅TCL,饱受折磨的华为想必体会更深,当陷入增长瓶颈的华为把触角伸向国外的时候,却遭到了竞争对手思科的诉讼和打压。而最先把品牌打到发达国家的海尔,长期以来一直被包括美国《商业周刊》在内的社会各界广泛质疑。
    更惨痛的国际化教训则来自合肥荣事达和四川长虹。荣事达的国际化之路始于1996年与美国美泰克公司的合资,美泰克一掷数亿元与荣事达成立于以洗衣机、冰箱、小家电为主要产品的6个合资公司,且无论在品牌、管理、人事上均无作实质性的要求。但当历经“四年之痒”却不能够看到盈利希望时,从2000年起,美方以股权的力量全面掌控了合资公司,试图作最后一搏。但美方因在管理和文化上没有能够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国市场,而于2002年选择了全面撤退,并最终出售了股权。荣事达试图以美泰克作为桥头堡的国际化之门不仅由此关闭,自身也因实体部分被出售而精力衰竭。而长虹的国际化之旅把宝押给了美国的APEX公司,但却带来几十亿元的货款无法收回。首钢则在收购秘鲁的一家企业里遭遇了工人的罢工,以至于步履维艰。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经历了无数痛楚的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
    采访中,长江商学院曾鸣教授认为,中国企业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可以借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打拼的经验。比如,几大问题需要事先注意,一是所进入国家当地的消费习惯,二是竞争对手,三是法律、知识产权、税收、体制,还有当地劳动力的习惯和他们固有的文化,再就是公司治理,还要非常注意的一点就是能否在当地商业圈建立一个自由网络。
    成败不论一时
    “实际上,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当中尽管遇到种种不如意,却大可不必因一时的得失来论企业国际化道路的成败。”白长虹教授如是说。他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才刚刚开始,步履蹒跚在所难免。
    就拿TCL的亏损来说,一般情况下,亏损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因经营不善造成的经营性亏损;另一种是战略性亏损,从目前来看,TCL的亏损显然属于后者,因为其领导人早在并购之初已做好了亏损18个月的准备。其实,在企业的经营行为特别是国际化经营中,战略性亏损的出现是十分常见的。比如,1993年LG正式进入中国,但是到2004年仍未能盈利。但是,亏损并没有让LG对国际化望而却步,其对中国的投资和开发力度反而越来越大,因为它着实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的巨大潜力。
    事实上,根据经济学家的意见,要判断一个企业国际化是否成功,有一套完整的标准:第一,这个品牌必须建立稳定的国际影响力;第二,其全球市场地位必须处于持续强势局面;第三,企业必须做到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内持续盈利。相对这三大标准而言,企业一时的盈亏,很难说明问题。
    拿上述三个标准来衡量正在国际化道路上艰难前行的中国企业,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达标者。无论是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直接建立和推广自己品牌的海尔,或者将自己在国际上不知名的品牌和国际上知名的品牌结合、带动国内产品走出去的TCL,还是借船出海的联想和走“技术领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华为。应该说,海尔、TCL、联想和华为走的这几条道路,是目前中国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种国际化之路,而直到今天,到底哪条路能最终走通,谁也不敢贸然下定论。道理很简单:它们的国际化之路,也才刚刚迈开步子而已。在这起步阶段,谁能洞悉未来呢?
    而企业家们似乎也都做好了迎接未来的准备,联想杨元庆就表示,联想花12.5亿元得到了IBM在笔记本方面研发和生产的能力,得到了国际一流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接下来除了在产品、营销网络实现国际化,并且在股权结构、融资渠道、战略伙伴深层次也要实现国际化;海尔张瑞敏提出要做到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相辅相成。首先要立足国内,为开拓国外市场打好坚实的基础,即“无内不稳,无外不强”。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