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反攻 甩掉质量差无知识产权等包袱
进入2005年,亏损、退出、下降成了关于国产手机报道中常常见到的关键词。2003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首次突破50%,出现了国产手机与国际品牌分庭抗礼的局面。但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国产手机出现疲软,市场份额下滑。赛迪顾问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国产手机2004年市场份额下降3.8个百分点降至49.1%,这是自1999年以来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的首次下降。
品牌厂商两面遭挤
一面挤压来自国内。核准制之后,新兴的本土品牌不断进入手机行业,僧多粥少,加剧了竞争;另外就是水货机、组装机、翻新机、贴牌机、杂牌机等“非行货”手机不断地充斥市场,同时,一些“三无公司”(无固定地点、无技术、无正式员工)和“三不公司”(不交税、不保证质量、不做售后服务),以低价和低质冲击市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使国产品牌手机厂商在市场推广上深受其害。
而另一面挤压则来自国际手机巨鳄。过去价格的平民化、渠道的扁平化是国产手机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国产手机的优势所在。但是,这些招数在国外品牌学习并运用之后,国产手机的传统优势就在逐渐失去。
从去年开始,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等国外品牌开始进行反攻,不断复制国产手机的产品、渠道策略。推出大量中低端产品,同时大规模进行价格战和渠道变革。如诺基亚去年首次在全球范围内降价。国外品牌原本在品牌和技术上的优势明显,变招后,国产手机遭遇强烈挤压。
针对过去在产品质量、个性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存在的软肋,国产品牌厂商也推出相应措施,以图反攻。
质量直追国际品牌
信息产业部在今年电信日期间曾表示,对于手机的产品质量问题已经着手准备三级警示和惩处制度。而国内品牌手机厂商对此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如波导甚至重金聘请法国专家担任质量顾问把关产品质量流程,其产品通过了沃达丰等国际著名运营商的工厂认证,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据专门负责手机质量检测的泰尔实验室披露,国产手机投诉占投诉总量的57.2%,而其中没有生产牌照的所谓“贴牌手机”是导致国产手机质量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
设计满足个性需求
加强研发,推出适合国内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是品牌厂商的共识。如最新拿到手机牌照的英华达,从功能及性价比上推出了专门为以学生为主的年轻人开发的产品。而联想紧贴潮流的百万像素风暴,也使得其在今年五一销售中先下一城。
自主知识产权创新
在手机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过去离国货很远。但这种情况今年终于发生了改变。在波导6月初一气儿推出的20款新品中,有一款波导与中科院联合开发的指纹识别智能手机,该款产品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其“核心技术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作为国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联盟成员,波导、大唐、联想、华为等厂商在3G方面更是抢先一步,在不久前闭幕的科博会上各自亮出了3G终端产品。
有业内人士表示,解决好质量、个性化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等软肋,是国产品牌手机厂商今后挑战国际大品牌的前提。而今年的暑期促销将成为检验国产品牌厂商在这三个方面提升成果的一次前哨战。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