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可穿戴设备前景乐观 电感企业蓄势待发

2014-09-30 10:44:30 来源:|2 作者:杨洁竺 点击:3236

今年4月,备受瞩目的可穿戴设备谷歌眼镜公开发售。然而,除在眼镜发售前后引起全球关注外,之后的几个月里,谷歌眼镜似乎并未在日新月异的IT市场激起多大的涟漪。

不到半年之后的9月10日,另一全球知名企业苹果公司发布了早已吊足用户胃口的手腕式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给沉闷的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按苹果公司的说法,该产品将于2015年初上市,起价为349美元。产品发布后的几天以来,互联网上对其的关注似乎超过了同时发布的iPhone6。业界人士甚至表示,Apple Watch的发行,形成了行业的催化剂,将引爆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

9月10号,苹果发布会公布的智能手表产品Apple Watch之所以在市场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很大原因在于其从“健康管理”和 “时尚”领域切入可穿戴市场,不仅可以采集用户的生活和健康数据,给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治疗指引,给医疗结构提供医疗大数据和医疗管理等相关服务外,还具备有移动支付和智能家居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款比较受青年群体喜爱的时尚饰品,而不会像戴个眼镜那么尴尬。

由于这款产品前期受到消费者们的普遍认同,有权威机构预测,明年的销售量至少能达到3000-4000万台。这一利好消息引发业界欢呼,果壳电子(GeeK手表)CEO 顾晓斌表示,Apple Watch的发布极大地激发芯片、元器件,供应链及制造商和资金的参与热情。更是有人大胆推测,由Apple Watch引发的可穿戴设备潮有望重新引导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认识及消费,甚至有可能替换智能手机成为主流产品。

可穿戴设备的前景真的如大家所说的那么乐观吗?哪些领域的可穿戴设备更受大众看好?可穿戴设备给电感企业可能带来哪些机遇?对此,记者做了一系列调查,为大家全面剖析可穿戴设备的“前世来生”及附带机遇。

可穿戴设备的“前世来生”

可穿戴设备产品功能强大,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可穿戴设备这两年才逐渐进入公众眼中,但若要追究其发展史,可得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了,当时就已经具备有可穿戴设备的雏形。而真正具备可穿戴式设备形态的设备则要等到70-80年代,史蒂夫·曼基于Apple-II 6502型计算机研制的可穿戴计算机原型即是其中的代表。随着计算机标准化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可穿戴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目前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包括手表和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并以谷歌、耐克、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摩托罗拉等巨头厂商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为主。
[page]

这两年,可穿戴设备被炒得很热,众多厂家也相继进入了这一市场,但市场销售情况却并不乐观,主要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可穿戴设备都是从“功能性”出发,比如手表只让消费者看到自己心率的数据,看多几次用户就不感兴趣没有新鲜感了。再者是大多普遍都是从健康运动方面着手,你没有“运动细胞”你会买这么一款产品吗?因此可以说,没有杀手级的用户体验和实用性,可穿戴设备就只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电子产品而不能大面积的普及,销量也不可能爆发。2013可穿戴设备的总销量不过千万。

2011年总销量90万台;

2012年总销量230万台;

2013年总销量765万台;

但是,苹果的这款Apple Watch新增了很多功能,这可能会重新引起各大厂商对功能与实用性的重视。对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市场前景,各大数据机构都纷纷看好。

2010-2015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趋势图

国际权威机构HIS发布的一份穿戴式科技报告显示,预计到2016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3900万~1.7亿件出货量。市场研究机构ABI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17年,可穿戴无线装臵出货规模将成长至1.695亿台,2011~2016五年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41%。Garter预计到2016年,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的市场市场规模将达100亿美元。根据IMSResearch的预测,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12年的3000万台增长到1.71亿台,2018年将达4.85亿台,2012~2018年间复合增长率达59%。业界人士甚至喊出,今年是可穿戴设备发展元年。土曼(TFir智能表)汪伟大赞,Apple watch的发布对整个可穿戴市场的影响深远,为可穿戴打开了一扇门,教育市场的意义尤其大,相信没有多少人不知道智能手表或者可穿戴了。可以说,可穿戴设备的前景随着苹果手表的炒热而越发明朗。

健身和运动、医疗和健康这两行业可穿戴产品最受看好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表示比较看好运动、医疗这两个行业的可穿戴产品。北极光杨瑞荣表示,可穿戴设备医疗健康发展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研究所工程师邓建华也认为,运动及医疗这两个行业的产品受众比较多,前景较为光明。博通(Broadcom)公司嵌入式无线暨无线连接组合事业部市场营销总监Jeff Baer也对医疗和健康行业产品持看好态度,“从创新角度看,可穿戴设备为各种规模的公司提供了非常多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在医疗保健行业。”福瑞祥电器经理黄胜钰观点也与以上各位相同,“比较看好运动、医疗行业。”

2011-2017年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page]

据Credit Suisse发布的分析报告,可穿戴技术目前已经拥有30—50亿美元的市场,而在接下来的2—3年,它可能暴涨至300—500亿美元。其中健康和健身领域将增至20-30亿美元。同时根据IHS的报告,在目前可穿戴设备针对的行业应用:工业、健身和运动、娱乐、医疗和健康中,IHS对其中的健身和运动、医疗和健康两个利基行业前景看好。而BI Intelligence的一份报告显示,总体上来说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仍然较低,但对于用于锻炼和健康监测的智能手环已经普遍接受,其中在消费者更愿意消费的产品中,运动产品占了59.5%,医疗健康产品占了33.3%。

ABI的调查报告则预测,医疗健康类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在2013年达到了1300万,2014年该领域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有望突破2200万,2015年突破3400万,而健康运动类可穿戴设备预计2014年达到4200万,在2015年突破5700万。2014年将是可穿戴设备关键的一年。

中国可穿戴设备潜在消费者期望功能调查

针对产品的形态,手环类产品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而大部分消费者不太可能喜欢谷歌眼镜之类的东西,鉴于其古怪的外形。最近艾森哲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对手腕上戴的健康和健身监测设备感兴趣。

电源管理部分仍为可穿戴设备薄弱环节

可穿戴设备电源管理部分

与其他电子产品一样,可穿戴设备需要配臵电源管理、处理器、存储器。这几年,可穿戴设备未能引起人们的疯狂,除了产品价格偏高以外,续航未能大幅度提升也是影响可穿戴设备普及的一个要素。因此如何对可穿戴设备进行高效的电源管理,提高续航时间,是一个关键。

ADI电源管理部门市场工程师张洁萍认为,与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不同,可穿戴设备不拘泥于传统的研发模式,它们大小不一,功能各异。而在此基础上,供电电源的功耗及体积则成为业界公认的重要性能指标。电源管理芯片的优劣可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表现,而产品的性能又会直接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这类设备尺寸小巧且功能多样,这便要求其具有较长的续航能力。电源厂商必须加大对创新技术的投入,提高产品的高效节能性能,保证电源供应的可靠性、稳定性。作为电源系统里面的元器件,电感的设计需具备‘短小轻薄’特征。”张工如此表示道。

技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黄工也认为,可穿戴设备对电源的供电要求较高,作为电源里面的元器件,电感在电路里面起电源转换功能作用,相比其他产品的要求也会高,“因为可穿戴设备已经很轻薄,所以整体的功耗应该不是很大。另外因为对性能和续航时间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电感的材质可以做到相对比较小。不过需要根据实际的成本和性能,来权衡考虑设计。比如,饱和电流和温升电流,等效电电感量和Q值等。“黄工如此说道。

村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市场工程师何申靖说道,可穿戴设备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小型化:更薄的芯片厚度,更小的面积,如果推出更小型化的电感器,可助设备中电源管理模块做得更好。

福瑞祥电器黄经理观点与何工大致,“可穿戴产品功能比较简单,芯片自身面积不会太大,因此电感器在设计上要更小、更轻、更薄。”北京君正集成电路副总经理冼永辉表示,可穿戴式的低功耗设计是个很系统的工程,要兼顾电感等元器件的体积和功耗。
[page]

电感企业静待良机 蓄势待发

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爆发及对电源管理部分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给电感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具体可产生的效益有多大呢?华为邓工透露,不同的可穿戴设备里面需要用到的电感器数量各不相同,主要是根据电路的设计采用电感器,一般都是5颗左右。如果以5颗来算,那么从HIS发布的数据可以统计出,到2016可穿戴设备可为电感企业提供1.95亿~8.5亿件的出货量,这或将成为推动电感继续维持较高成长动能的重要助力。而随着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逐渐认同,未来人手一台也将不是梦,这产生的效益会更大。

不过,记者在采访国内电感企业时发现,大部分企业目前所做电感并未涉足可穿戴领域,但有绝大部分工程师对可穿戴设备持观望态度,静待良机,蓄势待发。

太阳光(珠海)电子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郑智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可穿戴设备的前景广阔,这是不可否认的一点,但目前可穿戴设备领域产品还难以批量落地,苹果智能手表的发布可能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契机,对于电感企业来说,目前是在等待一个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时机。一旦可穿戴设备可以大规模应用,电感企业也会积极进军。

千如电子有限公司技术部研发人员也表示,穿戴式设备相当于简版的智能手机,除非可穿戴设备不再简单地充当智能手机的扩展,否则它仍然难逃小众产品的命运。所以其对贴片电感的应用率还得看齐是否能发展成为生活必要的产品。

目前国内电感龙头企业顺络电子也在积极开拓可穿戴设备领域,如正在研发推进中的LTCC技术平台就引发了热议。“LTCC技术就是一个做复合器件的平台技术。”董秘徐佳称LTCC相关产品可以将电感、电阻等不同元件封装组合,让设备变得更轻薄,“是我们重点发展的方向,目前进展非常顺利,像村田、TDK都是用的同一个平台。”

从以上观点看来,可穿戴设备能否大规模的进入市场,是目前电感企业比较关注的一点。但无可置疑的是,大多数企业还是对可穿戴设备的前景比较看好。在可穿戴设备强势袭来的同时,电感企业已经做好各项准备,静待时机,聚力主攻。

总结

从以上各方数据可以看出,可穿戴设备的销售及需求将在2014年持续进入增长,各统计机构及企业对可穿戴设备未来市场也持看好态度。另外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型日渐强大,消费者实际接触到的可穿戴设备也越来越多,对其认识也将不断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报告(Internet Watch Report),一项调查显示68.9%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智能穿戴设备,这为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凭借着可穿戴设备的爆发之风及对电源管理环节的重视,电感企业也有新的市场可供开发。从以上各工程师的口中,我们也看到了各企业提前做好的各项筹备工作。不过,在机遇来临前也不能忽略存在的危机,以目前市场情形来看,元器件供应几乎被日企及台企承包,如何在服务、价格、产品增值上做好相关的改善,获得可穿戴设备厂商的认同,是接下来电感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一点。

本文出自大比特资讯(www.big-bit.com),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