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造业的明天在哪里?
曾经是中国电子制造业发展最前沿的珠三角地区,现在的发展前景备受置疑。以家电业中闻名的顺德为例,其家电在2005年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004年的70%降低至49.8%。
进入2006年后,面临原材料涨价、工人工资上调等因素,成本的上升已经威胁到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且,外部竞争的压力使得行业利润又进一步下降,家电企业纷纷转向以寻找新的出路。
在反思的同时,区域经济研究人士也在进行着对比,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区域在竞争中不断“失城丢地”。从自身的原因看,不外乎能源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导致原有的成本优势逐渐减退。去年上半年因电力短缺,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开五停二”,甚至“开四停三”的情况,在珠三角投资的商人对此颇有怨言。由于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上涨,下游产业的利润受到挤压,珠三角工业开始走弱。数据显示,广东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去年拉低了约7个百分点,全省GDP增长被拉低约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分析,劳动高密集、高能耗,通过高速增长并以部分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局部增长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正是广东作为先锋为中国经济发展打上的时代烙印,中央将未来的改革路径设定为约束型,其直接的指向就是要终结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碍于资源环境、人力结构、管理心态等制约因素,新兴的信息工业大多选择了在潜力巨大的长江沿岸落户,这也成为广东地区的在与其他经济区域进行对比时的隐痛。
对于近年来电子制造业的热点地区长三角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专家们给出的分析是:华东一带的硬件产业配套比华南的好;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再没有一块地方有长三角这么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了,此外,外商普遍看好长三角地区比较健全的法制化、制度化和办事效率、社会治安等优良环境;不可否认的还有,长三角的吸引力还建立在低廉的土地价格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上。
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为例,这些年来也开始以电脑制造业闻名于世。台湾十大笔记本电脑企业中就有9家企业落户苏州,2005年苏州的笔记本电脑1500万台的产量,约占到了全球笔记本电脑总量的25%。独具慧眼的明基成为了开发的先行者,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今天的明基已经在国际化之路上越走越远,但是他们现在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人力升级、资源趋荒引发的高制造成本的压力。
从总体上来看,长三角或者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势头要优于早起的珠三角地区,但是,这些经济发展集中地区的弊端也在日益显现:
首先,由于产业过度集中,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资源和环境压力都日益突出。
其次,在沿海某些大都市已出现了交通拥堵、房价飞涨、用地用水紧张、能源短缺、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如果不适时进行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将会出现严重的大城市“膨胀病”,甚至有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走向衰退。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在产业成熟发展过一段时间以后,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现在已经进入产业升级的新阶段,其发展重点是优化开发和整合,必须及时向外转移部分产业。事实上,一些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已经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是大规模承接这种产业转移的理想区位。
纵观全球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向劳动密集型地区转移的历史。中心从日本、欧美等地向亚洲其他地区,如东南亚、台湾、香港、中国、印度等地不断渗透。而转移到的地区在接受的过程中,如果仅仅靠低成本策略,则只能造就一个生产基地。企业的竞争力停留在低成本的制造环境上,而不重视提高自身应对新的全球竞争的能力,并在政策、管理、人才等方面苦修内功,在产业发展成熟以后就将逐渐丧失优势。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