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24届(华南)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智能生产暨 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4 广告

珠江三角洲:FPD产业一支独秀

2006-11-14 09:58:51 来源:中国家电网
 
    珠江三角洲(包括周边地区)是我国FPD产业发展较早、产业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多种形式的平板显示器件中,珠三角地区在TN/STN LCD(包括CSTN LCD)方面占据优势地位,在TFT-LCD特别是大尺寸TFT面板制造方面已经落后。而在终端应用市场,珠三角在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带动下,无论是大尺寸的平板电视,液晶显示器,中等尺寸的车栽显示器/电视、移动DVD,还是小尺寸的手机、MP3等应用产品的生产均十分发达,长城、康佳、创维、TCL、中兴通讯、华为等构成了庞大的用户群。由于近几年平板显示技术发展迅猛,产业升级速度在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区迅速崛起,珠三角的优势在逐渐丧失,产业优化升级已迫在眉睫。  

    TN/STN LCD:珠三角一枝独秀  

    根据IEK统计,2003年全球TN/STN LCD产业产值达到47亿美元;2004年,受惠于手机面板彩色化热潮,和其他新兴电子产品市场带动,全球产值仍将呈现稳定成长,根据中华液晶网统计,2004年全球TN/STN LCD产值为55亿美元。但小尺寸TFT-LCD和OLED也在侵蚀中小尺寸应用市场,而手机领域尤为明显,预计到2007年全球TN/STN产值将呈现下滑。未来如果没有开拓更广泛的新应用市场,TN/STN LCD产业将面临到成长瓶颈。  

    虽然TN/STN产品的利润正在逐步萎缩,但其以低廉的价格仍然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特别是在消费类电子领域,如手机、MP3、家电等,所以它们还具有比较大的生存空间,因此仍然受到众多厂商的青睐。  

    中国大陆TN/STN LCD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科院长春物理所与清华大学开始分别从事LCD的研究,中科院长春物理所负责研究TN LCD的制程,清华大学化学系则研发液晶材料。这些基础研究工作为中国LCD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天马、深圳深辉等先后引进TN LCD生产线。1984年第一条TN LCD生产线在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产。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涉足LCD产业的开端。 
  
    从1989年开始,深圳天马、惠州康惠、汕尾信利、深圳深辉等公司,先后引进更大的玻璃基板面积的生产设备,使得珠三角地区TN LCD的生产更具经济规模,在全球TN LCD市场的竞争力逐渐提高。  

    在1992年至1996年期间,汕头超声、汕尾信利等公司,分别引进国外生产设备,投入STN型液晶面板生产。珠三角地区LCD产业的产品等级,正式从TN LCD进步到STN LCD。  

    1998年,汕尾信利将一条370mmX400mm的单色STN LCD生产线改造成CSTN LCD 生产线,并开发出了5.7英寸QVGA CSTN LCD面板,由于CSTN最大的应用市场手机的彩屏化在当时还没有启动,汕尾信利的CSTN LCD也迟迟未能实现量产。随着CSTN市场应用的起步,2001年至2003年,广州精工、深圳天马、东莞三星SDI、肇庆显邦等的CSTN LCD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  

    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进入了CSTN LCD生产线建设的热潮。为了在彩屏手机等领域抢得一份市场,较有实力的厂商均积极投资兴建CSTN线。据中华液晶网(FPDisplay)调研结果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大陆共有115家TN/STN LCD面板与模块企业(不包括子公司,不包括50人以下的企业),这些企业共有TN/STN LCD生产线146条(不包括正在兴建尚未投产的生产线),其中CSTN LCD生产线有21条,而且仍有多条线处于建设中。  

    2004年以后,由于液晶行业先进地区——日本、韩国、台湾的领先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更高档的TFT-LCD产业,只有中国大陆和台湾少部分LCD企业继续在TN/STN领域投入。事实上2004年全球TN/STN生产总量并没有太大变化,中国大陆所占的生产份额却迅速提高,如今全球TN/STN面板和模块产品的85%在中国大陆生产。  

    在目前飞速发展的手持设备和车载设备上,STN(CSTN)仍是主流,虽然反应速度比TFT慢,不过在小尺寸产品上表现差异不大。与TFT相比,STN(CSTN)具备量身定做以及供货迅速的优点。以开模成本计算,TFT的成本约在100万美元和9个月的时间,而CSTN则只需10万美元和不到3个月的时间,像Palm及Handspring这样的厂商都曾舍弃原本采用TFT面板的策略。因此,目前珠三角的STN生产企业仍旧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珠三角,聚集了包括信利、天马、精电等51家TN/STN LCD面板企业,约占全国的60%以上,成为中国大陆最主要的TN/STN产业基地之一,华东地区由于形成了以TFT-LCD产业为主的生产基地,TN/STN LCD面板厂商较少。中国的TN/STN LCD生产线地域分布也十分集中,多达66%的生产线集中在珠三角;第二名的江苏省仅占14%。就其中市场潜力较大的彩色STN LCD生产厂家而言,珠三角拥有11家、长三角(江苏+上海)则有6家,珠三角仍占有相当的优势。就TN/STN LCD产能规模而言,珠三角占70%左右,江苏省仅有13%。可以说,珠三角的TN/STN产业支撑起了中国作为世界TN/STN LCD最大生产基地的地位。  

    TFT-LCD:落后之下需奋起直追  

    1996年之后TFT-LCD取代TN/STN成为液晶显示市场的主流。开始于2001年的TFT-LCD产业国际大迁移,日、韩、台企业几乎清一色的选择了长江三角洲作为新的后段生产基地,使之快速成为全球最大的TFT-LCD模块生产地区。  

    中国的TFT-LCD产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北部(长春、天津和北京);中部(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苏州、昆山、南京、吴江等);南部(珠江三角洲,包括东莞、深圳、中山等)。在产业链完整度方面,长江三角洲相对来说最完整,其次是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北部产业链最不完整。在长江三角洲,几乎全球前十大的TFT-LCD面板厂的模组生产、背光模组厂、液晶显示器厂和笔记本电脑厂商都已经在此建立了生产基地。韩国LPL、台湾瀚宇彩晶、统宝光电选择南京,日本索尼、夏普选择无锡,中华映管选择吴江,友达、三星、日立选择苏州,国际面板大厂基本选择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主要是分布着众多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家和液晶电视厂商。珠三角地区在TFT-LCD模块方面大大落后于长三角地区,目前投入的厂商主要有:深圳IDTech、群创光电、深圳唯冠、深圳天马、东莞光威、东莞三星SDI等,其他地市就只有广州的卡西欧和汕尾的信利。这些厂商不仅在生产规模上无法与长三角地区的厂商相比,在产品上也主要是面向中小尺寸应用。  

    目前珠三角的TN/STN LCD生产企业仍旧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从企业现有情况而言,似乎并不必急于进入TFT-LCD生产领域。但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珠三角地区已经在下游形成了大批的生产企业,在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方面拥有极大的生产能力。而当TFT面板极度短缺,价格上涨的情况延续,OEM厂商中已经不断有人倒下,活着的企业有的一两个星期没有开工,或者1~2K的订单根本就不敢接。   

    很明显,如果不掌握TFT的生产,则下游企业的命运就难以把握在自己手中,从区域产业结构和未来战略部署来看,这也是当地政府和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珠三角企业自然不甘在TFT领域落后,下游大厂创维集团和TCL均高调宣布了野心勃勃的进军TFT相关领域的计划,他们都希望从较易入手的模块生产切入,随后会延伸到更上一层的面板领域,并且从大尺寸到中小尺寸的产品均有兴趣涉足。  

    目前离大尺寸面板生产最近的珠三角企业还属天马。从去年即传出消息,称天马有意引进一条4.5代TFT面板生产线,并有消息称此项目即将通过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无论如何,珠三角企业不会白白错过TFT领域的庞大商机,切入此一市场所需的资金和下游市场无需过多担心,目前所缺乏的只是投入的决心和政府对产业升级的主动引导。  

    上游材料、零组件:布局围绕TN/STN LCD  

    珠三角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TN/STN LCD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基本都已实现本土化。例如,在TN/STN面板和模块制造生产线设备方面,中国大陆厂商已经有能力自主设计和组装,上游原材料除了液晶材料之外,其它关键原材料如ITO玻璃、背光模组、偏光片、彩色滤光片、驱动IC等,珠三角企业都有能力生产。  
    
    在配套设备方面,经过多年来各方努力,我国内地已能生产部分LCD制造设备,从最初的玻璃切割机、偏光片切割机、灌晶机等单台设备,发展到可以生产成套的TN用清洗等前段设备和对摩擦线、板线等要求更高的设备。珠三角地区专业生产液晶设备的厂家有深圳虎神、深圳润正、深圳航通、深圳保全等公司。但我国内地液晶设备就其规模和水平来看,与LCD器件和相关材料比,仍显得滞后一些,与日本、韩国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从上游关键材料来看,在ITO玻璃方面珠三角地区已能完全实现本地配套,我国第一条用于LCD的ITO玻璃生产线是深圳南亚在1987年建成的。继南亚之后,深圳莱宝、深圳南玻、深圳豪威、安徽华益等又相继建成规模更大的ITO玻璃生产线,他们不仅为ITO玻璃的本地化配套,也在出口供应日本的一些LCD企业。  

    LCD的另一主要材料偏光片,目前珠三角投入的厂商主要有深圳深纺乐凯,批量供应TN用偏光片和部分STN用偏光片。东莞福地在前几年也曾从日本日合引入一条旧的偏光片生产线,营运状况似乎不佳,目前正在进行改组。  

    在掩膜板上,深圳清溢、深圳美精微等公司已供应从TN、STN到CF用的菲林、铬板型掩膜板及其他配套材料。美精微是第一家专业LCD掩膜公司,而清溢公司目前在掩膜产品的产量和规模上居于领先。  

    在彩色LCD用的关键材料彩色滤光片上,深圳莱宝和深圳南玻已开始批量生产,深圳比亚迪引入一条线用于自己配套。 
  
     在LCD其他的配套材料上,如背光源、PI、清洗剂、光刻胶等,珠三角厂家也都能部分供应。 
但从市场份额来看,珠三角LCD产业的上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与国际大厂间仍有较大差距,依然陷于举步维艰的境地,若不能尽快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将难以实现本质性的突破。  

    背光模组则是一个例外。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大陆地区TN/STN用背光模组总体年产能(含计划投产)约12亿片。这些背光模组产能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约占70%以上的比重,而华东及其它地区大约占30%。帝光、伟志、先益等厂商的技术水平和产能均排在同类企业的前列。 
  
    而在TFT-LCD产业上游方面,与TFT面板生产的发展现状相似,珠三角地区并未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只有零星的企业稍有涉及。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珠三角地区缺乏TFT面板生产企业,仅有的一些TFT模块企业也多是从事中小尺寸的生产,自身缺乏发展的核心优势,对日、韩、台上游企业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尚难以改变,除非珠三角TFT面板,特别是大尺寸面板的建厂设想能够尽早实现。  

    深圳-东莞:珠三角FPD产业的核心  

    与电子产业的整体布局相似,珠三角地区FPD产业也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地带,无论是厂商数量、生产线数量还是整体生产规模都遥遥领先珠三角其他地区。  

    珠三角地区TN//STN LCD生产厂家共有51家,其中深圳21家,东莞14家,两地合计占珠三角厂家的70%;珠三角地区共有77条TN/STN LCD生产线,仅深圳、东莞两地就有57条,占74%的比例。  

    从TN//STN LCD产能来看,东莞TN//STN LCD产能占珠三角地区的46%,深圳占35%,两者合计占珠三角TN//STN LCD产能的八成以上。  

    在TFT-LCD模块生产方面,珠三角地区目前投入的厂商主要有十余家。其中深圳-东莞拥有8家,深圳的唯冠、ID Tech、群创,东莞的技研新阳、三星SDI等在业内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在京东方、上广电、超声电子之前,深圳天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曾是国内平板显示行业中最大也是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深圳-东莞还拥有与天马相似的南玻、莱宝等一批知名企业,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行业影响力都有相当的分量。  

    在TN//STN LCD和TFT-LCD模块的生产方面,深圳-东莞都是珠三角地区当之无愧的核心地带。并且深圳-东莞还拥有大批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这些企业之间构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聚落,形成了关系密切的产业链条,可以发挥上下游协同的集团优势。  

    产业整合:由下至上的渗透  

    珠三角平板显示产业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产业布局分散、产品档次较低、企业发展较慢、上游材料(彩色滤光片、驱动IC、背光模组、偏光膜等)不同程度地依赖进口、生产技术仍显落后等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平板显示产业涉及的环节众多,以目前中国企业的单个力量很难成事,有赖于行业合力和政府支持。为此,今年1月份,豪威、天马、创维、TCL等30多家企业就发起成立了深圳平板显示行业协会,企图以群体的力量争取当地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实现产业发展的集体突破。  

    继去年在高交会举办平板显示产业展和研讨会放出风声后,深圳市政府又组建了由常务副市长许宗衡牵头的工作小组来推进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在创维的PDP/LCD技改项目上,政府就拿出1.68亿元进行贴息支持。定于10月份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高交会将专门设有7500平方米的光电平板显示展区,力争成为国内光电平板显示第一品牌展会。  

    握有雄厚资金和市场操作力的下游显示企业似乎也表现出了更强的向上游产业整合的热情。 
2004年10月,创维集团宣布,已正式将液晶电视项目独立出来,成立液晶事业部,并明确提出液晶模块的应用将成为创维未来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5月19日,筹备近一年的创维液晶生产线在深圳正式开工。该液晶项目首期投资3亿元,分两个阶段进行,目前完成的是第一阶段的工作,投资5000万,建立了五条现代化的生产线,拥有2000平方米的超净化车间,可生产1~8英寸中小寸尺的液晶产品,加工范围从黑白的STN到彩色的TFT-LCD,并延伸到新型的OLED产品。第一阶段年生产能力将超过1000万块,首期三个亿投资完成以后,将形成年产5500-6000万块的产能。 据液晶事业部董事长李小放介绍,目前生产液晶项目是属于初创阶段,未来将有大的发展,8000平方米的工业厂房正在兴建。他表示,创维将秉着先易后难、先中端后前端的思路,最终直逼LCD产业链的最核心领域。同时将密切关注新型显示器件、新型制造工艺和新材料的发展,比如OLED、LED、SED新型技术和工艺等技术。  

    TCL也不甘落后,早在去年就专门成立了部品事业本部,组建了显示科技公司,随后与美国InFocus在深圳合作背投光机项目。实际上,TCL在上游的布局蓄谋已久,在上广电与NEC的合资案中,一度邀请TCL加盟,但TCL因股权比例过低而退出。3月初,TCL再次发力,携手日本住友共同投资2.5亿元,计划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小屏幕彩色STN LCD、TFT-LCD和OLED显示模块,规划生产线达12条,年产能为4000万套,并表示这为今后进军TFT-LCD面板制造奠定基础。  
    
    无论是创维还是TCL,在平板显示产业布局上都把重心放在后工序上。对此,TCL部品事业本部总裁胡秋生解释说,平面显示器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机遇大,风险也大,“企业产业布局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得很大,必须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做足积累,晚到不一定比早到好”。  

    有专家指出,未来TFT-LCD将有可能形成类似于当年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格局,通过融资、收购获取生产技术,并大举吸引海归和中国台湾、韩国及日本等地的人才,以获取生产经验。而企业也应该配合政府进行运作,吸引上下游相关技术厂商到附近设置配套厂,来形成产业群落的形态。  

    对于珠三角企业来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自己有下游产业或是具备整合下游产业的能力,都有自己品牌终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渠道,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如果珠三角能完善和利用自身优势,制定符合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规划最适合自己定位的市场切入点,充分考虑到技术和人才问题,完全可以创造新的产业成长奇迹。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