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机市场继续保持产销两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手机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渐提升,同时我国手机产业也是完全融入到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少数产业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手机整机产量在10亿部左右,2007年有望达到11 亿部,我国手机整机产量占到了世界的40%-45%。我国的手机产业在全球手机产业中发展最快的,2007年全球手机用户将保持20%的增长速度,我国的手机用户增长率将会达到25%,每年增长将近6000万人。2006年,通过正规渠道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手机是1.2 亿部,如果把灰色渠道也计算在内,实际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手机接近1.4亿部,同比增长40%。
市场持续增长 品牌建设是出路
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的总体状况,一方面,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和索尼爱立信四大国外品牌,依然占据着中国市场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其市场地位已经非常牢固,并且还在持续加大对中国手机市场的投入力度,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国产手机在经历了2005年的集体滑坡后,在06年开始针对市场发展状况和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战略和策略调整,国产手机的几家代表厂商均不同程度地实现扭亏,稳住了阵脚。但是,这种局面并不明朗,也就是说,国产手机所处的客观境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在2007年甚至会更加严峻,国产手机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2007年中国手机用户将持续增长,市场潜力还很大,但同时中国手机市场也将更加复杂。一是由于黑手机还将大量存在,而要避开黑手机的侵蚀,就只有调整营销策略,将市场转向只销售正规品牌手机的大卖场和运营商,这也意味着国产品牌手机将更多地直面国外品牌的挑战。二是虽然手机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却挡不住很多企业进军手机市场的决心。据统计,2006年国家发改委新发牌照20家,中国手机厂商已增至60家左右,07年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虽然有这么多的国产手机企业,但是真正在做品牌的只有波导等少数几家,而要从国外品牌、黑手机和为数众多的国产手机企业中突围而出,品牌是唯一出路。所以在07年,国产品牌手机将会在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三是由于3G的邻近,各大手机厂商尤其是国产手机厂商将对3G投入更多的关注,加强相关技术和产品储备。
分化严重 品牌高度集中
一是高价机和低价机销量增长较快。高性能高价位多功能的手机迎合了高端消费者和追求时尚消费者的需求;超低端手机符合移动运营商转战农村通信市场的市场战略,也是国家倡导农村农业信息化的需要。
二是品牌分化严重,市场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品牌。2006年的国内手机市场是市场重新洗牌的一年,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日系手机不服中国水土,除京瓷外,几乎集体退出在华市场,NEC、东芝、松下、三菱等纷纷败北中国市场。欧洲品牌西门子和飞利浦同样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为代表的一线品牌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大部分市场占有率不到1%的小品牌份额继续缩小,市场分化加速。
三是市场份额向畅销机型集中。尽管手机款式很多,但是绝大部分机型销量都不佳。有数据显示,国内手机市场将近2000款机型中,只有20款销量比较好,占到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意味着1%机型占据了手机销量的近半壁江山。
3G政策影响国内行业发展
2007年作为3G网络运营的第一年,洋品牌及国产品牌均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3G在运营初期仍然将以高端产品占位市场,并且通过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推力为主。相应的,新的市场空间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市场抢夺,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将不同程度地进行着角色的演变和转移。
受北京奥运会影响,中国的3G网络建立和发展07年将进入实质性阶段,根据信产部的规划,预计在2007年下半年将开始终端(3G手机)的规模性推广与运作。网络的运营态势上,3G与2G的并存将是长期的。从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从3G网络开始运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将是以2G为主。2005年,整个欧洲的3G手机销量为1700万部,月均销量在百万部以上,而2G手机每月的出货量仍然达到千万以上。日本是3G网络应用最发达的国家,即使在日本,其3G网络应用比例在国内的整体份额也仅为43%。尤其是在网络运营初始阶段,3G的规模和影响力都将是非常有限的,07年作为中国的3G初始年,更是如此。
3G应用之初,即本年度来说,推广的主战场将仍然着力于网络运营商的自有终端,在社会渠道大规模主推不太现实。毕竟,3G的应用意味着手机网络流量的大幅提升,最终落实到用户头上,必然成为少数人才能品尝的IT大餐。因此,3G的应用,在处于初期阶段的今年,必然会先选择高端市场,着力于商务及娱乐的手机应用上面。
伴随2007年3G通信产业的发展,我国手机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3G 通信产业的引入和发展,将使我国手机市场发展更加完善。未来手机发展除了MP3音乐、流媒体播放、百万象素、蓝牙等技术基础之外,还会有新的视觉元素加入进来,各厂商应对手机电视的发展给予关注。在手机定制方面,2007年手机定制用户将增长300万户,运营商应加强手机定制的力度。他强调,国产手机产业已经基本结束了艰难的转型期。作为一个产业,国产手机厂商已从整体上具备了与外国品牌竞争的实力,这种趋势在2007年会比较充分地体现出来。
自2001年以来,我国手机市场走了一条以感觉和感性需求为主的路线,这个趋势已经超越理性和品质的需求。截至2006年11月,国内用户共发送短信3891亿条,手机使用频度非常高。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手机市场在 2006年以感性元素为中心的发展路径会一直持续下去。2007年,手机市场发展的走向仍然会以感性和感觉元素为中心。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平均每个用户的通话时长远超过日本用户。中国移动平均每个用户月通话时长为 183分钟,而日本每个用户月通话时长为67分钟,而且还在进一步萎缩。
国内外品牌有喜有忧
2007国内手机市场虽然增长势头不减,但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为代表的国际一流品牌,继续强势占领主要市场份额。预计诺基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35%,摩托罗拉达到23%,两家共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它品牌。
国内品牌在经历2005年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和大面积亏损的寒冬后,开始艰难的复苏,总体来说是有喜有忧。喜的是以联想、康佳、波导、夏新、TCL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开始摆脱亏损的命运,走向盈利;忧的是少数厂商的盈利并未有效阻止国内手机品牌市场占有率下跌的颓势。赛迪顾问认为,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不超过30%,还不如诺基亚一家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国产手机复苏的道路还很漫长。
国内市场内外博弈
纵观2006年的中国手机市场,大略可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遥遥领先的国际大品牌,它们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为代表,牢牢霸占着整个市场最肥沃的利润区域。这个世界里,存在着激烈的“内部”竞争:他们同样有着“国际品牌”这个令人目眩的金字招牌,他们同样更注重中高端消费层,他们同样在设计、技术等诸多方面具有优势。一系列的相似之处,加剧了它们之间原本就不可避免的激烈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就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张,而这些百分比则原本属于松下、夏普、东芝、三菱、三洋……
除诺基亚一骑绝尘外,第一世界其他各品牌的实力相对比较平均,无论谁想吃掉谁都不会简单,无论是谁也都面临着同阵营的倾轧与第二世界的追赶。如果能想出“一招鲜”的妙招也许就能“吃遍天”,诸如新贵LG的“巧克力”。然而,如果谁在这个似乎很温暖的油锅里放松警惕,或许下一刻就会成为那只被炸熟的青蛙。对于三星、飞利浦、索爱等等而言,其实在繁华背后,也有着无数辛酸。
第三梯队是由所有拿到牌照的国产手机组成,它们既有联想那样的巨无霸,也有某些毫无名气的小品牌,这是一个大象和老鼠混杂在一起的队伍。除了形体上参差不齐造成视觉上的混乱之外,第二世界的鼓噪也是最喧闹的。诸如产量达到多少多少万台、诸如3G意味全面复兴、甚至还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类泛滥的煽情,它们的忘情表演,使中国手机市场在这一年里热闹不已。
第三世界受到的压力最为沉重,但我们认为,这一世界的生命力也最为顽强。顽强的源头,来自于当前中国经济相对无序的阶段性环境,来自于对利益的追逐,来自于人性。历数经济或者任何其他的领域,还有什么比“人性逐利”更为古老、更为坚定的顽强?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巨大成功阴影下一个最大的“孽胎”,恐怕就是“赚钱压倒一切”的思想侵蚀了普罗大众的道德。黑手机的一个“黑”字,让它肆无忌惮地抛弃所有的规则和道德束缚,专利产权、质量保证、品牌化经营等等,在它们看来都不过是一些屁话。第三世界可以摹仿任何一款畅销的手机,可以在崭新的手机外壳里塞进任何质量的配件,可以从香港、欧洲或世界上任何地方进口或者偷渡任何款型的手机,而前提只有一个:赚钱。
面对这样“灵活多变”的对手,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在不寒而栗的同时都是高声喊打。不同的是,前者的喊打声里透着一丝暧昧:某种程度上,黑手机可以看作是第一世界豢养的一条“狗”,因为它们所摹仿的只会是大品牌产品,而价格却与国产手机不相上下,正是蚕食第二世界市场份额、撕咬国产品牌的犀利爪牙。第一世界各大品牌默契地“高喊”却不“猛打”,每每留下余地、抛给黑手机些许残羹剩饭,从而驱“狗”攻“狼”。
国产手机还不是“狼”,它们欠缺凶猛,更贴切的形容应该是“乞丐”。“乞丐”的喊打声里透着哭腔,“狗”在棍棒下“顽强拼搏”,不时狠狠地反咬一口。诺基亚们就像是“富豪”,住进了别人的宅子后,冷冷看着宅子原来的主人落魄成乞丐,在宅子门口与“狗”争食。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如果有利益,斗争会尤其激烈。”只有哲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中国手机市场就是一个利益纠葛不清的名利场,这里绝不像楚汉相争的决一死战那样简单,而是有着太多的利益体:国际品牌、国产手机、黑手机、渠道、消费者、乃至于政府(当局不太可能让性质特殊的通讯产业被外国人主导)。
打击一方可能对自己有利,但消灭一方却可能便宜了别人。在纵横交错的利益网里,2007年的中国手机市场,俨然是一个迷局。那些鼓吹3G之后将会云开雾散的论调,不是思想单纯就是别有用心。毕竟,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阶段性不足,专利保护不力、本土企业实力尚弱、国际品牌基础雄厚的现状,并不是一个3G就能一笔勾销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