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TD技术论坛王静:TD不能中国自定义

2008-05-19 09:36:14 来源:经济观察报

    目前TD标准正在经历一次比较严重的坎坷,但这只是TD十年发展历程中经历的又一次挫折,“TD远没有到可以说失败的地步。”在5月17日电信日前夕,TD论坛代理秘书长王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其实任何技术都必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对TD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它打开市场、使它吸引用户,这才是TD能否最终成功的最重要的一关。”王静并不否认,这是TD的一个坎,需要政府和运营商协同渡过,“否则十年心血就会毁于一旦。” 
   
    跨国公司在等待 
   
    笔者:前一段时间,外界担忧TD-SCDMA的言论比较多。尤其是关于“TD安乐死”的说法,使很多人担忧TD在中国将面临失败的威胁,对此你怎么看? 
   
    王静:从1998年中国向ITU提交TD-SCDMA标准至今已经十周年,10年的时间,TD一直不顺利。“安乐死”实际上是外界对“TD之父”李世鹤观点的曲解,他的意思还是说如果我们再不采取一些切实有力的措施,“TD安乐死”可能会成为现实,他希望政府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具体的对TD-SCDMA乃至中国3G策略的计划。 
   
    笔者:对于一些跨国公司来说,是什么影响他们进一步进行TD市场的战略布局,这当中比较迫切的,就你了解包括哪些问题? 
   
    王静:很多公司都已经确信TD会往下走、TD在中国会有市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还不知道市场有多大,不知道能走多久,是三年、四年还是七年、八年,这对他们很有关系。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在这里头,不是技术,完全是一个战略决策和市场运营的问题。 
   
    现在很多国际一流公司都不是很确定什么时候把那只脚踏进来是合适的,他们很难向总部说明什么时间应该进入。因为市场前景没有明晰,大公司的决策就下不来。比如国际著名的企业英飞凌,因为无法向德国总部说清什么时候中国会发3G牌照,什么时候TD正式商用,直到现在仍在等待。 
   
    笔者:除了一些较早进入的企业,还有哪些企业正在等待市场被激活? 
   
    王静:我觉得所有产业链里的公司都在等。 
  
    不光是那些已经在做TD或者想做 TD 的 公 司 ,WCDMA 和 CD-MA2000的公司也关心,因为整个的TD往下怎么走实际上也将解决WCDMA和CDMA2000的一些发展问题。所以实际上所有的通信企业都关注这个事情。 
   
    笔者: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有没有可能催生出一些比较新的产业方面的布局,使一些跨国公司对TD的发展更有信心? 
   
    王静:如果中国的3G市场起来了,对于整个世界3G领域不是特别乐观的情景是一针强心剂,他们希望中国能够把这个世界市场带起来,这对所有的通信企业都是有好处的。TD不起来谁都没机会,就是这么简单,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希望中国的TD产业赶紧起来。 
   
    笔者:如何理解现在跨国公司对TD布局的犹豫态度?据我们了解,TD论坛的主要成员是一些跨国公司,他们如何表达对政府制定策略的迫切性? 
   
    王静:现在有一些所谓“唱衰”之声,其实本质是产业链用这种方式,在表达一种失望情绪,希望政府能做出一些改善的推动。大家都视TD为自己的孩子,为TD一直在投入和观察,事实上,他们比谁都更希望TD能够成功。 
   
    其实技术型的工作都好解决,关键是商业运营的工作,尤其是大公司,TD能否走向市场他们当然很敏感,因为错过这个机会就意味着他们会丧失几十亿、上百亿的利润。像爱立信这样的公司甚至很早就在做一些研发性的工作准备,一旦决策了,这些公司的动作会非常快。我们有技术、有市场,再需要点耐性。 
   
    笔者:难道等待了那么久,耐性还不够? 
   
    王静:TD真正开始做是2003年,从头到尾6年,整个产业链花的钱可能还不如一个欧美厂家做WCDMA花的钱。一般一个欧美企业花在WCDMA上的研发都在20到30亿美元之间,TD花的钱没有这么多,现在已经预商用了,我觉得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所谓的慢只不过是说,因为牌照一直都没发,所以大家一直在等待觉得慢,但是从国家的长远利益来讲花点时间还是值得的。 
   
    笔者:为什么说等待是值得的呢? 
   
    王静:3、4年前,TD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但多数国外运营商对此漠视,而且很多人甚至不知TD为何物。但TD-SCDMA确实已经让我们从跟随者的角色,到现在在国际标准组织里有了发言权这样一个参与者的角色。到2005-2006年,TD有了产品之后,国外企业的态度从漠视变为关注,但主要是负面的,看TD有什么缺点和问题。直到2006-2007年,TD开始在3个城市试点,国外企业这才开始客观地评价TD,并由此开始进行准备和布局。 
   
    TD-SCDMA使中国明白了把一个标准做成产品、做成产业、推向市场是一个多么复杂、漫长的过程。再往4G走,中国绝对不会比国外差,这里边有代价更有收获,更何况现在TD还没有到声称失败的田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人,也提升了国内一些通信公司的竞争力。从长远看,花点时间是值得的,中国的电信产业必将要汇入世界电信业的潮流。 
凯明是警钟  
   
    笔者:你如何看待不久前凯明发生的变故?这会给TD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王静:凯明出现的问题的确属于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我觉得凯明事件对产业链来讲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凯明是比较早进入产业链,为中国TD做了贡献的。这个事件实际上是为尽快明晰规划和计划的迫切性敲响了警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凯明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训,就是说这个产业链如何去推动。不幸的是这是以它的消亡作为代价的。 
   
    笔者:据你判断或推测,如果多长时间内没有特别明晰的重组方案或者具体规划出台,还会有哪些产业当中的小型企业或者关键型企业会面临困境? 
   
    王静:困境的表现方式不一样,像凯明这种是极端的表现方式。有的公司比如说现在的手机厂商,看不到明年能拿多少单子,就不可能去备货、备料,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其它地方去,对于TD来讲这当然是一个困境。 
   
    因为第一期招标是在去年年底,下一期招标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种时间周期就让专门做TD的那些厂家有点承受不住,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问题。由于产业前景不明晰、市场不明晰,产业链上比较专注于TD的公司就会面临一个资金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局面。 
   
    当然凯明的问题不完全因为这个,但这绝对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那些比较专注的小公司,风险也更大一点。我们现在也在呼吁,相关规划出台的时间不能太长。 
   
    笔者:为什么时间如此紧迫?对于那些国内相关的企业来说,二期建网和招标的确定就能使他们产业上的投入得到回报,然后继续生存下去吗? 
   
    王静:这确实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先生存才能谈发展。而且这也符合国家的长期发展策略,毕竟产业链上的TD企业绝大部分是国内企业,这些企业做TD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投入了很多资源,国家应该在方方面面对这些企业有所照顾。 
   
    有一个很主要的系统设备厂商曾告诉我,他们的TD-SCDMA设备生产线一年就生产三个月,还有九个月空着。这对厂商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产业策略规划比较明晰以后,小公司就可以根据它的资金情况制定一个比较符合规划的自己的产业计划。 
   
    笔者:凯明投了这么多资源开发的TD-SCDMA芯片技术,在资金链断裂后,据你知道这些技术成果该怎么办呢? 
   
    王静:会有人感兴趣的。他的核心团队可能还没解散,最好的可能是有关的知识产权能被对它感兴趣的公司买断。我估计国外企业更感兴趣。最坏的可能就是把它解散清算。因为凯明的问题涉及到众多股东之间复杂的协调,并不是估价多少钱,谁就可以把它接下来这样简单。这个我们还要继续关注。 
   
    笔者:那所谓的诺西退出鼎桥事件呢? 
   
    王静:鼎桥的事跟凯明完全不同,诺西和华为在股权上没有多少变化。只不过是双方基于第一期招标的结果和对TD未来市场的预测做了一些调整。把鼎桥从研发到产品到市场的销售、服务,整个一条龙的一个小而全的企业变成了一个研发的实体,而将市场功能和销售功都分散到两个母公司去了。 
   
    TD对市场、销售和服务的要求是很高的,不是一般的公司能够承担的,鼎桥要做全部的事情很难,如果让他们专心做技术、做产品,把销售和市场等等放到两个母公司强有力的平台上去,这绝对是一个正面的举措。 
   
    笔者:对于那些产业链上的小公司,他们把TD当成一个机会或一个赌注。你这些希望在未来得到先机的厂商有什么建议? 
   
    王静:我认为TD-SCDMA是往上走的,政府的支持也没有松动。我相信未来技术不是问题,下一步完全是市场运营的问题。我们注意到最近中移动对TD的表态变得更加积极,王建宙(中移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最近表示,推动TD中国移动公司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对此,产业链上的企业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同时可能要一点耐心。就像李世鹤所比喻的,TD正在等待政府的 “发令枪”,枪响了以后,怎么跑就是企业的事情了。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