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搏尔、汇川等差异化破局车载电源赛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9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122.8 万辆,同比增34.9%,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6.1%,渗透率持续提升。行业红利下,车载电源行业需求持续扩容。
近日,汇川技术、英搏尔、英威腾等多家车载电源企业陆续披露三季报。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逼近50%的背景下,看似共享行业红利的头部企业,其业绩表现已呈现出“规模领跑、快速突围、稳健抗波动”的三重分化态势。
一、车载电源企业核心数据拆解:规模与盈利呈现差异化发展

三家车载电源企业核心财务数据对比表
从数据来看,三家企业增长节奏与盈利表现各具特色:
汇川技术位居规模第一梯队,以 316.63 亿元总营收、24.67% 的稳健增速展现行业龙头实力,其中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业务收入约 148 亿元,同比增长 38%,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英搏尔以46.7% 的前三季度总营收增速领跑行业,Q3单季增速更是高达 580.62%,成为板块黑马,高增长态势显著;
英威腾虽然前三季度总营收微降,但Q3 单季营收同比增长 3.76%,新能源汽车业务保持 4.19% 的温和增长,展现出业务调整后的韧性。
二、车载电源行业视角深挖:业绩背后的技术与市场逻辑
1. 技术路线:聚焦高压集成,构筑差异化壁垒
800V 高压平台与集成化设计是车载电源行业的核心趋势,三家车载电源企业基于自身定位形成了差异化技术突破:
汇川技术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28%,研发费用率达 9.22%。其中,800V 高压架构产品实现规模化交付,依托工控领域技术积累,形成车载电源与电驱系统的协同优势。
英搏尔核心产品向系统性升级,电源总成和驱动总成营收占比达85.71%。已推出基于 800V 高压架构的第三代电源总成产品,掌握扁线油冷电机、碳化硅高压型材等前沿技术,产品在体积和效率上具备竞争优势。

乘用车电驱系统六合一 图/ 英搏尔半年度报告
英威腾在车载电源领域技术成果显著,VC33 系列产品采用超集成设计,体积较前代下降37%,支持双向逆变功能,V2L 输出功率最高达 6kVA,同时通过 ECE R10 国际认证,适配海外出口需求,在合规性与安全性上形成优势。

车载电源800V平台(在研) 图 / 英威腾官网
2. 市场布局:细分赛道卡位,构建多元支撑
三家车载电源企业基于自身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市场布局:
汇川技术在车载电源领域,客户覆盖理想、广汽埃安、奇瑞等主流车企,多元客户结构对冲单一车企销量波动影响。同时依托轨道交通业务形成协同,同时布局人形机器人执行器等新领域。
英搏尔车载电源领域客户矩阵涵盖广汽、吉利、上汽等头部车企,同时跨界拓展低空经济赛道,与亿航智能、亿维特等企业合作,合资公司云浮英航已启动试产,借助eVTOL 电推系统布局抢占新兴场景增量;
英威腾以工业自动化业务为核心支撑,前三季度该板块营收19.99 亿元,同比增长 5.31%,占总营收 64.32%,为整体业绩提供稳定性。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 4.59 亿元,占比 14.78%,保持温和增长,形成 “核心业务 + 成长业务” 的互补格局。
三、风险与机遇:车载电源行业挑战下的企业破局方向
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向产业链下游蔓延,车载电源产品降价成为常态,汇川技术联合动力Q3 毛利率同比下降 2.9 个百分点,反映出行业盈利承压现状;此外,SiC 与磁性元件关键材料供应波动、800V 高压与碳化硅应用倒逼技术快速迭代的多重考验,全产业链盈利与适配能力均面临挑战。
面对行业挑战,车载电源企业需结合自身优势,形成针对性的破局路径。
技术深耕是根本出路。持续加码高压化、集成化、碳化硅应用等核心技术研发,通过技术壁垒对冲价格竞争压力。汇川技术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研发费用率达 9.22%;英搏尔聚焦 “集成芯” 技术迭代,形成差异化优势,均通过高强度研发维持竞争优势。
场景拓展是增长关键。从新能源汽车单一场景,向低空经济、无人物流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延伸,打造“车载电源 + 多场景动力系统” 的产品矩阵。英搏尔通过 eVTOL 电推系统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成为盈利爆发的重要驱动力。
全球化布局是必然选择。依托海外新能源汽车与低空经济市场增长红利,拓展国际客户与渠道,对冲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头部企业已开始布局东南亚、欧洲等市场,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未来3-5 年,车载电源行业将呈现 “头部引领 + 细分突围”” 的格局,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与客户优势,持续提升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将催生新的电源产品需求,为磁性元件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于车载电源行业企业而言,唯有精准把握技术趋势、快速响应场景需求、有效控制成本风险,才能在行业分化中脱颖而出。而磁性元件企业也需紧跟车载电源技术迭代步伐,在高频低损、小型化、集成化等方面持续突破,与整车及电源企业协同成长,共同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