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紧扣市场、产品、人才三要素 循序实现企业高效管理

2009-03-06 14:31:10 来源:《国际电子变压器》2009年3月刊

     凭借着丰富的原料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国内外市场优势,使得中国当前已经成为世界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生产大国。但是,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上述优势已被削弱,加之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在2008年拉开了帷幕,行业各企业更是揪紧了每一根神经。
     在当前市场中,如何才能为扩大市场份额提供机会?企业如何得以持续发展?这些都是行业厂商都在思考的关键问题。市场的发展变化所带来的考验与挑战,归根到底是在考验着企业的管理能力,“高效管理”以效率高、效果好之道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企业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市场、产品、人才三要素则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末。

市场、产品、人才——企业管理三要素
     中国科学技术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国内电子制造业崛起的原动力。随着国内技术的发展,通讯、IT、家电等领域造就了华为、中兴、海尔、TCL等一大批颇具实力的制造企业;随着国内经济的腾飞,强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吸引了众多的跨国电子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如摩托罗拉、诺基亚、IBM、DELL、索尼、松下、东芝、三星等;因为就近配套的市场规则,更凭借着丰富的原料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这一切造就了国内电子变压器、电感器产业的崛起。但是,随着市场与行业的发展变化,本土企业赖以生存的优势已被明显削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黄群慧博士曾在研究报告《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国际发展趋势与我国创新状况》中指出,在全球化的竞争背景下,国内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仅仅依靠低成本是不够的,而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对企业能否实现“强”的转变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快了企业管理改革的步伐。根据电子变压器电感器行业发展现状,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多年的竞争洗礼,中国企业已变得越来越成熟和理性,即使没有金融风暴,中国企业也需要调整。
     任何行业总会经历经济低谷时期,这是一种循环,所以在面对当前的金融风暴,不少企业也进入了一个调整为主的阶段。帛汉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潘詠民先生(以下简称“潘董”)表示:“2009年,企业所关注的侧重点已经不再只是业绩成长情况,而是更关注企业内部管理的提升。”他说:“为什么说制造业企业当前更为重要的是内部管理呢?因为你的客户现在已经不再只将重点放在你的产品价格上,而是更为注重你的生产力有多少、你的运营情况如何、能否继续如期供应货物等,所以对生产力、库存、资金等方面的调整,是行业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企业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市场、产品、人才三要素则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末,当企业处于行业竞争洪流或市场逆境时,必然离不开对以上三要素进行进一步的强化来指导企业的管理。正如,面对当前市场萧条,联想正式公布重组计划以及近日柳传志以联想集团董事长身份归来再掌大局、戴尔宣布采取一系列成本削减和重组计划、瑞典家电制造商伊莱克收缩中国战线、松下削减电视业务资本支出等,这都是国内外知名企业为应对当前市场考验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所以,市场的发展变化所带来的考验与挑战,归根到底是在考验着企业的管理能力。

帛汉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潘詠民

     浙江天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瑞标(以下简称“张总”)指出:“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国内企业对内部管理的提升是越来越重视,近年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对于当前各行业都面临的市场经济考验,因为这次的考验是全方位的,所以企业管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将更加明显。”高效管理是以效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它不仅强调企业效率的提高,它将更侧重于实现“效果好”。面对当前“剩者为王”的局面,通过管理手段取得“好效果”,对企业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行业厂商通过管理能更好地紧贴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保持产品竞争优势、提高生产效率等,是他们要达到的目的,也是 “好效果”的体现。

浙江天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瑞标

善于分析市场信息数据 把脉市场趋势
     市场是企业所关注的首要重点,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业内企业主要是通过收集、总结行业、产品和消费者需求等信息,以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竞争趋势以及需求变化等。一方面,企业通过市场调研、网络等方式去收集相关的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数据的掌握也是企业需要总结的,潘董说:“对于企业的管理与掌控,离不开对企业各方面所显示出来的数据的掌握,否则,管理者会吃亏。”因为电子变压器、电感器属于劳动密集型和以用户要求定制生产为主的产品,其品种规格多,生产量大、批次多,内部数据将显示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销售和相关运作情况。
     就电子变压器、电感器行业企业而言,企业管理者需要掌握的数据资料、市场信息资料非常多,仅是库存情况都需要知道库存量、产品种类、库存金额分析等,而这些信息和数据还要最大程度地降低误差值。张总说:“企业所收集或总结的信息与数据越全面、越准确、越及时,企业对市场的预见性也就越有深度和广度,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也就越高。”管理效果首先是受管理意识影响,再者就是所采取的管理手段,在传统的管理手段中,对于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企业一般是通过人为操作去记录、统计、核算、总结,不仅要耗掉不少的人力与时间,还不能确保信息记录与数据统计的全面、准确。要确保高效管理和取得好的管理效果,提升对市场信息和企业数据的管理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董总认为:“现在科技非常发达,我们需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企业智能化管理。例如,对于一些市场信息、数据资料等,我们可以采用相关的企业管理系统,它的高效不仅体现于迅速为管理者提供一系列精确的数据显示与分析,还能降低数据误差、节省人力资源、节省时间。”
     管理手段的提升,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要取得好的管理效果还要加上有效的执行。张总说:“对系列数据的统计、信息资料的收集,它们的最终价值需要企业善于进行分析与总结才能体现出来。”他指出:“不同的企业对行业认识的深度、市场变化的敏感度、需求趋势的洞察分析能力等存在着差异,一份相同的资料,在不同的企业里所体现的价值就会有所不同。”他认为:“企业要把脉市场,就需要在管理手段与市场分析能力上双管齐下,不断提升自己。”
     上游企业要获得市场需求信息,与客户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当你的客户是处于行业前端的。张总说:“在平时,企业就应该重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客户所需。当市场出现突变的时候,平时与客户之间积累下来的了解与信任将发挥莫大的作用。”他分析道:“例如,20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来得突然,同时扩散和影响的面积大、速度快,在这个时候,稳定现有客户、实时了解市场受影响情况并做好应对策略是企业最需要做的工作。如果没有平时积累下来的了解与信任,你的客户容易流失,在沟通中他们也未必能提供你想要的信息。”
     “在市场不稳定、风险系数上升的时候,能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很重要。”潘董如是说,他认为:“此时的‘有效’也将有别于平时。例如,企业在平时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是侧重于签下订单或为签订单做铺垫的,而现在的‘有效沟通’则是看企业能否通过交流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我们会有重点地选择与行业前端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重点沟通,通过双方的交流,我们需要了解各客户现时的需求变化和潜在需求,又因为他们是处于行业前端,通过他们的相关情况我们还能总结、分析并预测未来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进而服务于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规划等。”有效的沟通,还取决于沟通意识、沟通内容与沟通技巧,潘董表示:“沟通能力也是企业管理需要不断提升的一部分。”

学习先进产品管理模式 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世界制造企业产品管理模式的发展可划分两个时期:20世纪初到60年代的传统管理和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两个阶段。在20世纪初期,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大批量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能力上;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完成,企业竞争重点开始转向质量和品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整机企业对供应商产品性能、服务水准的要求日益提高,高质量、多品种与健全的服务体制已成为行业厂商竞争优势的关键体现,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也成为了厂商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之举。
     尽管我国在近十年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的生产大国,国内行业厂商在管理、技术、产品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本土企业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作为现代世界生产大国所应该具有的现代化产品管理水平。张总说:“其实,国内企业在近年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各领域也诞生了一批具有规模与实力的代表型企业,但仍有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存在明显差距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电子行业与市场的发展变化,企业产品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将是在高质量、低成本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产品的品种灵活性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张总表示:“要在这个市场生存下去,企业就要适应行业发展的步伐,在对自身现状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并移植先进的制造管理模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国内外资企业的增多,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好地了解、借鉴国外企业产品管理模式与经验的条件。
     “在现阶段,大部分本土厂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他们的产品管理正处于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阶段。”潘董表示:“除了要提升学习先进管理模式的意识外,本土企业管理者更需要有‘取舍’的意识和长远的眼光。”他说:“当前,国内企业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与产品质量上。技术的研发投入需要长期坚持的‘付出’,并且不一定会在短时间内让企业看到实时的效果,但是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这样坚持下去;而产品质量的把关则需要从生产流程中的细节问题着手。”
     “企业对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重要性是有共识的,就是要看企业是否将相关管理工作、把关工作做到位。”张总如是说。“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市场市场萧条更甚,国内外企业都紧盯着国内市场。”他分析道:“国内企业当前要面临的考验就更大,但是,国内企业也要看到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最起码的国内企业不用担心出现‘水土不服’,毕竟是在自己一直耕耘的土地上与别人竞争。面对考验,国内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将产品的质量提上去,要做好市场,产品质量保障是关键。”练好内功是企业的常用之术,谋求新应用领域对于企业市场策略也显重要。张总说:“紧贴客户需求,把脉市场趋势,把好质量关,坚持技术开发投入,企业把这些功夫做足了,即使是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时候能保持市场份额是情理中的事;当市场回暖或者是出现新应用领域的时候,企业也能水到渠成地迅速跟上市场步伐。”他说:“市场和产品是相互作用的,企业关注市场就是要抓住市场商机,产品过不了关,一切都只能是前功尽废。”

提倡人性化管理 善用人才
     企业要发展潜在的市场需求,需要有专业队伍从事市场研究工作;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需要建立一支熟练的技术人才队伍。潘董表示:“员工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产之一。对于企业员工而言,最重要的是对企业的归属感。”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少企业都在提倡“人性管理”。“人性管理”是相对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而言,人性管理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创造精神。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的所谓人性管理只是通过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对制度进行稍微改动。比如,以往员工每天上班需要打卡三次,现在改为打卡一次,再或者就是简化请假手续等。其实,这些并不是真正的人性管理。真正的人性管理,应树立三个观念:“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关怀和信任。潘董说:“人性管理更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者转换思想和角色,了解‘员工需要什么’。例如,面对当前宏观环境不景气、外界企业纷纷倒闭或裁员这些现实情况,企业很多员工都比较清楚当前行业局面的严峻并难免产生担忧,在这个时候,企业更需要将员工的福利做好——这并不一定是体现在钱的问题上,因为在特定时期,员工已经不只是关注金钱上的收入,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成长。”据潘董介绍,金融风暴爆发后,帛汉在10月份也出现了订单不足的情况,但帛汉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员工做出了“不裁员”承诺,另外为了顾及员工的心理,年末的团年饭照常举办,并加发员工奖金。潘董认为:“为员工着想、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将能激发员工对公司决策的执行热情,并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企业的组织架构是影响管理效果的一个有形体,在企业不同的部门中,部门管理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部门管理者介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个角色之中,他们直接影响企业决策的落实力度和执行效果。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他们需要具备知识、能力、意识三个基本要素,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是履行管理职责必须具备的基础,而管理人员的意识则对知识和能力起着指导和调控作用。“部门管理人员不论从事哪一项管理工作,不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首先需要的还是一种怎样作好这项工作的‘意识’。”潘董说:“部门管理人在部门工作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不仅要带动团队的氛围,更要带动团队成员的心,这就要求他们会做事也要会做人。”现实生活中,管理人员的意识无处不在地体现于平时的工作和言谈举止中,如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对工作的责任意识、对事业的开拓进取意识等。以“责任”和“诚信”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意识的底线是当前公认的准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和绩效评价指标也越来越高。张总表示:“部门管理人员在平时要善于广交益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培养自己的胸襟,要懂得包容与合作,因为在一个部门里,管理人员要面对的是整个团队。当然,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一定会遇到瓶颈期,部门管理人也一样。”他指出:“其实,不断培养、锻炼和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更新知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企业也要提供利于部门管理人员不断提升的平台,例如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管理知识讲座等。”
     “在人事管理中,我们要懂得吸纳人才、发掘人才和培养人才。”潘董说:“没有企业能让员工永远在这里工作,但是,企业可以让每一位员工更好地融入集体、胜任岗位工作。”他分析指出:“要成为人才,也要通过培养、提升,企业要‘舍得付出’。培养一支具备专业水准的技术人才队伍,企业才能实现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养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市场研究队伍,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潜在的市场需求——这些,都离不开企业付出资金、时间并提供培训的条件和平台。”

结语:

     宏观环境越不景气,就越凸显企业间的差异化。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行业市场进行了更彻底的洗牌,让更多的厂商管理者认识到并反思在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差距与误区,进入以调整为主的阶段。但是,我们也不能把问题与矛盾都归结为经济不景气,行业总会经历经济低谷时期,这是一种循环。为了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企业必然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高效管理是以效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对于制造企业,它不仅仅强调要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执行效率,还侧重于企业如何通过生产力、产品、人才等优势在竞争中立足于市场。企业要实现“由低到高”的转变,就要结合市场、产品、人才三要素更具体、更踏实地把“转变”工作做到位。笔者认为企业管理转变应该是一种整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企业需要在充分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去挖掘一些切实的领域来做,把“转变”从一个想法变成具体可实施的项目,例如:企业管理文化转变、产品线转变、服务流程转变、业务模式转变等。
     市场一时的繁荣并不等于企业永恒的增长,眼前的困境也并不意味着企业永远的挣扎,唯有总结存在问题和差距,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并落实到现实的管理工作中,才是企业实现高效管理之道。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