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24届(华南)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智能生产暨 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4 广告

移动互联网走上智能的传输通道

2011-08-12 16:30:39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摘要:  视频、P2P等业务占据了大量资源,使得电子商务、电子办公等对一些人而言,优先级别高的业务就受到影响

关键字:  智能,  手机,  3G,  互联网,  网络

  视频、P2P等业务占据了大量资源,使得电子商务、电子办公等对一些人而言,优先级别高的业务就受到影响

  编者按:8月6日,互联网迎来了诞生20周年的纪念日。比起人类历史上的其他发明,互联网用了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和更深刻的程度,改变了人类社会。划时代的技术转型往往每10年左右发生一次,当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后,全新的移动互联网又将带来怎样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短短几年中,终端、应用、网络领域的快速发展,已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在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的时间里迅速发生。在下一个20年或更长的时间,移动互联网将始终站在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前沿。在当下特殊的历史节点上,让我们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做出大胆想象——

  ●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与互联网用户重叠率将超过70%,到2012年将完成互联网用户向移动互联网的迁徙。依据思科的预计,从2008年至2013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将增长66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1%。

  ● 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比2009年增长72%;App Store的下载量接近百亿次。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数据,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2.77亿。

  ● 2008年App Store的诞生,移动互联网全新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来。“应用商店”模式以终端和互联网为中心,实现了接口开放和开发者的广泛参与。全新的模式呈现出巨大活力,并实现了爆炸性成长。

  ● 2007年1月,iPhone发布,这是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智能手机真正开始了普及与快速发展之路。各种“phone”层出不穷,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门槛逐步降低。

  ● 在以“移动梦网”为代表的增值业务发展模式下,移动互联网在搜索、音乐、阅读游戏等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也催生了一部分无线应用企业。然而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仍然不明朗,商业模式的争论一直在进行。

  ● 2000年12月,移动梦网诞生,开启了2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成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布报告认为,这是以“移动网络为中心的'封闭花园'模式”,在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中合理发展。

  ● 2G时代,人们使用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开放互联网、无线接入协议(WAP)、IP多媒体协议(IMS)等,这就产生了最早期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这一时期,移动互联网更多地被认为是“移动网”的延伸。从网络接入到应用平台,运营商掌控着整个产业链。

  走上智能的传输通道

  在互联网时代,业务的接入和传输奉行的是“尽力而为”,业务传输和接入没有优先级别,相对地,如视频、P2P等业务占据了大量资源,使得电子商务、电子办公等对一些人而言,优先级别高的业务就受到影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问题或多或少被遗留下来。

  如今,微博、米聊、位置、语音通话等各种业务纷至沓来,在移动宽带上传输,正如各种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样,路不但要能容纳各种样式的车辆,更重要的是要有智能的调度、合理的安排,让他们通畅并有效率,而对驾驶员而言,他们只需专心开车。畅想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透明的接入和传输网络,即不管业务应用多么丰富,用户不会因为业务不同而有不同感受;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智能的网络,用户能随心所欲地使用,不受优先级别的制约。

  另外,移动互联网时代,接入的终端更为丰富,不仅有传统的PC,也有数据卡、宽带路由器,更有发展势头迅猛的各种智能手机,用户正在从单纯使用移动宽带上网,转变为大量使用基于智能终端的应用、企业云计算及互动视频业务。这种终端的多样性也要求移动互联网不能再延续“尽力而为”的理念,我们需要对各种接入类型实施保障,并且可以智能适配,调度资源,让各种终端都能畅享移动互联网。

  有鉴于此,现在电信运营商纷纷提出了“智能管道”的移动互联网网络架构理念。虽然实现还面临各种困难,但我们还是希望在这个由“云、管、端”构成的新通信架构中,运营商可以实现IP网络的可管和可控,进而在用户、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者和网络资源之间,建立一个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新契约关系。在这个新契约体系中,智能管道可对整个网络的资源实现合理和充分的调度,从而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创新空间,为业务应用“大爆炸”做好准备。(晓中)

  从虚拟走向现实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恐怕是迄今为止对互联网隐私的顶级描述了。然而,当互联网前加上“移动”二字,隐私可能就会发生惊人的大逆转。没错,移动互联网开启的正是一个没有隐私的新时代。

  许多人,甚至一条狗,对应一个IP地址,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也成就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虚拟世界。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每个手机号码的背后,都是一个具体的人。而且这个具体的人,就算没有采取实名制,也很容易被号码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让人们乐意去“自曝隐私”,例如通过微博、社交网站等等。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对于一个“微博控”而言,你甚至都不需要调用GPS定位以及其它位置服务等应用,单纯透过他实时更新的一条条微博,一整天的行踪都可以了如指掌。而根据这些关于行踪的信息,很容易就能推断出他的职业、爱好、朋友圈等更多衍生信息。于是,一个立体的、活生生的人,就会赫然地浮现于眼前。

  也许,这种从虚拟向现实的回归,正好体现出了技术进步的最高境界:技术虽然的确存在,但却穿了一件“隐身衣”;尽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交流的便利,但却让人这一最真实的存在还原出本来的模样。一开始,可能会让已经习惯于“隐藏自己”的人有些恐慌,但时间久了,相信人们会更乐意在一个受到诚信约束、与现实生活并无区别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里发生种种的联系。(鸽子)

  徜徉在“云”端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这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式,但是结果可以无穷。当今IT互联网领域最热门的两大趋势相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未来,人们能够通过智能化的计算模式,随时随地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这将使社会结构趋于扁平,管理成本下降,运行效率提高,也是对资源的极大节约。

  “移动云计算”的概念,诞生于2009年7月的一份报告中。短短几年时间,云终端、云应用开始层出不穷。曾有业界人士称,“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计算和智能带到所有地方。”

  移动互联网正带来互联网的第四波浪潮。这个商业机会巨大的市场,同样也是云计算最大的用武之地。李开复曾表示,手机移动互联网使用时间将是PC的14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就会失去广大的用户市场,这项新兴科技也就不能得到最广泛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同样需要云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的计算能力与PC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云计算恰恰能够弥补智能终端的这一不足,双方形成优势互补。

  有了强大的云计算做支持,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将散落在各处的信息,系统地储存与接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增强,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也不断完善。数据都上网、物品都联网、人人都上网,一个崭新的互动世界将诞生。(丛文)

  手机处处能充电

  一直以来,手机电池容量都是制约终端和应用发展的瓶颈。正是因为手机电池的容量有限,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无法为手机设计大型的在线应用,使手机用户无法长时间沉醉于精彩的移动互联网体验,甚至还需要合理地安排手机的使用时间,避免电池不给力而出现手机“罢工”的情况。

  那手机电池是否真的会阻碍我们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的美好畅想呢?回答肯定是“No”。

  目前,业界已经展开了关于手机快速充电和无线充电的技术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两名专家宣布,他们开发出了制造充电电池的新技术,可以大幅缩短手机充电时间,利用这种新技术,手机电池可以在10秒钟内完成充电。而英国的一家公司则发明出了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器,它看上去就像一块塑料的鼠标垫,将手机等终端放在这个垫子上就可以充电。

  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先进的手机充电技术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投入市场,运营商或者服务提供商在公共场所实现广泛的手机充电设备的布设,那么无论用户走到哪里,只需要支付少量的费用和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手机电力的快速续航。而在这个强大的电力后援的保障下,用户可以体验到更长时间的在线应用,比如用手机看一部完整的电影,用手机玩儿多人对战游戏;而当你在无聊的长途旅途中,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徜徉在移动互联网世界里。(黄鱼)

  屏幕无界限

  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PC……随着可以接入到移动互联网的设备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这些设备在努力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同时还开始将角色外延——手机可以看电子书、电子书可以打电话,平板电脑也越来越具备商用特色。因此在未来,移动设备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作用,更多将不是按照功能区分,而是取决于这款设备与人们的哪段时间、哪个状态更匹配。例如,人们在家里为了操作方便使用PC开始一项游戏,外出时则为了便携而用手机继续这个游戏。

  都说市场需求是创新的动力,人们的实际需求必然会催生业界打破各个移动设备屏幕间的界限,而云技术的出现,使未来人们在任意一款设备上调取数据,继续之前在其他设备上的工作成为可能。

  事实上,已经有企业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例如,SK电讯的三屏游戏服务。这项服务使用户不论使用何种终端、何种操作系统,都可在某设备上开始一项游戏后,还可在其他设备上继续该游戏内容。

  随着跨屏幕互动已经开始“照进现实”,相信随手一挥,桌面、墙壁皆可做屏幕显示的场景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真正实现处处皆屏幕,屏幕无界限,届时,不仅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也将突破设备的限制无处不在。(临渊)

  人人都是记者

  在互联网发展早期,“人人都是记者”这句口号的提出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设想。没有想到,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得这一设想迅速变成现实。本专刊曾经在2010年3月19日《当纸媒遇见3G》的报道中,提出“人人都将成为记者”。现在,这个“将”字可以去掉了。

  功能强大的便携终端,随时可接入的网络,更重要的是信息发布平台类应用,例如Twitter、微博等。这些东西结合起来,足以将一个普通人“武装”成为一名记者。

  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中,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受到通信、交通等的影响,但是Twitter和Facebook等成为迅速发布地震相关信息与现场图片的媒介平台。在我国,微博兴起之后,在多个社会新闻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信息集散平台,甚至传统媒体都要借助微博的力量。有专家表示,微博证明了“碎片化传播的价值”,并且比传统媒体“更为丰富、立体、真实”。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黏性更强,手机改变生活的内涵进一步延伸。

  这个变化来得如此之快让人始料未及。当人们还在对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何时真正崛起争论的时候,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已经具备了大众传播的能力。可以说,3G及智能手机的发展,催化了这一进程。微博等应用与手机结合,真正发挥出随时随地采集与传播的功能。不变的还是方寸之间的手机,然而内里却已经包罗万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有了更强大的终端、更高速的网络、更完善的平台,“人人都是记者”将在现实中不断发展深入,并将引发社会信息传播的深层次革命。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