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稀土争端之下的发展走势

2012-08-29 09:23:39 来源:网络 点击:1037

摘要:  当前,中国仍然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

关键字:  稀土,  原材料,  节能灯,  镍氢电池

“稀土供应不稳,稀土价格飞涨……这两年发生的稀土危机是不符合经济学原则的,绝不能再爆发稀土危机!”日本粘结磁性材料协会CEO原田英树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国际稀土论坛上发出呼吁。

稀土原材料生产、稀土出口、稀土市场、稀土产业……近两年,与稀土有关的经济市场变幻莫测,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并对此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今年6月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对我国稀土状况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评论,并指出今后稀土行业发展,环保与科技才是永续的支撑。那么,目前全球稀土行业的发展状况如何?稀土之争的症结在哪里?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之下,其供需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中国稀土的“大哥”时代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稀土产品纳入政府管理轨道之后,稀土产品出口规模在保证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有效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盲目开采稀土的行为。稀土原矿不再出口,稀土盐类出口大幅减少,稀土材料出口大幅增加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一组数据可以总结说明我国稀土发展十年的状况:2001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3.78亿美元,比1990年出口增长4.8倍;2011年出口达到44.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0.8倍。

自2007年起,我国稀土矿产品生产实施指令性计划,产量得到有效控制,超计划生产量大幅减少。2008年,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带动了稀土的超量需求,但随即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稀土的需求造成了巨大冲击。2010年,全球稀土需求恢复至12万吨,中国产量为10.9万吨,消费量为7.1万吨,出口配额减少40%,并暂停了向日本出口稀土。此时,全球稀土供应缺口为5000吨,稀土价格大幅上涨。2011年,欧盟经济的瘫痪削弱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势头,但由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稀土需求明显超过供应量,上半年稀土保持了极高价位;受高价位及全球经济发展继续弱化的影响,稀土年需求量降低至10.5万吨。在这一年,中国稀土产量为9.8万吨,消费量为7万吨,出口配额仍保持3万吨。2012年,全球稀土需求小幅反弹至11.5万吨,稀土价格仍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中国的产量预计仍近12万吨。

据统计,中国稀土行业原有稀土企业126家,产能约32万吨,远远大于世界总需求量,急需进行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数据显示,2011年稀土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2.4亿元,销售收入943.1亿元,较此前的任何年份都有很大提高。

当前,中国仍然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中国的稀土材料、器件以及节能灯、微特电机、镍氢电池等终端产品,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

悄然改变的市场筹码

来自西澳科廷能源与矿业经济研究中心的Dudley J Kingsnorth先生心中一直藏有一个疑问:中国是否会公布国家未来对稀土的供需预测,让潜在的重稀土短缺现状成为一个豁然明朗的全球性问题,而不再是一个不断猜谜语的游戏?

如今,无论从买方还是卖方角度来看,重稀土供应都将成为稀土产业的首要问题。世界其他国家轻稀土元素均将自给自足。美国的芒廷帕斯项目正在快马加鞭,轻稀土价格不久将下跌,而轻稀土的需求将有显著增长。全球稀土需求也可能将保持适度增长。有专家预测,2011年至2016年,世界其他国家的稀土需求量将从3.5万吨增长到5.5万吨,而中国的稀土需求量将从目前的7万吨增长到10.5万吨;2020年全球稀土需求将达到20~24万吨。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对稀土资源的普查结果,我国稀土基础总储量已经减少到1859.1万吨,仅占世界的23%,而不是美国地质调查局之前公布的3600万吨。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的最新储量调查显示,该矿的储量已达到1840万吨,几乎相当于我国的全部储量。我国的稀土资源优势已经非常不明显。

据了解,芒廷帕斯稀土矿山是在中国以外已发现的最大稀土矿山,稀土氧化物现有蕴藏量约96万吨,边界品位5%,按年产量19090吨计算,可开采期超过30年。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芒廷帕斯矿山一度是全球稀土第一大供应源。2002年至2007年,该矿停工五年,随后于2010年底恢复了开采,直至今日规模仍然不大。但钼矿公司已经雄心勃勃地表示,公司正全力运转,预计2012年底之前年产量升至19090吨,2013年底前产量还将翻番。

事实上,除了芒廷帕斯以外,世界上还有30多个国家都拥有可工业化开采的稀土资源。美国TMR公司的跟踪调查显示,除中国外有37个国家的261家公司拥有共429个稀土项目,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土耳其、马拉维等13个国家的38个稀土项目进展较大。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和非洲,其中最具竞争力的就是美国钼公司和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在马来西亚的莱纳斯先进材料工厂。美国钼公司目前产能是5000~6000吨,2012年底将达到19050吨,2013年底将增至40000吨。而莱纳斯的产能也将会尽快达到22000吨。如果不考虑产品的品种和质量,2015年以后,仅这两家公司就能够完全满足中国以外的稀土市场需求。此外,澳大利亚在马来西亚建立魔化工厂;日本与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家也建立了稀土资源供应关系。稀土产品多渠道供应的世界稀土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由于世界主要稀土新材料产业基本上转移到中国,因此,中国已经成为主要的稀土消费市场。据资料显示,2011年的稀土消费与2010年基本持平,这也说明终端产品和零部件市场对稀土新材料的需求基本保持不变。中国以外的稀土消费市场主要在稀土永磁体、催化剂、储氢合金、发光材料和抛光粉等方面。除催化剂外,国外已经出现了稀土永磁体的替代技术和稀土减量技术,以及抛光粉重复利用以及抛光过程中的氧化铈抛光粉的替代工艺。另外,稀土的价格也抑制了部分稀土需求。

从终端产品需求来看,LED照明显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抑制了传统照明显示技术对发光材料的需求;新能源领域可能由于钕铁硼替代技术的出现而减少稀土需求。未来对稀土需求的增长点很可能集中在风力发电领域,这将导致金属钕和镨钕的需求出现较大增长。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有关数据显示,稀土原材料的现阶段消费,中国约在8~9万吨,日本1.5~2.3万吨,美国1~1.5万吨,欧洲约1万吨,市场对稀土的需求总量大约在12~14万吨。随着中国以外的稀土项目的推进,稀土国际市场的竞争将十分激烈。

供需矛盾催生稀土替代品

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刘贻南认为,全球的稀土需求,更多地取决于下游产品和应用领域出现的稀土替代品。而替代品是否会广泛应用,取决于其使用成本。如果稀土价格一直持续高于替代品价格,稀土将被取代。

事实上,2011年2月后,稀土产品价格出现快速增长,7月份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其中,用量较大的镨钕产品和中重稀土产品价格变化幅度较大。总的来讲,2010年到2011年初的稀土价格上涨是稀土价值的理性回归。但2011年5月份以后稀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不能排除资本炒作的因素。有专家预计,年内稀土市场不会出现大幅度变化,稀土价格将围绕近期价位合理波动。

原田英树表示,日本政府为了应对稀土危机,正在联合高校及稀土行业寻求新的稀土资源,使用钕磁体替代品,减少稀土用量,开发不含稀土的高性能磁体。如今,他们已经开发的其他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越南、印度及哈萨克斯坦。日本国内汽车业使用的不含稀土磁体的开关磁阻电机也进入最后的研发阶段,目前正在研究磁感应强度很高的FeN磁体。

对于过去两年的稀土危机,他认为“这是违背经济原则的”。原田英树宣称,“中国稀土工业储量占世界约37%,供应量占世界需求的97%以上,因此有责任向世界供应稀土。”他透露,为了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日本已经有部分磁体生产地转移到了东南亚和中国。

“稀土大哥”的真实力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会长马荣璋认为,当下,中国的稀土行业已经进入整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新变化,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实现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规范稀土开采、生产、市场和出口秩序将成为行业管理的重点。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发展,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对其实施保护性开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991年,中国决定将离子型稀土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矿种,从开采、选冶、加工到市场销售、出口等各个环节都实行有计划的统一管理。2006年,中国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管理;2007年,将稀土生产纳入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2008年国家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对稀土等保护性开采特定的矿种实行规划调控、限制开采、严格准入和综合利用;2009年,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勘查、开采的登记、审批权限上收;2011年,统一调整了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同时,我国还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制度,实施稀土资源地储备和产品储备,划定首批11个稀土国家规划矿区,编制完成稀土资源重点规划区(矿区)专项规划;严格矿业权管理,实施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原则上继续暂停受理新的稀土勘查、开采登记申请,禁止现有开采矿山扩大产能;严格控制开采、生产总量,降低资源开发强度,延缓资源衰竭。

然而,在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总经理张忠看来,在政策保护下的合理开采并不是稀土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当前,国内稀土行业正处于重大的转折期,如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谋求新一轮的发展,才是摆在中国稀土行业发展的新课题。

现阶段,国内稀土产业区域经济基本形成,行业重组稳步推进。2011年5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内除包钢稀土公司以外的稀土采选、冶炼分离企业均列入整合淘汰,涉及全区35户企业。包钢稀土整合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稀土产业,以宝钢集团为核心的北方稀土集团已经确立。而在国内其他地区,资源整合也在同步进行。四川江铜稀土公司整合四川稀土资源;江西赣州矿业控制江西赣州地区稀土矿山;广东成晟有色拥有全省4张采矿权证中的3张,成为广东整合稀土产业的核心;福建厦门钨业整合福建稀土资源,成立龙岩稀土工业园;中国铝业整合江苏5家稀土企业及广西子图资源;中国五矿早已进驻南方稀土产业。

在一些专家看来,这种“团体战术”的优势总是不言而喻。然而,来自英国拜伦资本市场研究团队的Jon Hykawy博士对于中国稀土行业的发展却有着另外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利用低劳动力成本和比较先进的技术增加稀土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打败于20世纪60年代启动的加利福尼亚州芒廷帕斯矿山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稀土企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和技术老化的问题。这对于刚刚进入稀土行业的新公司,如澳大利亚的莱纳、加拿大稀土矿业集团以及美国钼公司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机遇。它们有的是机会将最新的商业理念和现代化技术带入向终端用户提供材料的竞争中。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