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二十三届华东自动化会议3 广告 2024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21世纪世界磁性材料工业将向中国转移 ——分析WTO后形势

2003-06-19 16:32:16 来源:国际电子变压器
21世纪世界磁性材料工业将向中国转移 ——分析WTO后形势

序言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后,各类产品的销售市场将无国界化,不存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之分。中国的磁性材料工业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以及巨大的配套市场支持,在今后的10年内,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1,中国的磁性材料行业的巨人在成长,中科三环、安泰科技、金瑞科技、浙江天通、宁波韵升等上市公司的崛起;宝钢、首钢、津滨发展、太原刚玉、五粮液、上海金陵、风华科技等上市公司投入磁性材料行业,使本行业内的各专业均有龙头企业。2,国外的一些大公司,如日本TDK、FDK、NICERAMIC、EPSON,荷兰的PHILIPS,美国的MAGNE QUENCH,德国的VAC公司等,以及港台地区的一些磁体生产企业纷纷到中国来建厂,促进了中国磁性材料工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3,一些相关的配套整机和部件生产企业如摩托罗拉、诺基亚手机公司,贝尔、朗讯等通信公司,大众、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IBM、DELL、COMPAQ等电脑公司,以及索尼、松下、东芝、三星等大量著名的家电制造企业在中国设厂,他们的政策是就近配套,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的磁性材料工业发展。4,中国的通信业和计算机业的发展,壮大成长了一些需要配套的大公司,如大唐、中兴、华为、联想等。
近十年内,因为中国具有丰富的原料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成熟的技术和巨大的国内外市场等优势,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磁性材料生产大国。21世纪,通过科技创新,企业改革,本行业必将有一个新的发展;进入WTO后,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后世界磁性材料工业将会进一步向中国转移,我们坚信: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磁性材料生产基地与销售市场,配套市场。

一、国外整机向中国发展家电行业
近十年来,由于日本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一些著名的家电企业为追求利润,纷纷到中国来设厂。如索尼公司基本上把彩电和一些音响电子产品转移到上海生产,三洋的家电生产基本上转移到深圳。最近日本东芝准备结束其国内普通电子管彩电的生产,并将包括数码电视在内的电视机生产移往中国;而在其本国生产新型液晶显示屏和数码电视开发研制的业务。在此之前,日本电子产品制造业中的大企业,三菱电机已早率先终止了国内生产一般的家用电器产品。在这次东芝做出相同的决策后,行业中位居前两位的索尼和松下电器将进一步加强海外(生产)事业,中国是首选的开发基地。今年,由于受到美国经济放慢的影响,韩国的LG公司和三星公司的家电在美国市场销售低落,减少在国内的生产量,准备加强在中国的企业的生产量。LG电子(沈阳)公司已经成为LG电子在亚洲的重要彩电出口基地,产品销售中国、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及日本。LG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2000年中国基地共出口彩电135万台,数量为中国彩电之冠,同时实现出口创汇1.15亿美元。公司计划到2003年时彩电出口量增至194万台,实现出口创汇1.89亿美元。国外家电行业到中国来寻求发展,一是看好中国的市场;二是寻求中国廉价劳动力;三是利用中国配套的资源优势。目前,家用电器生产方面,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对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起到关键的作用。现在除了日本、韩国和港台企业向中国发展外,美国、西欧的家电业也进军中国,并发展势头将越来越猛,可以说:21世纪家电的制造业在中国,为中国的磁性材料工业发展如软磁铁氧体、永磁铁氧体产品提供了良好的配套市场。预计到2005年,世界的电视机产量在2亿台、中国的产量在5,600台,需要软磁铁氧体分别为12万吨和3.4吨;需要永磁铁氧体分别为4万吨和1.2万吨。
家用电器如空调器、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吸尘器、脱排油烟机等大件家电和电剃刀、厨房用具等小家电在中国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之一,其中配套的电机数达到1亿多台,约需要高档永磁铁氧体2万吨,稀土钕铁硼500吨磁体。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输出的产品和技术是较为陈旧的,并且在若干年后将被淘汰。如电视机,今后发展的是液晶显示技术、背投式和等离子,以及数字化等,这对传统机型配套件必将有冲击,我国的企业家应该在发展规划上要有自己的方案。

汽车行业
未来的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将发生变化,今后5年内全球汽车市场增加的70%将来自亚洲,而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潜力是亚洲市场的重中之重。世界级汽车巨头基本上都进入中国市场,都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大众公司与中国合作的轿车产量已经占领了半壁江山,约超过30万辆,并在继续加强中国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美国的三家车商,通用公司想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领头羊”,从高档到家庭用形成系列,目标是占有中国汽车市场的15%的份额。福特正看好中国小型车广阔的市场前景,与重庆长安合资生产小轿车。克莱斯勒与北京吉普合资生产8000辆左右的吉普车,虽然目前市场销售不太好,但依然看好中国的市场,并新增投资2.26亿美元。并急想开拓卡车市场,实现占据亚洲25%市场份额的目标。法国在占据中国市场方面动作较快,与二汽合资开发的富康车较成功,年产4万辆。日本的汽车巨头丰田公司早期似乎不想把整车厂放在中国,但现在改变了计划,即2002年在天津生产整车。本田公司在与中国合作上拔得头筹,1998年成立广州本田公司,到2002年12月第3万辆车下线。日本的家用轿车应该是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车型,但长期来小看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中国的市场上开拓进展缓慢;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日本汽车商界不想再错过机会,开始奋起直追,在中国扩大生产投资。日本的大发、铃木和富士重工在开发经济型小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早期产品逐渐淘汰,现在已开发出新一代的产品。除了在轿车工业方面,大客车、大货车和一些特种车与国外的合作项目也不少。
国外汽车行业向中国挺进,中国的市场在发展,最终中国将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同时必将带动为其配套的行业发展,磁性材料行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预测到2005年,世界汽车市场需要高档永磁铁氧体25万吨,中国汽车市场需要2万吨。

通讯行业
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通讯领域发展速度世界瞩目,“十五”期间,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20%,产业规模比2000年翻一番,固定、移动电话网的规模容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在如此大好的形势鼓舞下,欧美发达国家的手机制造业有望像家电等其他制造业一样向发展中国转移。对于在手机制造领域已经积累起一定基础,并在制造成本及市场总量方面具备相当优势的中国手机生产企业来说,无疑将迎来行业大发展的有利机遇。摩托罗拉、诺基亚、阿尔卡特、爱立信等一些手机生产巨头均停止本国生产,而投入上亿美元的重资在中国设立工厂,并与中国的手机厂商合作生产。因为欧美手机厂家的生产成本已经非常高,而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在毛利率低于15%的情况下还能生存。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手机配套生产基地,原材料、物流成本都很低,适合小批量多款式的手机生产模式。依托这些优势,加上WTO的产业政策,中国将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和销售市场。在基站、交换机和网络的发展建设方面,不但国外的主要通讯公司如贝尔、朗讯、阿尔卡特等著名公司进入中国通讯领域,而中国的通讯企业如中兴、大唐、华为、金鹏等公司主导企业发展很快,具有自主知识技术的产品已开发成功。通讯领域是中国今后发展的重点,也有世界朝阳工业之称。国内2000年程控交换机达到4,800万线,其中移动交换机2,800万线;移动电话5,600万部,预测到2005年将发展到1亿部。全年发展固定电话2,660万部,因特网用户1,700万户,移动通信用户4,630万户。世界移动电话年需求量为188,992万部,到2003年将增加到214,251万部。此领域要使用软磁铁氧体器件、微波铁氧体器件、永磁铁氧体器件、稀土磁体器件和磁光器件等,对中国的磁性材料工业,尤其是高档磁性材料发展是一个促进。现在通讯用的部分磁性材料还须进口,随着中国的市场发展与国外企业进入,配套元件的本地化是最终的目的;加上国内磁性行业技术改造的发展,这块市场必属于中国。

计算机行业
计算机市场也在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和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上网等迅速发展带动下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国外计算机的巨头IBM、DELL、COMPAQ以及台湾的宏基均在中国设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在他们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国内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如联想、方正、长城、紫光、同方、实达、海信等一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生产总量、占的比例和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外资企业。以2000年出口情况为例,出口微机219.2万台,打印机2183.2万台,硬盘驱动器1559.93万台,软盘驱动器5341.15万台,光盘驱动器5912.4万台,显示器3306.6万台。这预示着中国计算机工业的兴起,同时意味着中国不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并且是一个生产大国。随着中国的IT领域的成长、“三金”工程的实施,对计算机的需求必将有一飞跃增长期。当然,目前有一些关键的元器件还依赖于进口,在今后5年内,随着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和磁性材料领域高档钕铁硼永磁体、软磁和磁记录材料的发展,国内配套力量将进一步加强,同时也促进中国磁性材料工业的发展。

二、国外配套器件行业向中国转移
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等因素影响,一些涉及劳动密集性行业的生产企业,均转移到东南亚各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政治稳定,加上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和人员素质较好等条件,是西方发达国家首选的发展基地。一些微特电机、变压器和电感器要求人工绕线的工种均在中国设厂。在广东、福建一带专门从事小电机制造的三资企业超过百家,其产品几乎100%向日本、美国、东南亚及欧洲各国出口。主要企业有:日本万宝至马达大连公司和瓦房店公司年产量均在上亿台,约占公司总产量的50%以上。日本三洋电机(蛇口)公司年产6000万台微型马达,日本三协精机有限公司年产2亿台小电机,日本美之美电机有限公司年产小电机1亿台,日本电产公司年产5千万台主轴电机,德昌(香港)电机年产12亿多台小型电机,香港新生电机集团年产量约在2亿台。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微特电机生产大国,也是永磁材料最大的配套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中低档变压器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生产规模约34亿只,销售额在15亿美元。现在在行业中,三资企业已占明显优势,其销售收入已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44.4%。在今后的5年内,外资企业将一步增强,在中高档产品方面占市场;而内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已无能为力了。去年以来,山东威海生产加工微型变压器、滤波器的三资企业迅猛发展,已近20家企业。这些企业来自日本、韩国和台湾,大部分属来料加工。目前,威海市日产微型变压器、滤波器100万只以上,年出口在3亿只,出口值超过3,000万美元。但是,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的发展,对磁性材料配套市场是巨大的,现在进口电子变压器及零件约超过7亿美元,约占销售额的50%。巨大的配套市场,必将促进偏转磁芯、软磁磁芯、金属软磁材料和非晶材料的发展。我们在表1列出“九五”期间中国相关的配套行业进出口情况具体数据,表2列出其年均增长率。




三、国外磁性材料行业向中国转移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磁性材料工业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主要是相比其它工业,磁性材料工业的劳动强度大、耗电量大以及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等因素;另外由于中国的磁性材料工业的崛起和发展,在中低档磁性产品领域的价格是国外产品无法竞争的。现在国外一些著名的磁性材料制造企业看好中国,如日本的TDK、FDK、NICERAMIC、EPSON等,欧洲的PHILIPS、德国的VAC和EPCOS、美国的MAGNEQUENCH都在中国建立分公司。日本TDK公司决定把彩偏磁芯和移动电话的介质滤波器生产全部转移到中国大连。由于亚洲市场的彩偏磁芯增长的速度比其它市场快,亚洲市场占全球市场的60%,今后大连TDK每月的产量将达到350万只。从今后,TDK日本本部仅生产功率铁氧体产品,如功率电源变压器磁芯和通信变压器。这些产品在美国市场和通信方面应用越来越多。日本NICERAMIC刚开始与上磁厂合资,后认为有利可图,现在昆山建立了独资企业,软磁铁氧体的产量年年增长,目前总产量约达到5,000吨。FDK在南京和厦门分别建立合资和独资企业,在南京形成年产2500万只高档彩偏磁芯的产量。日本EPSON正将其本土的磁性器件生产工厂全部转移到上海,建立大规模的磁性器件生产基地,以进一步满足电脑、信息家电、照相机等电子信息产品对磁性器件的需求。EPSON磁性器件基地建成后,可降低成本15%,粘结钕铁硼磁体的年产量将扩大到400吨以上,从而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第二大企业。美国MAGEQUENCH公司在天津设立了年产2,000吨位的粘结钕铁硼磁体快淬粉基地,主要看好中国和亚洲市场的发展。除此之外,荷兰PHILIPS公司也把彩偏磁芯的生产企业全部转移到中国,同时准备建立软磁铁氧体的生产基地,开发锰锌铁氧体软磁。德国西门子公司把磁性材料分离出去,稀土永磁材料成立VAC公司,软磁铁氧体成立EPCOS公司,两家公司均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和生产企业,扩大在亚洲的市场。台湾省的磁性材料行业大企业,基本上已经在中国广东省建立了自己的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如钕铁硼磁体生产企业海恩公司、软磁生产企业秀波等,均在东莞有独资企业。香港的一些公司如旭辉等,在广东省也有自己的生产企业。现在仅东莞地区,台资企业生产的镍锌铁氧体软磁磁芯达5,000吨/年,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国外的磁性材料生产公司向中国挺进,增强了中国的磁性材料生产总量和产品的档次,壮大了中国磁性材料工业队伍,加速了中国成为世界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的建设。

四、中国的磁性材料企业巨人在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磁性材料工业发展速度世界震惊,现在基本上形成自己的产业体系,同时还出现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浙江东阳市形成了以铁氧体永磁为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产品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东阳磁性企业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氧体永磁生产企业。浙江宁波地区、京津地区和山西省形成了中国钕铁硼生产三大基地,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中科三环、宁波韵升和山西恒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钕铁硼生产企业之一。在软磁铁氧体方面,天通股份和金瑞高科已经上市,在产量和品种开发方面必将会超前一步,尤其是天通和东磁,产量上已经排在世界前列。在粘结钕铁硼磁体方面,成都银河公司产量已经达到300吨/年,并将在中国创业版上市,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企业。在非晶软磁材料领域,安泰科技上市公司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产品的产量成为中国第一和世界前列。北京矿院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铁氧体永磁颗粒粉料的年产量达到6万吨左右,是世界最大的生产企业。同时,不少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看好磁性材料行业的前景,纷纷投入到该行业。五粮液公司投重资约5亿元,与宜宾899厂合作,生产高档铁氧体永磁,并还将扩展到软磁和稀土永磁领域。首钢在烟台建立年产千吨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工厂,津滨发展投入重资建立烧结和粘结钕铁硼生产企业,太原刚玉目前也把钕铁硼磁体的生产放在重要地位。宝钢除重点发展铁氧体软磁用氧化铁外,并引进了提纯设备,使产品质量提高一个档次,以满足高档软磁生产需要;同时开发软磁颗粒料和铁氧体软磁的生产。上海金陵托管上磁厂,也在对铁氧体软磁的投资作出规划。现在,武钢、鞍钢和本钢等企业,都在对磁性材料行业加强投资。目前,中国的磁性材料行业的生产企业,不像10年前,在世界上排不上号,已经占据了世界前几名行列。今后,通过上市融资、国内外合作、企业集团的组建,在软磁、永磁和稀土等各专业的领域,必将出现不少的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行业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为磁性材料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加速技术改造,使中国成为世界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