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用作隔离的低电压和大电流单级PFC变换器

2010-03-12 16:16:44 来源:《磁性元件与电源》2010年3月刊 点击:1741

1 引言
D.I.Sheppard和B.E.Taylor于1983年提出了Sheppard-Taylor电路。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DC-DC的输入和输出电流的撕裂。我们可以把S-T拓扑看做CUK拓扑的演变拓扑。CUK电路的能量是双向的,但是S-T电路变压器是工作在正方向的。这是它们两者之间性质不同的地方。在S-T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侧,根据不同的传导模式分别地具有其电感系数。输入电感系数工作在不连续的电流模式(DCM—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而输出电感系数工作在连续的电流模式(CCM—continuous current mode);或者输入电感系数工作在CCM而输出电感系数工作在DCM。这样,该拓扑可以应用于存在不同控制方法的PFC变换器中。在工作模式为DCM—CCM的时候,控制电路可以用传统的固定频率芯片。功率因数校正方法在输入侧是用的电压跟踪模式。如果电路工作在CCM—DCM模式,频率调制控制应该是有效的,但也是复杂的。控制电路采用DCM—CCM工作模式,可以使得该控制电路简单化和降低成本。
2 S—T电路工作原理
根据电压跟踪单级PFC原理,如果输入电流是DCM以及电压自动地跟踪电流,则可以得到高功率因数。而在输入电流是CCM时,大电流和低电压输出是可行的。因此,S—T拓扑工作在DCM—CCM状态下的开关期间内存在三种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Ⅰ(O—DTS)
在这个时间间隔周期内,能量贮存在输入电感器内,电容器C1中的能量被传送到输出级,电流流动示于图1。
时间间隔Ⅱ(DTS—DTS)
在这个时间间隔周期内,能量贮存于电感器内并被传送到缓冲电容器C1,输出二极管D9中的电流空转。其电流流动情况示于图2。
时间间隔Ⅲ(D1TS—TS)
在这个时间间隔周期内,除了衰减以外,初级侧输入电流I1是谐振电流。二极管D9中的电流惯性地流动。如图3所示。
在Sheppard-Taylor电子电路中的受力高电压是VC1,这是关于能量贮存容量的电压。这个容量系数可以吸收变压器泄漏的电压。为此,受力电压将低于CUK拓扑电路,这是因为CUK的变压器泄漏电压将返回到变压器次级绕组。因此,它们在PFC变换器中减小了元件的电压应力,这样,就可以选择更适合的元件来完成实验。
Sheppand-Taylor's电子电路中还有内部消磁回路的优点,故传统的消磁电路可以省掉。CUK电路也有内部消磁电路,但它们是利用电压从次级绕组反射回去的,在输出高电压时,它们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适用于变压器次级电压反回到初级的消磁电压)。可是在输出电压减小很大的时候,次级绕组的电压是低于能量贮存容量电压的。根据变压器次级电压规则,其消磁时间太长。换言之,最大的点空系数变得很小。例如,如果两个电压之差是20倍,最大的占空系数将小于0.05。在现实的工作中,用这种方法不能满足实际电子电路的要求。所以,CUK电路不能被使用在低电压输出时。在S-T’s电子电路消除漏电感电压中,电源设备的电压应力被保持在能量贮存容量系数的水平(主要是漏电感的电压尖峰信号被电容吸收掉了)。同步的消磁电压即是能量存贮容量电压,而激励磁化电压也是容量电压。因此,最大的占空系数可以超过0.5,它们可以满足控制电路的要求。
根据DCM—CCM工作状态,可以用图4说明如下:
根据电荷平衡定律,可以得到以下的近似方程式:
(1)
在单开关周期时间内,输入电感器的尖峰电流IL1-PK是:
(2)
用式(2)置换式(1)中的IL1-PK,D1值可以由下式获得:
(3)
所以,在单开关周期时间内,平均输入电流IL1-AVG(t)为:

(4)
式中,n — 变压器的比率;
   D — 单开关周期时间内的传导时间;
   D1 — 能量释放时间;
   TS — 开关周期;
   Io — 输出电流;
   VC1 — 能量贮存电容器C1的电压;
   v(t) — 输入电压
在以上的方程式(4)中,后面的两项是近似的常量,V-I特性建立在方程式(4)的基础上,见图5所示。
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到输入电流在通过“0”点时是反常的。其主要原因是DC元件上存在附加的平均输入电流。这个象差是CUK的类型,即Sepic和Zeta拓扑。所以它们可以如此总结,理论上讲,该拓扑从具有相同输入功率因数的CUK拓扑推导得出。
由于连续输入电流,高频分量可以被消除,而基波分量在输入级上由附加的LC低通滤波器被保持,故功率因数校正可以实现。
在低输出电压大输出电流的应用中,要求电压电平能够从变压器上得到。如果二极管D8和D9由同步的整流器件MOSFETs代替,则在低输出电压大输出电流应用场合可以获得高效率。
3 平均状态空间
众所周知,电力电子拓扑是一种非线性系统。对其进行分析是十分复杂的。Middle Brook先生曾提出一种重要的方法:平均时间周期。
简单地说,稳态的和动态的系统分量是由以下公式决定的:
稳态分量为:
O=[DA1+kDA2(1-D-kD)A3]X+[DB1+kDB2+(1-D-kD)B3]U (5)
动态分量是:

根据三种工作时间间隔,我们可以得到:
在稳态函数中,代入A1,A2,A3,B1,B2,B3稳态分量即可获得。Rl是负载电阻。

(6)

在输入电感器中的电流是不连续工作电流模式,根据伏—秒平衡要求:
(7)
那么,输入电感器L1的空转时间为:
(8)
将式(8)代入式(6):

(9)

从方程式(9)可见,Sheppard-Taglor输出电路与Buck变换器是非常相似的,而输入参数可以由方程式(9)计算得到。以上的求导是关于DC-DC变换的,但在输入是AC时,该方程式将是不合适的。因此,在输入是交流信号时,对于获得初级侧参数用能量平衡法是很好的途径。
4 能量平衡分析
首先,按照以下方程式确定变换器的电压转换比率m(t)和中介的电压转换比率m'(t):

此处的M和M'分别地表示在尖峰电压时间内的电压转换和中介转换的比率,也就是说,该值是最小电压变换比率。
在0<t'<dTS时,电感器L1的电流是:
(10)
电感器L1的尖峰电流可以按下式计算得出:
(11)
按d1(t)确定电感器L1的连续电流时间,根据伏—秒平衡原则,可以得到以下方程式:
(V1+VC1)D=(VC1-V1)d1(t)                       (12)
根据转换比率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
VC1=M'V1                                                              (13)
Vo=MV1                                                                (14)
式中,VC1是电容器C1的电压值,Vo是输出电压值,用方程式(13)代入方程式(12),可以得到:

(15)
为此,在开关周期时间内的平均输入电流可以按以下方程式计算得出:
(16)
用式(11)代入式(16),可以得到:
(17)
在方程式(17)中,输入电流的畸变被隐藏起来了。
从方程式(12)中,我们可以得到:
(18)
当输入电感值界于DCM和CCM两者之间时,d1(t)=1-D。这时,中介转换比率可以由以下方程式计算得出:
(19)
输入/输出的比率的边界是:
(20)
在输入电压的一半周期时间内,从输入电源网到变压器的转换功率是:
(21)
用方程式(17)代入方程式(21),我们可以得到:

 (22)
在此,

这是中介转换比率的函数。
变压器的平均输出功率是Pout:
                              (23)
这时,系统的效率η可以由下列方程式计算得到:
ηPIN=POUT                                                          (24)
用方程式(22)和(23)代入方程式(24),我们可以得出:
                     (25)
在输入电压是最大值时,输入电感器L1工作在DCM和CCM邻接处,用方程式(19)代入到方程式(25),我们可以得到如下L1的传导边界:
              (26)
根据方程式(23),我们可以获得占空比与L1-CRTT的关系式。
L2的传导边界是由以下方程计算得出的。
因为,POUT=IL2Vo                                                          (27)
当0<t'<DTS时,流经L2的电流尖峰是:
(28)
所以,输出电感器工作在CCM和DCM邻接处时,流经L2的平均电流是:
(29)
从方程式(25)和(26)中,iL2-0=0,L2的传导边界可以按下式计算得到:
(30)
从方程式(26)和(30)中,可以获得输入电感系数和输出电感系数的边界值。由于DCM工作在初级侧,输入电感系数将小于边界值;由于CCM工作在次级侧,输出电感系数将大于边界值。这样,整个电路工作在DCM-CCM。M的曲线,KL1CRTT和KL2CRTT与占空比的关系可以根据方程式(19)、(26)和(30)绘制出来。从这些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到占空比率将不大于0.5(见图6)。
当把它们归类于存在隔离变压器的情况时,我们应认为变压器的比率变得很有价值,而L1和L2的边界值表述如下:
(31)
(32)
从方程式(26)和(30)、(31)、(32),我们可以看到,变压器的比率n仅仅影响输入电感系数。在存在隔离变压器的情况下,输入电感系数和输出电感系数的边界值可以利用图6中的边界曲线得到。解释图6的曲线是基于不存在隔离变压器的情况,所以,其边界值应该乘以n2。
在设计成闭环回路的时候,输出电压的转换函数如传输比率应是给定的。故开环的Bode图解可以从建立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得出。它们可以从PID调节器得到补偿。
如果使用如DC输入值的AC输入的RMS,其平均状态空间可以应用于AC-DC分析。
根据平均状态空间,获得了置换参数。参数包括UC2和UC2=Uo,所以,关于Vo和D的转换函数可以被推导出来。因为A1,A2,A3,B1,B2,B3是4阶,其变换函数也是4阶。采用矩阵计算,Vo和D的转换函数由下式所示:
(33)

(34)

(35)

分析有效分量C1,L1,C2,L2,我们可以断定输入电感器L1和能量贮存电容器C1对输出只存在很小的影响。输出电感器L2和电容器C2决定着输出特性。也就是说,O点和系统的极点是由它们决定的。此外,输出特性几乎是与工作在CCM的反拓扑相同。所以,闭环回路分量可以被认为是反激电路的参照。
5 实验和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和仿真调整,主要实验装置的参数如下:
输入:110Vac;
输出:1.5Vdc/30A;
L1:240μH,0.2mm×28,RM12气隙;
L2:7μH,AWG13×3,T80-52磁心;
C1:470μF/450V 贮能电容器;
C2:2200μF;
芯片:TL494;
MOSFET:SPW20N60S5×2;
SR MOSFET:Stp80NF03L-04×2;
整流电桥:GBU4J×4;
二极管:MUR1560。
其样机示于图7。为了改善效率,SR MOSFETs工作在独立激励模式以获得输出肖特基二极管的配置。其它同步的激励模式也可以适配,诸如由变压器次级自激的方法,它们可以使电路变得更简化和紧凑。随后将继续进行这些研究和实验。
在稳定状态下工作的实验数据表示于表1。最高的PF是0.979,而最低的PF是0.970。
表 1  实验数据表
Load(A) Vo(V) Pin(W) PF
31 l.493 55.86 0.979
30 1.493 54.67 0.978
29 1.494 54.05 0.978
28 1.494 53.90 0.977
27 1.496 53.45 0.976
26 1.496 53.10 0.975
25 1.497 52.84 0.975
24 1.499 52.58 0.974
23 1.501 52.10 0.973
22 1.502 51.46 0.972
21 1.504 51.13 0.970

这种电路工作在DCM-CCM时,具有以下优点:
① 输入级工作在DCM时,PFC可以自动地实现使用VF-PFC。
② 简化了控制系统,仅仅被要求具有电压回路。
③ 拓扑包含了内部消磁电路;抹去的电压是能量贮存电容器的电压。根据伏—秒平衡,占空比可以等于0.5。
④ 电压应力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⑤ Sheppard-Taylor电路可以自行解耦。输入和输出电感器分别地工作在DCM和CCM。
⑥ 输出级工作在CCM,输出电压纹波是很小的。
当然,Sheppard-Taylor也存在一些缺点,诸如增加了功率器件的数量和理论上的输入象差,两个开关则同步地工作。
参考文献
[l]  D.I.Sheppard & B.E.Taylor.A New Converter Topology  Imparts Non-pulsating Current to Input and Output Lines.Proc.PCI/Motor-Con,1983.
[2] R.Redl,L.Balogh and N.O.Sokal.A New Family of Single-Stage Isolated Power-Factor-Correctors With Fast Regulation of the Output Voltage.1994 IEEE PESC Record,PP:1137—1144.
[3] C.K.Tse & M.H.L.Chow,New Single-Stage PFC Regulator Using the Sheppard-Taylor Topology,IEEE Trans.on Power Electronics,1998 9(13):842—851.
[4] Tsai-Fu Wu & Yu-Kai Chen,Modeling of single-stage con  verters with high power factor and fast regulation.IEEE  Trans.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June.1999:88—98.
[5] Chongming Qiao & Keyue Ma Smedley,A Topology Survey of Single-Stage Power Factor Corrector with a Boost Type   Input Current Shaper.IEEE Trans.on Power Electronics, 2001 May.Vo1.16:360—367.
[6] J.Qian,Q.Zhao and F.C.Lee Single Stage Single-Switch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C-DC Converters with DC-bus Voltage Feedback for Universal Line Applications.IEEE
    Trans.on Power Electronics.1998.Nov.PP:1079—1088.
[7] N.K.Poon,Xuefei Xie,C.P.Liu & M.H.Pong,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in Power Modules Design.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Hong Kong IEEE Workshop on SMPS,Nov.2000:56—63.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