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步入困境
摘要: 我国是全球光伏组件企业的主要聚集地,辉煌期曾培育出无锡尚德这样的国际领先上市企业。但随着赛维LDK、尚德等巨头破产消息的不断传出,大量中小型光伏企业破产、老板跑路的新闻频现报端,中国光伏产业风光不再。曾经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三高”产业,如今似乎瞬间就走入了低谷。
内忧外患致朝阳产业步入困境----透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尴尬局面
我国是全球光伏组件企业的主要聚集地,辉煌期曾培育出无锡尚德这样的国际领先上市企业。但随着赛维LDK、尚德等巨头破产消息的不断传出,大量中小型光伏企业破产、老板跑路的新闻频现报端,中国光伏产业风光不再。曾经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三高”产业,如今似乎瞬间就走入了低谷。
扩产速度过快国内企业受重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阶段性的产能过剩导致了光伏产业的寒冬。受到2010年光伏产品热销的鼓舞,去年下半年国内很多企业开始迅速扩大产能,这些产能正好在今年释放,又逢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两者叠加之下就造成了供需的进一步失衡。
2011年全球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50GW,其中中国已有及在建的组件产能总量约在3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7GW。以此计算,去年一年中国的产能就可满足全世界的需求,全球有约20GW的产能处于过剩状态。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从行业发展角度分析认为,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还处在飞速发展期,虽然目前的数据相差过大,但是按照欧洲光伏产业协会的预测,未来5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至少增加138.2GW,长期看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每个处于快速发展期的行业都面临产能扩张,但节奏至关重要。在光伏市场需求不明朗的情况下,国内光伏生产商产能扩张显然过快。”李俊峰坦言道。
此外,还有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原因是,光伏的市场空间看似广阔,但太依赖政府补贴和传统能源的比价,并且明显依赖国际市场,不可控因素太多。而目前我国太阳能应用市场启动缓慢。
80%和0.8%分别是我国光伏产能在全球总产能的占比和中国光伏应用市场在全球市场的占比。悬殊的比例差距,映衬出我国光伏产业内外供需极度失衡的现状。只有打开市场应用的大门,才能找到解决我国光伏产业产能相对过剩的钥匙。
需求“不给力”企业跑量利润低
“如果不是遇到欧债危机,欧洲市场需求迅速萎缩,与我们之前的预期相差悬殊,光伏产业问题不会这么早暴露出来。”李俊峰说,这也是产业步入寒冬的重要外部因素,透露出我国光伏业严重依赖出口的弊端。
众所周知,中国光伏制造产业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没有改变的是,95%以上的产品仍然依靠国外市场消化。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延续,欧洲对光伏市场的补贴大幅削减,市场需求出现大幅萎缩,再加上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实施“双反”,欧洲又可能步其后尘,使得中国光伏企业的生存雪上加霜。
然而,欧洲市场需求萎缩并不是需求较以前低,相反今年还有所增加,但相对而言,当市场增长的速度远低于企业扩充的速度时,也会产生过剩。
2011年产能扩张的速度远快于市场需求的增速,产能以100%的速度在增长,而市场需求的增速只有50%,这使得一年来光伏产品价格平均下跌约50%,市场销售的光伏组件从1欧元/W降低到最低的0.48欧元/W,出现了企业出货量增加,利润却在下滑的情况。
“现在看企业的经营情况,已经不能从出货量看了。有些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即使零利润也在出货。”超日太阳董秘顾晨冬坦言。
分布式发电有望解决需求瓶颈
据了解,光伏产业发展尚处初期,光伏并网研究与检测还是空白,由此带来的光伏发电大规模并网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几年来,虽然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积极进行智能电网与新能源输电线路建设,并着手解决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后的安全稳定运行、调峰调频、调度决策等关键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还不能满足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上网。
“并网问题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瓶颈,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不要等各地过剩了才着急。”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建议。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应以与用户用电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光伏系统,低电压接入配电网,实现就近开发就近利用,而不应该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远距离高压输电方式利用。
现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已被提上议程。我国“十二五”将建立适应太阳能等分布式发电的电网技术支撑体系和管理体制,建设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综合太阳能等各种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供热和燃料利用等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技术,建设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和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电力就地消纳,电量可得到充分利用;二是不用远距离送电,节省大量投资并减少输电损耗;三是电源分散,接入系统电压等级较低。相关行业对此翘首以盼,希望电网的建设能给国内市场的快速启动提供便利通道。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