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低迷 日本电池企业困境中挣扎
摘要: EV低迷影响的并不只是汽车厂商,因预测EV的需求会扩大而决心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的日本电池企业也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业界开始出现重组动向,日本电池企业该如何应对?
EV低迷影响的并不只是汽车厂商,因预测EV的需求会扩大而决心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的日本电池企业也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业界开始出现重组动向,日本电池企业该如何应对?
“非常失望”。日产汽车社长卡洛斯·戈恩1月份在北美车展上被问及EV“LEAF”的销售低迷问题时如此回答。
LEAF上市已经约两年。日产与法国雷诺提出了2016年度之前两家公司累计销售150万辆EV的目标。但截止2012年底,LEAF的全球累计销量只有约5万辆。尽管该车已于2013年1月17日宣布降价,但其效果尚不明朗。
三菱汽车的EV“i-MiEV”同样低迷。上市之初,三菱曾介绍称i-MiEV的损益平衡点为年产3万辆,但2012年的全球销量仅为约1.1万辆。在美国,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V“雪佛兰·沃特”也在低迷中苦苦挣扎。
EV低迷还导致电池产业重组。2012年12月,从事正极材料业务的户田工业宣布接受伊藤忠商事20.7%的出资。该公司2010年开始在日本、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建有工厂。虽然推进了工厂建设,但电池需求并未增大。“设备投资负担很重,所以我们决定接受出资”。
与电池材料厂商相比,电池厂商的设备投资规模要大得多,受到EV低迷的影响也就更大。日本一家材料厂商的高管苦笑着表示,“向作为客户的电池厂商诉说困难时,对方告知说‘我们更困难’”。
NEC与日产出资成立、为LEAF供应电池的Automotive Energy Supply投资约1000亿日元,建立了每年可满足约9万辆EV电池需求的生产体制。但2012年LEAF的全球销量约为2.7万辆,还不到计划的三分之一。1月份曾有报道称,AESC以收购索尼电池部门股票为条件,接受了日本政府旗下基金——产业革新机构的出资。尽管很大原因在于索尼经营不善,但AESC也确实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余地。
杰士汤浅、三菱商事及三菱汽车出资成立的Lithium Energy Japan也一样。尽管该公司2012年主要面向i-MiEV建立了每年可满足约6.8万辆车需求的体制,但开工率低迷。
2010年前后日本电池产业的设备投资热潮曾非常惊人。为手机及个人电脑等生产小型电池的企业到全新涉足的企业,相当数量的企业都把赌注下在了无法看清的EV市场上,纷纷增设工厂。
电池厂商这样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要与汽车厂商做生意,必须先建设工厂,才能进入谈判程序。就算在实验室获得了出色的性能,汽车厂商也会询问大量生产时能否获得同样的性能,是否具备大规模的供应能力。甚至出现过经过数年的评估后被淘汰的情况。
田中化学研究所为了涉足车载电池业务,于2011年新设了正极材料工厂。但未能接单,“工厂变成了提供大规模实验设备的场所”。即便如此,“没有工厂的话,连车载电池行业都进不去”。
[#page#]
就算巨额投资也有挑战。在手机等使用的小型电池方面,日本厂商已陷入与中国大陆企业及台湾企业的激烈价格竞争之中。而EV电池在可靠性方面存在很高的门槛,价格竞争要比小型电池小。
而且,每个EV电池的容量很大,一旦接到订单,就会形成一项大业务。主要小型电池的容量为10瓦时左右,而i-MiEV的电池为16千瓦时。LEAF的电池更大,达到了24千瓦时。
日本电池产业目前出现了厂商之间较量耐力的趋势,也有被迫决定退出业务或关闭工厂的企业。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各厂商纷纷开始为开拓新需求而四处奔走。
制造负极材料的日本Power Graphite为了提高新工厂的开工率,开始挑战智能手机及高性能电动工具等所使用的小型高端电池。该公司专务董事富永和宏表示,“为了避免陷入可怕的价格竞争,打算开拓新用途”。
目前备受日本电池产业关注的是三菱汽车2012年底发布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欧蓝德PHEV”。该车配备的大容量电池是丰田率先推出的“普锐斯PHV”的近3倍,能在纯电动模式下行驶约60km。这是一款特性比混合动力车更接近于EV的新型车。
欧蓝德PHEV发布后约1个月之内就接到了4000辆订单,这是2012年度全年的产量。与汽油车欧蓝德仅相差约100万日元的战略性定价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家电池材料厂商的高管强调,“欧蓝德是一道希望之光”。
日本咨询公司Technova的丸田昭辉指出,“只要不消除航续距离方面的担忧,消费者就不会接受EV”。如果基本上能以EV模式行驶又不用担心电池用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型车能够被市场接受,估计就能产生拉动车载电池需求的效果。
人们期待锂离子电池能够成为担负日本未来的主力产业之一。尽管小型电池的市场份额降低之势不可避免,但EV电池是有望保持领先地位的领域。但也许有的电池厂商恐怕坚持不到EV兴盛的那一天。
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在考虑采用促使汽车厂商降低EV价格的购车补贴新政策。而需求刺激政策和完善充电站建设,则是当务之急。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