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力推“中国创造” 原创技术走向世界
2005-06-14 08:53:46
来源:北京晨报
在中关村人眼里,“MADE IN CHINA”早已魅力不再。他们将这句简短的英文改作“MADE BY CHINA”,以此明志。一个单词替换的背后,折射出中关村价值取向的巨变——用“中国创造”升级“中国制造”!
作为全球最大的影碟播放设备制造基地,中国每出口一台DVD需要交给外国人18美元专利费,除去成本,只能赚1美元。一台标价79美元的MP3播放机,属于中国企业的纯利润只有1.5美元。中关村人由此坚信,缺乏原创技术支撑,“一美元利润”的“中国制造”没有前途。在中关村对未来的描绘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被视为一座必须跨越的“独木桥”。
原创技术
无数个“世界一流”
典型案例:“方舟”芯片征服“老外”
2005年3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星微电子公司开发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第9次荣获这一最高奖项。“有脑无芯”,曾经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剧痛,巨额产值难掩利润微薄的尴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芯片,以近400项专利和专有技术占据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的份额。
“离开世界一流的原创技术,中国制造只是一句空谈。”36岁的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深有体会地说。在与跨国公司争夺原创技术的竞争中,“星光”、“方舟”、“龙芯”、“万通”,一款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相继问世。2004年,全球最大的网络计算机厂商美国慧智公司宣布使用“方舟”芯片时曾如此评价:我们被中国芯片的优异性能征服了。
非典病毒灭活疫苗、下一代互联网路由器、超导电缆……一项又一项“世界第一”诞生在中关村。
科技部的一份预测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在8个核心技术领域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中关村拥有其中7项技术的强大研发实力。中关村承担着四分之一的国家“863项目”和三分之一的“973项目”。2004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上万家企业用于研发的总投入达到290亿元,其中八成资金为企业自掏腰包。到2004年年底,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拥有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98项。
创业者
一串串创新传奇
典型案例:“冯五块”打造中国“三星”
从“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到新锐派代表邓中翰,中关村的创业者不断演绎着一个个敢为天下人先的创业故事。
“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这句格言,道出了中关村人勇于创新的心声。像许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样,“爱国者”品牌的创立者冯军刚到中关村闯荡时钱袋空空,但大脑里装满了创意。他从组装、销售电脑机箱起步,曾被戏称为“冯五块”,意思是只要能赚5元利润就放手一搏。10年后,冯军创造的“爱国者”移动存储盘已能与任何一个国际品牌较量,其公司的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冯军的下一个目标是,用民族品牌打造中国的“三星”。他说,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支撑,这只能是镜花水月。
在中关村成千上万创业者眼里,“一美元利润”的“中国制造”早已失去了意义,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强国梦想。“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中关村的企业文化简洁却寓有深意。邓中翰对他的创业团队说得最多的是:“公司不创新,今天一流,明天就会沦为末流。”
国际化
企业纷纷“走向世界”
典型案例:联想收购IBM业务
用世界一流的技术、人才、企业家,打造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关村的新梦想。中关村第一品牌“联想”的国际化经营运作方式至今令人津津乐道。2004年年初,联想集团正式成为第6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这是奥运会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去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又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此次收购事件,被看作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里程碑。而中关村8家企业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占中国内地企业总数的一半。
此外,中关村还有18家企业在香港上市。一些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目前已锁定了一批中关村的科技企业。美国知名风险投资公司IDG干脆直接投资中关村孵化园里的公司。
目前,IBM、微软、英特尔等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了40家研发机构,并且大规模实施员工本土化战略。更引人注目的是,由留美博士胡晖等3人在中关村创办的海纳维盛公司被一家美国公司以180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这相当于海纳维盛身价两年内增值120倍。国内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用友软件总裁王文京认为,以体制创新和产业化为特点的两次创业,使中关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但要跻身“世界一流”,必须进行以国际化为特点的第三次创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影碟播放设备制造基地,中国每出口一台DVD需要交给外国人18美元专利费,除去成本,只能赚1美元。一台标价79美元的MP3播放机,属于中国企业的纯利润只有1.5美元。中关村人由此坚信,缺乏原创技术支撑,“一美元利润”的“中国制造”没有前途。在中关村对未来的描绘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被视为一座必须跨越的“独木桥”。
原创技术
无数个“世界一流”
典型案例:“方舟”芯片征服“老外”
2005年3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星微电子公司开发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第9次荣获这一最高奖项。“有脑无芯”,曾经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剧痛,巨额产值难掩利润微薄的尴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芯片,以近400项专利和专有技术占据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的份额。
“离开世界一流的原创技术,中国制造只是一句空谈。”36岁的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深有体会地说。在与跨国公司争夺原创技术的竞争中,“星光”、“方舟”、“龙芯”、“万通”,一款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相继问世。2004年,全球最大的网络计算机厂商美国慧智公司宣布使用“方舟”芯片时曾如此评价:我们被中国芯片的优异性能征服了。
非典病毒灭活疫苗、下一代互联网路由器、超导电缆……一项又一项“世界第一”诞生在中关村。
科技部的一份预测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在8个核心技术领域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中关村拥有其中7项技术的强大研发实力。中关村承担着四分之一的国家“863项目”和三分之一的“973项目”。2004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上万家企业用于研发的总投入达到290亿元,其中八成资金为企业自掏腰包。到2004年年底,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拥有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98项。
创业者
一串串创新传奇
典型案例:“冯五块”打造中国“三星”
从“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到新锐派代表邓中翰,中关村的创业者不断演绎着一个个敢为天下人先的创业故事。
“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这句格言,道出了中关村人勇于创新的心声。像许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样,“爱国者”品牌的创立者冯军刚到中关村闯荡时钱袋空空,但大脑里装满了创意。他从组装、销售电脑机箱起步,曾被戏称为“冯五块”,意思是只要能赚5元利润就放手一搏。10年后,冯军创造的“爱国者”移动存储盘已能与任何一个国际品牌较量,其公司的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冯军的下一个目标是,用民族品牌打造中国的“三星”。他说,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支撑,这只能是镜花水月。
在中关村成千上万创业者眼里,“一美元利润”的“中国制造”早已失去了意义,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强国梦想。“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中关村的企业文化简洁却寓有深意。邓中翰对他的创业团队说得最多的是:“公司不创新,今天一流,明天就会沦为末流。”
国际化
企业纷纷“走向世界”
典型案例:联想收购IBM业务
用世界一流的技术、人才、企业家,打造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关村的新梦想。中关村第一品牌“联想”的国际化经营运作方式至今令人津津乐道。2004年年初,联想集团正式成为第6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这是奥运会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去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又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此次收购事件,被看作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里程碑。而中关村8家企业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占中国内地企业总数的一半。
此外,中关村还有18家企业在香港上市。一些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目前已锁定了一批中关村的科技企业。美国知名风险投资公司IDG干脆直接投资中关村孵化园里的公司。
目前,IBM、微软、英特尔等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了40家研发机构,并且大规模实施员工本土化战略。更引人注目的是,由留美博士胡晖等3人在中关村创办的海纳维盛公司被一家美国公司以180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这相当于海纳维盛身价两年内增值120倍。国内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用友软件总裁王文京认为,以体制创新和产业化为特点的两次创业,使中关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但要跻身“世界一流”,必须进行以国际化为特点的第三次创业。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