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电子:前途光明 道路曲折
蛋糕诱人:未来市场规模将达2400亿
市场前途光明
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显示,近三年来国内仅私家车的数量便增加了1000万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汽车厂商的目光,这些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凭借这些跨国企业提供了技术、硬件,以及产能上的保障,中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汽车生产大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一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未来几年,新型汽车电子产品将成为市场发展的热点,例如车载电子产品,以及各类车载网络通信产品,甚至会担当起汽车电子整体市场增长的排头兵。
据赛迪顾问预计,到2011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近2400亿元。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去年继续高速发展,全年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额达867.6亿元,增幅高达40%,成为国内增速最猛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车载电子表现强势,在整个汽车电子市场中占据的份额已达17.5%。
汽车电子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动力控制、底盘控制、车身电子和车载电子。在200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中,前三者分别占据28.5%、29.2%和24.8%的市场份额,车载电子则首次达到17.5%,市场总销售相较于2005年同比增长了45%,增长势头最为强劲。这不仅证实了此前业界对于车载电子属于“潜力股”的预测,更预示着未来车载电子有望担当起汽车电子整体增长的排头兵重任。业内人士表示,车载电子增长得如此迅猛的主要原因是车载音响的升级换代及一些新型车载电子产品的应用,例如车载MP3和GPS的兴起。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抢滩
国内汽车电子市场的利润蛋糕美味非常,这自然吸引了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博世、德尔福、德国大陆、电装、博格华纳等跨国汽车电子零部件巨头先后在中国投资建厂。跨国公司垄断核心技术,辅以自身业已形成的强大品牌效应,占据了国内汽车电子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其中的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电子装置等核心电子产品的市场份额则几乎全部被跨国集团挤占。
面对跨国集团的蚕食鲸吞,本土汽车电子零部件及家电企业也不断抢滩。航盛、中兴、华为、京华、三诺、国微、新科、创维、长虹都积极在这一领域秣马厉兵,努力开拓。由于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市场饱和,家电企业在传统的彩电等主营业务的利润收益上已很难再有较大突破,而车载多媒体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不但毛利甚为丰厚,且与其主营业务有一定关联,或可发挥其技术优势,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大举进攻汽车电子市场成为各大家电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知名家电企业敢于挥师汽车电子市场的另一张王牌是自身的品牌。“有彩电的先导,我们的汽车电子产品很受国外客商青睐。”创维汽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义进介绍说。
此外,对于生产汽车电子产品,大型家电企业还有原料采购、资金周转等各方面资源调配的优势,这些都是促进发展的助力。
任重道远:未来发展曲折在所难免
康佳暂缓汽车电喷项目
日前,康佳方面宣布“要暂缓在汽车电喷项目的进一步投入”,并打算“重新制定该项目的长远规划。”其原因是“该项目未来仍需要巨额的持续投入,而且回收期较长。”在已经具备“行业的领先技术优势”这一基础上仍毫不犹豫地放缓脚步,康佳的抉择使人看到,家电企业在分得汽车电子这杯羹的时候,滋味也并不那么甘之如饴。
康佳电喷研发的“暂缓”并不使人意外。康佳启动汽车电喷的研发,说明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已经开始挑战汽车核心电子技术,按照康佳官方说法,该项目“目前已经获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据了解,在轿车电喷发动机方面,国内目前只有吉利、奇瑞有所建树。奇瑞电喷是斥资购进,吉利电喷也有外国技术的影子,可见研发的技术门槛确实很高。康佳目前的电喷技术可能还不成熟完善,需要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后续投入较大,风险高,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
中国汽车电子面临“内忧外患”
就行业而言,包括家电企业在内的本土汽车电子产业起步晚于国外,技术、研发、人才、资金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在世界汽车电子巨头着手全自动化(开车、导航、信息全面自动化)、与自动交通系统相结合的汽车电子技术(快速交通系统)、与电信、互联网、多媒体全面结合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研发生产的时候,本土企业依然多在汽车仪表、照明、影音、GPS导航、倒车雷达等切入门槛不高的外围低端产品上打转,且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只能靠互相压价维持企业生存,甚至会有假冒伪劣产品混入市场。如此“内忧”,再加上跨国公司在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品牌影响等方面的打压,本土汽车电子产业忧患重重。
“根本的还是人才与技术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研发这类新产品,并不是说单纯有投资就有成效的。”据介绍,国内的研发人才十分稀缺,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有待壮大,而国外公司对成熟技术执行十分严格的保密制度,“不是你想买人家就卖的。”该人士表示。除了上述“硬伤”外,由于汽车电子产品需要与整车研发配套,涉及电子企业与车企的合作,因此车企的认可与否对汽车电子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因素。
一位从事汽车电子行业多年的人士用“痛苦”来形容与车企的合作。据介绍,车企对汽车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汽车电子企业必须执行质量问题赔偿制度,单此一项,就已使一些企业倍感压力。此外,车企往往要求零部件供应商配套研发与自己车型匹配的元件,同一系列不同款型的新车,配件随之不同。这一过程一般从车企提出设计概念时就已开始,直至量产,一直需要不断地调整、修改,时间跨度可能长达几年。新车上市后,根据各个款型的市场表现,车企的生产计划随之调整,因此有的配件需求量大,也有的配件需求量很小甚至根本不被考虑。而从始至终,这些风险是要汽车电子厂商自己承担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很被动。”他说,“虽然单品毛利很大,但是看到现在有的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赔个几百万元也不奇怪。”
家电企业资历尚浅
出身于家电企业的汽车电子产品,在获得车企认可的路途上显然更为艰辛。国内某车企一位负责采购车载影音系统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他们对家电企业出品的汽车电子产品并不持积极态度。他表示,由于事关整车质量,车企对于任何一个零部件配套厂家的选择都要经过一系列严格、复杂的筛选过程。家电企业的汽车电子项目多为近二三年才开始上马,家电企业对汽车行业还缺乏成熟充分的认识,思考往往过于简单,专注度不够;其产品与其他同类型产品相比,并没有凸显特色。由于上市时间有限,还没有来得及得到市场广泛持久的检验与认可。而车企的某一零部件通常已经拥有固定的两三家供应商,它们与车企多年来一起成长、磨合,市场表现成熟、稳定,拥有使车企满意的用户反馈信息。因此在产品品质、功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我们不会冒险,不太可能轻易选择新的零部件供货商。”该人士说,“还只是观望而已。”
“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压力确实是有。”长春长虹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龙森罗龙森说,“如今的汽车电子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我们认准了它的发展前景,就努力去做。”据悉,位于长春的长虹工业园将于2008年1月正式投入生产汽车电子产品。长虹驻点长春,不言而喻,是瞄准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我国汽车市场发展速度,尤其是该产业带动下的汽车电子等配套产业的市场前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近800万辆,其中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近800亿元。传统汽车电子产品已经达到较高普及率,新兴车载电子产品开始普及。车载GPS、移动电视等新兴汽车电子市场潜力逐步放大。 近两年,长虹已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成效。符合国家标准的长虹车载数字电视接收机以及长虹车载GPS已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创维汽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义进在谈到创维汽车电子的发展规划时表示,创维正在积极进行气压车胎控制系统与防盗系统的研发,除了与车企展开“前车市场”的直接合作,也在努力开拓面向民用的“后车市场”以及国外市场,以期推进汽车电子产业继续稳健发展。
眼下,中国已然跃居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汽车的电子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中国汽车电子的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包括家电企业在内的国内汽车电子产业若要大有作为,长足发展,不仅要紧紧把握住这个黄金机遇,更应厘清痼疾,加快人才培养,突破技术瓶颈,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质量,凸显特色,树立本土品牌,多方下手,不断努力。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