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平面螺旋线圈结构特性分析与优化

2025-01-06 14:48:12 来源:电子变压器与电感网

随着电气时代的到来,电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千家万户。然而,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由于系统老化等问题,常会出现接触不良、漏电等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此,无线能量传输(WPT)技术应运而生,其旨在解决“有线”传输存在的诸多不足。WPT系统不与导体直接接触,不仅有助于延长系统寿命,还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作为WPT技术的核心,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组成的磁耦合结构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T.BOYS团队在此线圈绕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完成了CP单极线圈、DD和DDQ双极线圈的磁耦合结构设计优化。同时,CHRIS MI教授也提出了LCC-LCC复合谐振拓扑磁耦合结构的集成方案设计。目前,磁耦合结构的线圈绕组设计方案大多聚焦于偏移性能、体积和成本的外部结构设计,而关于内部线圈绕组方案及其损耗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磁耦合结构的设计,采用kQ作为系统的综合评价标准,其中k代表耦合线圈系数,Q代表耦合线圈系统的品质因数。这一线圈绕组标准表明,在耦合线圈系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品质因数Q将对耦合线圈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最常用的S-S谐振补偿结构的Q为:

最常用的S-S谐振补偿结构

其中,ω表示系统的工作角频率;L代表线圈的自感;R代表线圈的总损耗电阻(直流电阻、交流电阻和铁芯损耗)。

针对电感品质因数Q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闭合磁耦合结构的损耗以及Q值的优化。在无线充电磁耦合结构半开式磁路的Q值研究领域,福州大学的陈为教授做出了重要贡献,初步完成了基于PCB绕组的优化工作。

平面螺旋线圈(PSC)因其结构简单、耦合线圈系数高的优点,在消费级领域以及电动汽车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该结构,首先进行了线圈绕组损耗和磁芯损耗的相关理论分析,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线圈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FEA)方法,具体对线圈绕组宽度和节距这两个维度进行了优化。最后,对所提出的线圈结构进行了相关测试,以验证所提出方案的合理性。

平面螺旋线圈基本结构模型

 

 

详细内容请查看附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