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顾:新能源产业内卷之困与破局展望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问题,导致全球市场需求下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国之一,受到的冲击较大,许多外向型企业订单减少。
而国内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得各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本文将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器、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领域2024年的市场表现、竞争态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全面的市场洞察。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中的挑战与困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 1-11 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0.3万辆和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新能源汽车增速远超传统燃油汽车,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表明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流选择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2024 年 1 - 11 月新能源汽车出口 114.1 万辆,同比增长 4.5%,持续的增长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逐步提高,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2024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数据来源:中汽协
然而,新能源汽车出海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与上一年基本持平,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放缓,主要是因为欧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实施联合打压。
从光伏等具有出海经历的行业来看,一旦技术实现突破并建立优势,关税打压并无法阻止中国新能源汽车最终席卷全球,但过程肯定会变得更漫长。
目前,欧洲传统汽车品牌已经开始抱着打不过就加入的想法,寻找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欧洲的关税政策并非铁板一块,展望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压力不会消失,但相比2024年应该会有所缓和。
充电桩:入局者众,打破布局难题还是加剧竞争?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整体运行方面,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联盟内成员企业上报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增量为375.6万台,同比上升23.0%。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73.4万台,同比下降11.3%,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302.2万台。
2024年1-11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增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充电联盟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今年11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35.2万台,同比上升49.5%。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快速增长反映了市场对充电桩需求的强烈响应,也体现了行业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而进行的积极努力。
车桩比仍需进一步提高。此期间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 1012.1 万辆,桩车增量比 1:2.7,远远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依然面临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亟需提高,未来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头部效应明显,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龙头运营企业为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和云快充等。
按 2023 年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运营数量来看,特来电的市场份额最大,达 19.19%,其次为星星充电(16.54%)、云快充(16.43%);按电动汽车充电桩专用充电桩运营数量来看,特来电的市场份额达 42.61%,星星充电(16.38%)、国家电网(15.44%)次之。
技术升级:企业多通过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良提升产品的充电效率、耐用性、安全性等指标,促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降本。如隔离风冷技术可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降低售后运维成本;智能功率分配策略能提高充电费收益;液冷双枪终端、新一代 SiC 模块等可实现生产端降本;40/60kW甚至更高的功率,以及更高的集成度等。
企业数量增多。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未来也有竞争加剧的趋势。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2024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相关企业注册量已超14.42万家,再创历史新高,已超2023年全年。目前,我国现存52.8万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相关企业,这也预示着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竞争有望加剧。
服务器:整体出货量稳定,AI 服务器增长成为亮点
2024年前三季度出货量超过940万台,TrendForce 集邦咨询的分析报告指出,2024 年全球服务器整机出货量约 1,365.4 万台,AI服务器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67万台,年增率为41.5%,占比约12.1%;其增长速度远超传统服务器。
全球 AI 服务器的收入占所有服务器销售的比例接近 30%,这表明 AI 服务器在服务器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成为推动服务器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
2024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出货量,数据来源:IDC、Gartner
尤其是AI服务器出货量的增长,将极大地带动磁性元件需求量的增长。
一方面,AI 服务器的 GPU、CPU 等模块需要更多的芯片电感、一体成型电感等磁性元件。
GPU 在 AI 计算中承担着核心的并行计算任务,其性能提升对于加速 AI 算法处理至关重要。随着 GPU 性能的不断提高,为了保证其稳定运行,每个 GPU 模块需要配备多个高性能的芯片电感来进行电源滤波和信号处理。
同样,CPU 模块也因计算任务的复杂性增加,对磁性元件的需求也相应增多。
以英伟达AI服务器GB200 NVL72为例,由36个CPU和72个GPU组成,单个英伟达GB200芯片对一体成型电感的需求已经大幅提升到了30-60颗,按单个GB200芯片最低配置32颗算,一台英伟达GB200 NVL72服务器需要配置3240个一体成型电感。
由于AI服务器专用的一体成型电感供不应求,单价已飙升到1美元。
此外,AI 服务器中其他功能模块,如存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等,为了满足高速数据传输和处理的要求,也都离不开磁性元件的支持。这些模块对磁性元件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扩大了整个 AI 服务器对磁性元件的需求规模。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器行业面临着更高的性能要求,服务器对磁性元件的性能要求也在持续升级。
例如,为了适应更高的数据处理速度和更低的延迟要求,磁性元件需要具备更高的频率特性和更低的损耗。这促使磁性元件制造商不断投入研发,改进生产工艺,开发出更先进的磁性材料和元件设计,以满足 AI 服务器市场的需求。
为了适应更高的数据处理速度和更低的延迟要求,磁性元件需要具备更高的频率特性和更低的损耗。这促使磁性元件制造商不断投入研发,改进生产工艺,开发出更先进的磁性材料和元件设计,以满足 AI 服务器市场的需求。
同时,AI 服务器的小型化、高密度化发展趋势,也对磁性元件的尺寸和集成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磁性元件向小型化、高性能、高集成化方向发展,从而在满足服务器技术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磁性元件市场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
另一方面,为了支持大规模并行计算和高性能计算需求,AI 服务器的电源功率显著提升。
据了解,目前 AI 服务器电源功率已提高至 5000W - 8000W 甚至更高。以英伟达H100为例,功率约10.2kW,服务器机架需配置 19.8kW 电源,而GB200服务器单个模块功率为 5.5kW,单机架 120kW,需要配置合计 195kW电源。
AI 服务器电源功率相比传统服务器有了大幅提升,并且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其电源功率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这对服务器电源供应和散热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对相关电源技术、散热技术和磁性元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光伏:价格企稳,新一轮技术角逐开启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206.30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2024年全年国内新增装机规模预期上调至230-260GW。
这一数据表明,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的重要代表,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国内光伏市场总体需求旺盛。
2024年1-11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情况,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受益于光伏装机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光伏逆变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从三季报数据看,专注于逆变器业务且营收占比超过一半的十家主流逆变器企业,今年前三季度普遍实现了盈利。其中阳光电源净利润达到 76 亿元,断层式领先;但也有部分逆变器企业面临业绩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困境,头部逆变器企业业绩出现分化。
业界认为,原因主要是海外市场去库存导致销售大幅下滑。不过据业内分析,海外高库存问题或已接近解决,自 6 月起,逆变器月度出口数量已连续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技术内卷加剧:相比组件领域的激烈竞争,逆变器市场相对较为平稳,但也面临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
各大厂商在技术层面的 “内卷” 更多体现在地面电站市场的 320kW 组串式逆变器和工商业市场的 150kW 组串式逆变器的竞争,以及智能化技术如 IV 扫描与诊断、直流拉弧检测、交直流智能端子温度监测等成为标配。
此外,逆变器产品的突破创新已经开启,如 2023 年 7 月孟家湾光伏项目采用的全球首套 2000V 直流高压逆变器,以及今年上海 snec 光伏展上中车时代电气展出的 2000V 系统下的相关产品。
系统电压的提升可支持单串接入更多组件,减少组串数量以及相关设备的用量和成本,实现系统降本。
包括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都可能继续增大功率,同时需更高的功率密度,这要求采用新的拓扑结构和新一代半导体器件,多家企业已透露正在应用碳化硅等材料。
未来逆变器将向大功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以及更好的电网支撑能力方向发展,同时逐渐集成数据采集、远程监控、故障诊断等功能,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实现智能运维管理,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对于磁性元件行业而言,一方面随着去库存逐渐接近尾声,光伏行业的内卷烈度有望降低。从今年逆变器招标情况来看,价格方面基本趋于稳定。
但另一方面,更高电压和更高集成度的系统,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应用,也预示着新一轮技术竞争已经来临。
磁集成技术,高频低损耗的磁性元件,将会是下一轮技术竞争的关键。
储能:价格下行,能否确定清晰的商业模式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共新增装机22.969GW/57.819GWh,显示出储能市场的稳步发展态势。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不断提高,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需求逐渐释放。
2024年1-11月储能新型装机功率/容量情况,数据来源:CNESA
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包括传统能源企业、电力设备制造商、电池企业、新能源企业等,这也让储能这一新兴市场陷入了内卷之中。
例如,在一些大型储能项目招标中,储能系统的价格相较于几年前已降低了 30% - 50% 不等,最低报价已低于0.5元/Wh。
以电化学储能为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价格在过去几年中大幅降低。这主要归因于多个因素。
首先,电池原材料供应逐渐充足,规模化生产效应显现,使得电池成本降低。
其次,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在相同成本下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从而降低了单位储能容量的成本。
再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企业进入储能领域,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运营成本,并在价格上展开竞争,推动了储能系统报价的下降。
这也这使得储能在更多应用场景下具备了经济可行性,未来随着系统价格的降低,储能市场的发展潜力有望进一步得到释放。
目前储能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商业模式不清晰,大部分企业未能实现盈利,尤其是依赖单一商业模式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例如,一些专注于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的企业,主要依靠峰谷电价套利盈利,若峰谷电价差缩小或政策调整,其盈利将受到严重影响。
2025年市场展望
回顾2024年,各领域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而对于 2025 年的展望,更是吸引着行业内外的目光。众多权威机构和专家纷纷给出预测,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画卷。
新能源汽车。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乐观估计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 1650 万辆(含出口),增速接近 3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 50%;新能源汽车内需有望达到 1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 55%。
充电桩。中研网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将大幅提升至 1990 万台,车桩比预计将从目前较高的水平逐步优化至约 2.2。
此前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共同印发文件明确表示,力争到 2025 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密优化,农村公路沿线有效覆盖,基本形成 “固定设施为主体,移动设施为补充,重要节点全覆盖,运行维护服务好,群众出行有保障” 的公路沿线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更好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样化出行服务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速度,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势必会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服务器。TrendForce 集邦咨询的报告预测,2025 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约 1500 万台,其中AI 服务器出货年增率可望超过 28%,占整体服务器比例达 15%,约230万台。
光伏。平安证券预计 ,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 608GW(直流侧),同比增长约 11%;其中国内新增光伏装机 270GW(交流测),同比增长约 8%。
储能。截至目前,全国已有 26 个省市制定了 2025 年底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 86.6GW。此外,全国共有 25 个省(市、区)在政策文件中提出了 2025 年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划规模超 88.8GW。
中信证券预计 2024-2025 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有望达到 168/224GWh,同比增速 66%/34%。国内方面,预计 2024 年和 2025 年国内新增储能装机有望超过 80GWh 和 110GWh,年均增速超过 60%。
综上所述,2025 年各领域发展前景令人期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大幅增长,进一步巩固其在汽车市场的地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将加速推进,以缓解当前车桩比不协调的局面,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服务器市场出货量稳步上升,AI 服务器增长势头尤为强劲,反映出人工智能领域对算力的旺盛需求;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国内外市场均有显著增长;储能领域在政策支持下,装机目标明确,增长速度可观。
更多关于新能源汽车等述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的分析,也可留意Big-Bit资讯2025版磁性元件产业报告。
结语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充电桩和储能市场需求产生了显著带动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充电桩作为其配套基础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同时为了缓解新能源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冲击,储能系统在充电桩侧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光伏产业与储能产业在能源转型中具有协同作用。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储能系统可以存储光伏多余电能,在光照不足时释放电能,提高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光伏电力的消纳和并网。
服务器产业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管理、储能系统的智能控制等方面,都需要强大的服务器算力支持,以实现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优化。
2024 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器、光伏、储能等行业均迎来了诸多挑战与激烈竞争。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各行业砥砺前行,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发展潜力。
展望 2025 年,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各行业已明确发展方向,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有望实现新的跨越。新能源汽车持续拓展市场,充电桩加快布局,服务器以 AI 为引领提升算力,光伏扩大装机规模,储能也将在明确商业模式的探索中稳步增长,为上游的磁性元件提供广阔的市场机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