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5年5月23日,2025年第二十四届(华南)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智能生产暨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下称“磁性元件产业链峰会”)圆满落幕。
来自电源、磁性元件产业链上下游的700余家企业、超1600位企业主管及负责人出席本届峰会。与会企业包括华为、比亚迪、阳光电源、台达、麦格米特、顺络、可立克、京泉华、铭普光磁等行业领军企业,其中立讯、台达、麦格米特、田村、中兴、优优绿能等逾120家头部企业更以组团形式参会。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为本次峰会准备了1600个参会证,上午十一点半左右便已全部派发完毕,此后仍有两三百人陆续抵达会场。这一现象既足见磁性元件产业链上下游对本届峰会活动内容的高度关注与参与热情。
精准对接 15家头部需方亮相首届供需交流会
首次亮相的本届峰会新环节——供需交流会,成为活动的一大创新亮点。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现场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现场
阳光电源、VIVO(维沃)、立讯精密、麦格米特、特来电、优优绿能、欧陆通、核达中远通、博兰得、安克、胜美达、普思电子、田村、东京元件、伍尔特等共15家磁性元件与电源需方代表出席了供需交流会。
表1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整机需方企业
表2首届供需交流会磁性元件需方企业
尤其是胜美达、普思、田村、东京元件和伍尔特等国际头部磁性元件企业的罕见同框,彰显了磁性元件产业链峰会的强大吸引力和行业影响力,更引发磁性元件从业者热议,同时也不由让人思考:众多头部企业的关注点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约而同地出现?
降本驱动 关注点回归高性能材料本源
根据会前及现场采访情况,组委会梳理了需方企业的关注方向。
表3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整机需方企业关注方向
表3 磁性元件需方企业关注方向
从表3看,我们认为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点是,整机用户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愈显迫切,其关注方向与磁性元件企业一致。
西安特来电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王伟就这样告诉《磁性元件与电源》:磁性元件在充电模块里的成本占比较高,我们也非常关注磁性元件各项性能参数,但此前跟上游材料企业接触较少,所以希望借此平台熟悉一下上游磁性元件供应商,尤其是磁性材料、线材厂商的技术发展水平。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
磁性材料、线材作为磁性元件的两大主材,可以说成为了所有企业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整机企业对材料的关注度,相比以往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这种趋势,从越来越多的下游整机乃至终端企业纷纷成立专门研究“磁”的部门可见一斑,如华为、台达、阳光电源、麦格米特等等。
在尝试了多种降本增效手段后,企业依然面临日益严峻的成本压力,这促使大家将关注点回归产业本源——从材料端寻求突破。
我们始终相信,只有通过材料的突破、技术的创新、产品的迭代和工艺的改进实现的降本才是可持续的。其中,材料的突破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不约而同 国际头部磁企罕见同框原因为何
而首届供需交流会之所以能够吸引一大批头部整机和磁性元件企业参加,除了峰会十余年积淀的影响力,也与当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密不可分。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
通过现场采访多家需方代表的反馈可以发现,参加供需交流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内卷严重,需要寻找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供应商。受访的7家需方代表几乎都将降本列为了首要原因,尤其是外资头部磁性元件企业受这一因素驱动更甚。
田村(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聂应发表示,“因为要跟国内同行竞争,我们的价格压力也非常大。目前国内部分磁性元件厂商已经开始跟我们竞争日系客户,但我们的综合成本要比国内磁性元件厂商高20%-30%,所以对选择优秀的、品质比较好且性价比高的供应商也是非常迫切的。”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
相比国内磁性元件企业,外资企业除了价格高,另一大劣势是决策链条较长,响应速度相对较慢。
为解决这一痛点问题,胜美达近年特别设立了新事业部,以应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内卷,以灵活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国内市场。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
胜美达中国新事业部高级经理赵文琳提到,“目前国内市场内卷严重,希望通过交流会看看是否有新的材料、新的技术适合我们新事业部使用。”她还表示,“新事业部有两个目的,一是中国国内市场的推广,二是为现有产品以外的新产品寻找商机。”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
二是了解磁性元件技术发展水平,丰富供应商资源池。阳光电源磁性元件组主管蔡国庆告诉《磁性元件与电源》,“希望通过与供应商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了解磁性元件的新技术,新的供应商,为后续技术预研做储备。”
汕头经济特区东京元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宏彬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当前技术迭代越来越快,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一下目前设备、材料的发展情况和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以便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更好地应用。”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与会采购专家也明确表示,参加供需交流会主要是想更多地了解国内上游磁芯、线材、设备等供应商,丰富资源储备。
首届磁性元件供需交流会
综合来看,通过寻找更具性价比的磁性元件产品和供应商来解决当前成本压力,以及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以丰富供应商资源池,是这些头部企业参加供需交流会最主要的原因。
目前,医疗、工控以及汽车控制等高端领域的磁性元件市场份额,仍在国际知名磁性元件企业手中。
但显而易见的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部分国内磁性元件企业已逐渐具备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已成功抢占了外资品牌不少市场份额。
尤其是新能源市场爆发以来,一方面国际知名磁性元件企业在该领域承受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在其全球营收中的比重持续攀升。双重因素叠加,加剧了这些企业的危机感。
胜美达成立新事业部的举措,堪称众多国际知名磁性元件企业未来经营策略的一个缩影——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
从这个角度看,接下来磁性元件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对国内众多磁性材料、线材和设备企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以往这些国际性磁性元件企业,其供应链相对更封闭,而接下来他们或许会以更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国内的磁性材料、线材和设备企业。
那么,核心问题便在于:国内供应商能否在基本满足其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
对接成效显著 二线厂商产品性能基本已能满足使用要求
从供方来看,本届供需交流会邀请的企业以仅次于上市企业的第二梯次材料、设备企业为主。他们的产品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
蔡国庆分享了一个对接案例。他指出,传统灌封胶因热膨胀系数与磁性元件不匹配,长期使用后会在界面处产生问题。此次接触的一家灌封胶供应商声称其产品已攻克了这一技术难点。“我觉得大家后期也可以尝试一下,看是否真能达到这一效果。”蔡国庆如此说道。
欧陆通研发总监郝留全表示,从技术层面看,部分供应商不仅提出了颇具价值的建议并取得了一定突破,同时具备相当的规模与技术前瞻性,这些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具备良好的后续合作潜力。“从预期效果而言,我认为70%左右。”郝留全说道。
赵文琳告诉《磁性元件与电源》,“第一次参加其实本来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但现场交流效果挺好的,双方对各自的需求与特长有了更好的了解和认识。”
田村共对接了10 多家供应商。聂应发认为,在三层绝缘线、漆包线、铁氧体磁芯、金属磁粉芯等多个品类上都发现了潜在合作对象,后续将根据需求安排拜访。
其他受访企业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综合这些反馈看,至少在产品性能方面,国内二线厂商已经可以满足使用需求。
或许正如蔡国庆所总结的,国内供应商基本上都能满足要求,主要是账能不能算明白的问题,尤其是到了量产阶段,只要有利润,没有人会排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结语
首届供需交流会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与会企业搭建了高效的沟通桥梁,精准匹配了需求与供给,更印证了在成本与技术双重驱动下,产业链协同创新、开放合作的巨大潜力。这为未来磁性元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