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飞行:一家近70年磁材企业的变革启示录
近70年的磁性材料企业——七星飞行正加速焕新,通过果断淘汰落后产能,依托集团平台构建“材料-器件-应用”一体化能力,其成效是显著的:2025年一季度订单量同比翻倍。然而,横亘在七星飞行乃至整个行业面前的降本增效难题依然严峻。七星飞行又该如何破解这道必答题,创造未来?
七星飞行外围建筑图 供图:七星飞行
01 时代浪潮中的三次嬗变
据七星飞行总经理景峰介绍,七星飞行的前身国营第七九八厂诞生于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1957年在北京东郊建成投产,为我国最早且最具规模的磁性材料、陶瓷材料和电子陶瓷电容器科研生产基地。
国营第七九八厂 供图:七星飞行
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厂享有稳定的发展环境。公司产品以“飞行”牌为注册商标,广泛应用于国家尖端领域,包括国家电网、高铁、医疗等领域,曾多次荣获国家级、部级优质奖。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行业竞争加剧。
七星飞行总经理景峰 供图:七星飞行
由此,七星飞行开启了第一次深刻改革——体制变革。 2000年,工厂启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并于200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七星飞行电子有限公司。这次改制使其在产业融合的浪潮中保持了稳健增长。
近年来,磁性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广泛应用,七星飞行也持续受益。2020年,公司因北京厂房空间受限,实施第二次改革——产线外迁,同年将产业外移至北京平谷马坊产业基地,同时进行产能扩充。
七星飞行厂房 供图:七星飞行
2024年,在北京国资委推动下,开启第三次重大改革——战略整合。集团公司业务涵盖多种电子元器件,七星飞行与其在磁性材料等感性基础元器件领域客户群体高度一致。此后,七星飞行依托国企积累和市场化经验,聚焦核心业务,推进“第三次创业”,谋划未来。
企业转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因此需要首先进行产能重构,以获得变革的“源头活水”。
七星飞行聚焦优化材料产业,淘汰竞争力弱的软磁铁氧体材料(如,高稳定性材料、高磁导率材料等等),转向新能源领域需求旺盛的高性能功率铁氧体;精简金属磁粉芯产品线,淘汰铁粉芯、羰基铁、铁硅铝等材料,集中资源发展铁镍磁粉芯,其在智能制造AI服务器、双逆变器、UPS电源等领域前景广阔。
七星飞行在技术协同上深度融合,整合内部资源,构建全产业链技术平台,推动材料研发与电源应用深度协同,形成“材料-器件-应用”一体化能力,显著提升竞争力,重塑产业格局。
02 技术立身:久久为功,方得始终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果断的产能调整与技术协同固然重要,但要在经济下行中实现稳健生存和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七星飞行自1957年建厂以来,一直秉承技术领先的路线,以技术引领市场。七星飞行在磁性材料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使得其产品在可靠性、品质以及一致性方面经过了多种装备应用的验证,表现稳定。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一五计划”还是改革开放期间,我国磁性材料行业整体处于落后状态。尤其是90年代至千禧年代,当时我国很多磁性材料企业依赖学习日本技术生存发展,而七星飞行却始终坚持自主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立创新的道路。
七星飞行从粉末基础工艺起步,在磁性材料端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将磁性材料研发与生产环节紧密结合,从材料制造到产品输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在行业内,能够实现从粉末制造到产品输出的企业屈指可数,大多数企业都是外购粉末进行加工。而七星飞行一直从磁性材料端做起,无论是软磁材料还是陶瓷材料,七星飞行都有自己的完备制造工艺及能力。
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大部分企业很难坚持如七星飞行这一持续投入基础研发路径。
据《磁性元件与电源》估算,国内磁性材料企业的研发投入比在6%左右。过去,七星飞行的研发投入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今年年初七星飞行计划在研发投入上达到1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即便是行业知名品牌TDK,2024财年研发投入占比也仅为11%。
得益于技术引领的业务模式,七星飞行在多个磁性材料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以软磁铁氧体材料为例,其RB96、RB97材料对标国内先进水平。从指标来看,其铁氧体材料在大功率电源上的功耗仅为245mW/cm³,而行业平均水平约为300mW/cm³。
软磁铁氧体磁芯 供图:七星飞行
铁镍磁粉芯两大核心特点在于偏流特性和功耗。该材料主要应用于逆变器、AI服务器电源、大功率电源以及承载大电流的设备,如UPS电源等。关键指标在于大电流磁性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即偏流特性。
在大电流和高功率密度条件下,七星飞行能够保证产品的高效率,其铁镍磁粉芯在直流叠加特性方面对标美磁和韩国CSC,直流叠加特性已达到大于87%,功耗更是降至120mW/cm³,远低于行业普遍的150mW/cm³至180mW/cm³水平。
合金磁芯 供图:七星飞行
为了实现这些技术突破,七星飞行组建了一支由博士、研究生以及业内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他们来自各大高校,专注于磁性材料研究领域,共同开展研发工作,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
03 向内求解,于新篇章中破浪前行
七星飞行的营收情况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受到了行业大环境的影响,整体业绩有所下滑。然而,经过去年一系列战略布局,聚焦核心产业,集中精力发挥自身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一战略布局以“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使得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获得了大量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
在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长的主要板块包括软磁铁氧体,该领域在储能领域取得了显著增长;非晶纳米晶磁芯在光伏逆变和车载滤波器领域也实现了增长。这些增长主要得益于与行业内主流客户及头部企业的合作。
非晶纳米晶磁芯 供图:七星飞行
在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七星飞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保证产品高性能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这不仅是七星飞行一家企业面临的挑战,亦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核心议题。
对此,七星飞行采取了一系列“向内求解”的方式,其在“十五五”规划中提出了三个应对策略:一是坚持战略引领,持续聚焦核心业务;二是通过工艺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实现降本增效;三是加强前台建设,补充中台,优化后台运营,提升管理质量,实现运营卓越。
目前,七星飞行的自动化率约为30%,计划到2026年底将自动化率提升至80%。为此,公司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用于材料研发和建设高标准的自动化生产线。
结语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产业供应链深度调整,贸易壁垒、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给磁性元件产业带来了原材料价格波动、跨境物流受阻、海外市场拓展难度增大等诸多挑战。
与此同时,在全球 “双碳” 目标与我国 “十四五” 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光伏与储能、AI算力与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为磁性元件产业开辟了广阔的新蓝海。
市场的大手与政策的大手,推着制造者站在十字路口诘问: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寻求生产与发展?
七星飞行近70年的发展历史,在时代浪潮中经历多次嬗变,无论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势突破,其成功穿越多个经济周期的经验显得格外历久弥新,相信也能为千千万万个站在十字路口的行业企业提供参考。
暂无评论